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4)
- 2023(8016)
- 2022(6710)
- 2021(6202)
- 2020(5367)
- 2019(11764)
- 2018(11551)
- 2017(22215)
- 2016(11779)
- 2015(12960)
- 2014(12801)
- 2013(12494)
- 2012(11653)
- 2011(10429)
- 2010(10540)
- 2009(9789)
- 2008(10122)
- 2007(9016)
- 2006(8105)
- 2005(7806)
- 学科
- 济(47027)
- 经济(46914)
- 管理(46220)
- 业(42338)
- 企(37903)
- 企业(37903)
- 财(20412)
- 方法(19992)
- 数学(17440)
- 数学方法(17320)
- 制(16116)
- 务(14268)
- 财务(14251)
- 财务管理(14228)
- 企业财务(13764)
- 中国(12105)
- 农(11292)
- 体(11117)
- 业经(10687)
- 融(9708)
- 金融(9703)
- 体制(9602)
- 银(9377)
- 银行(9370)
- 行(8887)
- 环境(8541)
- 划(8312)
- 贸(7441)
- 贸易(7435)
- 易(7294)
- 机构
- 大学(171007)
- 学院(167139)
- 济(75455)
- 经济(74039)
- 管理(67712)
- 理学(58089)
- 理学院(57550)
- 管理学(56883)
- 管理学院(56561)
- 研究(55142)
- 中国(44380)
- 财(41864)
- 京(34728)
- 财经(32210)
- 经(29350)
- 科学(28075)
- 所(26310)
- 中心(25444)
- 江(24820)
- 财经大学(24180)
- 经济学(23812)
- 研究所(22983)
- 农(22174)
- 北京(22097)
- 经济学院(21334)
- 业大(20536)
- 商学(20290)
- 商学院(20113)
- 院(19784)
- 州(19133)
- 基金
- 项目(107752)
- 科学(87489)
- 基金(82928)
- 研究(80162)
- 家(71813)
- 国家(70821)
- 科学基金(62199)
- 社会(54573)
- 社会科(51869)
- 社会科学(51853)
- 基金项目(43535)
- 自然(39494)
- 省(39143)
- 自然科(38659)
- 自然科学(38649)
- 自然科学基金(38021)
- 教育(36953)
- 资助(33464)
- 划(33408)
- 编号(30799)
- 制(27370)
- 部(25923)
- 成果(25825)
- 重点(23758)
- 国家社会(23456)
- 教育部(23309)
- 创(22837)
- 人文(22526)
- 性(21598)
- 创新(21429)
共检索到263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阳 胡素华 倪晓霞
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出发,以2014~2019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家族控制引发的代理问题对机构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影响,以及外部治理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家族成员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低;当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高,说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是导致机构投资者避免入股家族企业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和分析师关注度能有效发挥外部治理功能,减缓家族控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负向影响。本研究从外部投资者决策视角拓展了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和代理理论的经济后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谊浩 裴平 伦晓波
本文以2004—200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影响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价值增长之间呈正向关系;(2)对成长性不同的家族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带来的价值增长程度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低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不显著,对高成长性家族上市公司的价值影响显著。
关键词:
家族上市公司 机构投资者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进 余文涛 杨凤丽
文章首先比较了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区别和联系,随后分析了我国创意阶层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创意阶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并且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非一致的特性。为了深入分析创意阶层区域空间分布的原因,文章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2003—2007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文化机会、公共服务能力、高等教育能力、生态设施水平、创意产出水平和高科技指标对我国创意阶层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从锋 赵卫斌
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家族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提高了家族企业价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在控制性家族股东现金流权增大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提高公司价值,而在控制性家族控制权增大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减弱。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大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幅度也会降低,但不显著。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机构投资者 上市公司股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卉娜 何芹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能显著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但它们对重大缺陷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强于非重大缺陷;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形,且仅对非重大缺陷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持股比例低于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英 刘志远
本文在产权理论框架下,就机构持股在平衡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终极控制权的制度层面出发,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正面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机构持股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持股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条件。
关键词:
机构持股 终极控制权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寿喜 黄攀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公司市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市值成正相关关系,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的企业较实际控制人为非国家的企业,这一关系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上能够发挥积极股东治理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实际控制人性质 公司市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远 花贵如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政府控制 机构投资者持股 投资者权益保护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2012年5月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方案》的通知(财会[2012]8号),正式拉开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的过程。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为代表的西方媒体认为此举会降低投资者对"四大"的信任。然而,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四大"的客户企业的投资者在财会[2012]8号文件宣告时窗内反应积极,宣告日当天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0.8%。此外,盈余管理动机较强企业的投资者对"四大"本土化转制反应更为正面,这反映了他们更强的审计需求。整体来看,资本市场不仅不会因为本土化转制而降低对"四大"的信任,反而认为这将有利于客户企业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 本土化转制 投资者信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曹丰 鲁冰 李争光 徐凯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增大了公司股价未来崩盘的风险。在考虑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和内生性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公司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完善,上述正相关关系越弱。渠道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源于它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本文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监管部门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文章以2001-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实证表明,机构持股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概率和水平,对公司治理起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因终极控制人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管理层应在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克服国有企业固有制度缺陷,为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传宪 黄雅宁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的现状,分组检验大股东控制与国有控股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这种现象只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表明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上坤
以2001~201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费用粘性越低;(2)区分公司的产权性质,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非国有公司,在国有公司不存在;(3)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不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体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未体现出显著的效果;此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有益于费用粘性的降低。本文较为全面地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展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