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6)
- 2023(10155)
- 2022(8408)
- 2021(7805)
- 2020(6407)
- 2019(14357)
- 2018(13844)
- 2017(26463)
- 2016(14405)
- 2015(16083)
- 2014(15786)
- 2013(15345)
- 2012(14176)
- 2011(12711)
- 2010(12854)
- 2009(12280)
- 2008(12462)
- 2007(11525)
- 2006(10301)
- 2005(9658)
- 学科
- 济(54060)
- 经济(53935)
- 管理(53556)
- 业(50194)
- 企(45401)
- 企业(45401)
- 财(24514)
- 方法(22489)
- 数学(19178)
- 数学方法(18987)
- 制(18095)
- 务(17689)
- 财务(17666)
- 财务管理(17629)
- 企业财务(17001)
- 农(14879)
- 中国(14265)
- 业经(13877)
- 体(12998)
- 体制(11108)
- 学(10962)
- 银(10294)
- 银行(10266)
- 融(10229)
- 金融(10224)
- 行(9675)
- 农业(9577)
- 划(9474)
- 技术(9026)
- 环境(8779)
- 机构
- 大学(208042)
- 学院(206328)
- 济(83926)
- 经济(82164)
- 管理(77256)
- 研究(71085)
- 理学(65576)
- 理学院(64878)
- 管理学(63924)
- 管理学院(63552)
- 中国(55937)
- 财(46584)
- 京(44176)
- 科学(41382)
- 所(36425)
- 财经(35528)
- 农(34477)
- 经(32299)
- 江(32297)
- 研究所(32257)
- 中心(32033)
- 业大(29500)
- 北京(28164)
- 农业(26850)
- 财经大学(26654)
- 院(26081)
- 经济学(26010)
- 州(24990)
- 范(24036)
- 师范(23683)
- 基金
- 项目(133657)
- 科学(105363)
- 基金(98604)
- 研究(96871)
- 家(87481)
- 国家(86354)
- 科学基金(73341)
- 社会(62488)
- 社会科(59103)
- 社会科学(59082)
- 基金项目(51173)
- 省(50968)
- 自然(47815)
- 自然科(46611)
- 自然科学(46591)
- 自然科学基金(45813)
- 教育(44648)
- 划(43692)
- 资助(40519)
- 编号(37877)
- 成果(32371)
- 重点(30649)
- 部(30599)
- 制(30278)
- 创(28175)
- 发(27658)
- 课题(26874)
- 教育部(26480)
- 创新(26409)
- 性(26264)
共检索到323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利辉 范乙凡
两权分离是否带来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在第二代理问题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家族转移假说",分析了财富转移的具体手法,讨论保护中小股东的基本机制。使用1344家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数据,我们发现,家族控股公司的两权分离引致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利益侵占,显著降低了IPO长期回报率。分析利益侵占的具体机制,本文发现,随着两权分离程度的加大,家族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提高,资本支出降低,股利分配减少,关联交易增多。经理层激励和股东监督能够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但是,保护中小股东的根本举措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和提高法治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侵占动机 净收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晖
家族企业中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否更为严重?文章以我国家族类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量化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非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更为严重,而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侵占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彦群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制度质量这一制度环境特征对公司会计与财务行为的影响。文章将制度弹性概念引入会计与财务分析,在对制度弹性进行一般性描述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为例,阐释了制度弹性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控股股东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弹性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会计与财务研究更全面地解读制度环境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行为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若微
由于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现况,使得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内容发生了改变。而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都普遍缺乏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界定以及一个合理的度量方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侵占 中小股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立安 刘海明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这一特殊现象,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以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对公司绩效、大股东侵占、贷款融资以及效率层面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能够降低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初步说明这一担保方式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整体的融资约束。当货币政策偏紧时,上市公司更多地为子公司担保,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相关决策中主要考虑了融资约束而非控股股东的私利。进一步地,在控制了自我选择的效应之后,为子公司担保能够提高公司绩效、降低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并且提高了公司的贷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立安 刘海明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这一特殊现象,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以及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对公司绩效、大股东侵占、贷款融资以及效率层面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能够降低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初步说明这一担保方式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整体的融资约束。当货币政策偏紧时,上市公司更多地为子公司担保,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相关决策中主要考虑了融资约束而非控股股东的私利。进一步地,在控制了自我选择的效应之后,为子公司担保能够提高公司绩效、降低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并且提高了公司的贷款量。最后,为子公司担保能够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有别于之前的研究发现,说明在控制了自选效应之后,为子公司担保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发挥担保方的监督作用。本文扩展了信用担保的研究视角,对于上市公司信用担保贷款的监管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霞 王化成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控制性股东侵占外部人利益提供了动机和便利,这类公司存在更大的代理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机制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通过拓展LLSV对债权人法律保护的评价体系,可以发现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正在逐步加强。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状态衡量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高低,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公司有更低的银行负债增长率、更高的利息支付成本,说明随着债权人法律保护的加强,银行能够对控制性股东利用债务进行利益侵占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总体偏低的银行长期负债率和高代理成本公司偏高的负债存量,也反映了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当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哲文
控股股东通过借款、违规担保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上市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将上市公司推到破产倒闭或退市的边缘。因此,要加强监督,完善机制,提高违法成本,促进上市公司不断规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侵占 上市公司 资金 法律规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符建华 尹龙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制衡 法律保护 关联交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颖 钟田丽 张天宇
本文以2011—2013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采用层次回归法,既分别从连锁董事网络关系的各基本特征,又从总体上构建董事网络基本特征综合指数,实证检验了连锁董事网络关系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与融资结构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与负债融资正相关;连锁董事网络的地域趋同性特征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与融资结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对二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总体上,董事网络基本特征综合指数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企业外部治理和监督机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雒敏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商业信用、银行债务与短期借款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更好的治理作用,而长期债务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不但没有起到治理作用,反而加剧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服中心行权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基于关联交易视角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信息不对称与高管更换
大股东控制、利益侵占与现金股利——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转移、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股东及其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研究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终极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证据
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
上市方式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
政治关系、企业超额贷款与大股东资金侵占——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以无限重复序贯博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