- 年份
- 2024(9300)
- 2023(13708)
- 2022(11803)
- 2021(11137)
- 2020(9199)
- 2019(21344)
- 2018(21096)
- 2017(40512)
- 2016(21458)
- 2015(24532)
- 2014(24328)
- 2013(24291)
- 2012(22537)
- 2011(20647)
- 2010(20531)
- 2009(18943)
- 2008(18171)
- 2007(15622)
- 2006(13969)
- 2005(12472)
- 学科
- 济(107979)
- 经济(107866)
- 管理(59577)
- 业(55149)
- 企(44915)
- 企业(44915)
- 方法(43313)
- 数学(38029)
- 数学方法(37712)
- 中国(27559)
- 农(23799)
- 地方(22907)
- 学(21226)
- 业经(20754)
- 财(20212)
- 贸(18378)
- 贸易(18367)
- 易(17832)
- 制(16079)
- 农业(15915)
- 环境(15380)
- 和(15311)
- 地方经济(14470)
- 融(14071)
- 金融(14070)
- 理论(13825)
- 银(13737)
- 银行(13704)
- 行(13215)
- 技术(12845)
- 机构
- 大学(318356)
- 学院(312926)
- 济(140532)
- 经济(137936)
- 管理(124500)
- 研究(113048)
- 理学(107815)
- 理学院(106607)
- 管理学(105051)
- 管理学院(104489)
- 中国(83699)
- 京(68298)
- 科学(66476)
- 财(59813)
- 所(56263)
- 研究所(51457)
- 中心(48973)
- 财经(48681)
- 农(45778)
- 经(44481)
- 北京(44073)
- 经济学(43916)
- 业大(43428)
- 江(42892)
- 范(41239)
- 师范(40937)
- 院(40534)
- 经济学院(39375)
- 财经大学(36330)
- 农业(35642)
- 基金
- 项目(212994)
- 科学(168309)
- 研究(157422)
- 基金(157190)
- 家(137080)
- 国家(135722)
- 科学基金(115989)
- 社会(102099)
- 社会科(96850)
- 社会科学(96822)
- 基金项目(83010)
- 省(79030)
- 自然(73319)
- 自然科(71577)
- 自然科学(71561)
- 教育(70620)
- 自然科学基金(70303)
- 划(67294)
- 资助(65038)
- 编号(62337)
- 成果(51090)
- 部(48437)
- 重点(47246)
- 发(46103)
- 创(43629)
- 国家社会(43036)
- 课题(42690)
- 教育部(42003)
- 创新(40799)
- 人文(40617)
- 期刊
- 济(156226)
- 经济(156226)
- 研究(99255)
- 中国(56797)
- 学报(46993)
- 管理(46777)
- 科学(45361)
- 财(42652)
- 农(41861)
- 大学(35912)
- 学学(33703)
- 教育(30879)
- 农业(29737)
- 技术(26316)
- 经济研究(26210)
- 融(25577)
- 金融(25577)
- 财经(24573)
- 业经(21887)
- 经(21178)
- 问题(20177)
- 技术经济(16822)
- 世界(16768)
- 贸(16732)
- 图书(16211)
- 业(15844)
- 理论(15166)
- 国际(14909)
- 科技(14422)
- 现代(14203)
共检索到464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同三
我父亲那一辈有很多经济所的老人,他们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不容忽视,甚至很多人比我的父亲做得更好。我接触到的经济所的老前辈有:巫宝三先生、严中平先生、李文治先生、彭泽益先生、章有义先生、姚贤镐先生、张国辉先生、聂宝璋先生、经君健先生、魏金玉先生、宓汝成先生。我都跟这些先生们谈过话,他们对我有很深刻的教诲。除了这些研究人员之外,我们还不应该忘记经济所那些科研辅助人员,今天我在看所史展览的时候,看到有他们的照片。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宗井滔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敬虞,又名汪馥荪,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经济史学家。1917年7月20日出生于湖北圻春。2012年6月20日仙逝于北京。先生193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转入经济系,1943年毕业。1943年至1945年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46年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5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退休。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长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经济史学大师汪敬虞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汪公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60余载,废寝忘食,奋力开拓,教书育人,著述丰硕,桃李成林,无论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汪公艰辛探索、确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曲折历程和特殊贡献,更是值得大书一笔。"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中心线索"命题,最先是严中平先生提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严老主持《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集体编写时,在编写组内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条"红线",并在组内外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当时因编写工作尚未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空泛,未能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晓忠
李埏先生是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国土地国有制理论的重要代表,中国商品经济史和云南地方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也是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一、李埏先生的学术生平概况李埏先生,字子诉,号幼舟。1914年11月21日出生于云南省路南县(今石林县)一个传统书香家庭。四岁入私塾发蒙读书,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史教育。1928年随家旅居昆明,始接受近代教育。193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38年,因抗战形势变化转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得亲炙钱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徐建青
著名经济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方行先生,于2014年10月4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精彩的89年的人生。方行先生,原名方友文,湖南省沅江县人,1926年4月出生,毕业于湖南私立明德中学,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1949年2月,在北京市第四区人民政府参加革命工作,7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至1969年8月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先后任科员、科长、副处长。其间,担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本主义改造研究室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予庆
汪敬虞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老前辈,他在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卓越建树,学术界已有公论。同时他在传授学生,培育新人方面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作为汪先生的学生,在这里我想谈谈他对我的研究生教育。1989年下半年,作为"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在高校任教七八年的我,愈来愈感到由于"文革"的耽搁,基础单薄,学力不足,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于是就萌生了报考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念头。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自然就想报考敬慕已久的汪先生。于是我给汪先生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并附上了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信寄出后,又感到有点冒昧,汪先生这么著名的专家,和自己素昧平生,能有回音吗?但不久,汪先生就回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著名经济史学家、中国经济史学会前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汪敬虞先生辞世一年多了,但是他那些抽丝剥笋般的经济分析,高屋建瓴式的史学论述,以及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我们的心里。在汪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笔者把上世纪80年代我读研究生以来汪公对我的教诲作一追忆,以更好地了解汪敬虞先生为人及学术思想。一上世纪80年代初我本来是要报考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在读了汪敬虞先生和吴承明先生等老一辈学者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经济史的论著后,对中国经济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下决心改考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在硕士生阶段,我的导师聂宝璋先生一再要求我们精读严中平和汪敬虞先生等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旭 王大任
2017年8月4日至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经济史理论与研究——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经济史学大师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的隆重纪念活动,是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建所90周年为契机举办的"纪念名家大师"系列活动的首场重大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锡东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研究中国经济史,“必须对外国经济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不能就中国论中国”(严中平先生语)。在具体研究工作中,很多同志注意中外比较研究,并取得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真正做出科学的中外比较,决非易事,必须加倍努力方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拟广泛讨论,只想结合两个问题着重指出:正是由于对外国史研究不够,了解不够,使中国经济史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结论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困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振汉
“经济史学”于19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成为一门大学学科,但法国和德国学者直到今天似乎还不太愿意设置这样一门学科。在他们的心目中,历史学就是历史学,是否还需要或能够再分成若干门专史呢?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著作等身,但未写一部“经济史”专著;法国年鉴学派成员中,有的以著《封建社会》名世;有的写了《资本主义与文明》的长篇钜制,认为历史可以称为“社会经济史”,却反对“经济”单独成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钰琳 何子沐
2021年是傅衣凌先生诞辰110周年。傅衣凌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在当代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0年前,傅衣凌先生被遴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也是在这一年,他倡导创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业期刊。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傅先生的远见卓识。为纪念傅衣凌先生创建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卓越贡献,并推进这一领域的学术深耕,
关键词:
傅衣凌 社会经济史学 经济史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