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1)
- 2023(13910)
- 2022(11771)
- 2021(10943)
- 2020(9377)
- 2019(21238)
- 2018(20643)
- 2017(40220)
- 2016(21188)
- 2015(23771)
- 2014(23293)
- 2013(22636)
- 2012(20447)
- 2011(17820)
- 2010(18136)
- 2009(16692)
- 2008(16092)
- 2007(13842)
- 2006(11727)
- 2005(10426)
- 学科
- 济(85422)
- 经济(85291)
- 管理(71428)
- 业(66877)
- 企(58018)
- 企业(58018)
- 方法(44069)
- 数学(39029)
- 数学方法(38628)
- 财(30523)
- 制(22810)
- 中国(21855)
- 农(21589)
- 务(20320)
- 财务(20273)
- 财务管理(20197)
- 企业财务(19360)
- 业经(18998)
- 体(16065)
- 融(16049)
- 金融(16043)
- 银(15954)
- 银行(15944)
- 行(15127)
- 贸(14587)
- 贸易(14568)
- 易(14214)
- 农业(13953)
- 技术(13627)
- 体制(13586)
- 机构
- 大学(289981)
- 学院(287774)
- 济(124004)
- 经济(121747)
- 管理(119709)
- 理学(104193)
- 理学院(103264)
- 管理学(101845)
- 管理学院(101291)
- 研究(86175)
- 中国(70076)
- 财(64075)
- 京(58398)
- 财经(50917)
- 经(46551)
- 科学(46224)
- 中心(42656)
- 江(41689)
- 经济学(39621)
- 所(39274)
- 财经大学(38485)
- 业大(36794)
- 农(36406)
- 经济学院(35942)
- 北京(35469)
- 研究所(34631)
- 范(33608)
- 师范(33302)
- 商学(33290)
- 商学院(33003)
- 基金
- 项目(197936)
- 科学(159886)
- 基金(149329)
- 研究(148542)
- 家(128081)
- 国家(126735)
- 科学基金(112108)
- 社会(99389)
- 社会科(94427)
- 社会科学(94400)
- 基金项目(78738)
- 省(74726)
- 自然(70636)
- 教育(69422)
- 自然科(69016)
- 自然科学(69000)
- 自然科学基金(67805)
- 划(62796)
- 资助(60170)
- 编号(58712)
- 成果(47764)
- 部(46421)
- 重点(44031)
- 制(43238)
- 国家社会(42425)
- 创(42395)
- 教育部(41598)
- 人文(40569)
- 发(40468)
- 创新(39689)
- 期刊
- 济(127651)
- 经济(127651)
- 研究(84255)
- 中国(56040)
- 财(54154)
- 管理(44913)
- 学报(36763)
- 科学(36115)
- 农(32487)
- 大学(30784)
- 融(30765)
- 金融(30765)
- 学学(29239)
- 财经(25797)
- 教育(25577)
- 技术(24363)
- 经(21903)
- 农业(21860)
- 经济研究(20927)
- 业经(19982)
- 问题(16760)
- 财会(16196)
- 会计(14648)
- 理论(14127)
- 贸(13563)
- 版(13106)
- 统计(13104)
- 技术经济(12997)
- 实践(12613)
- 践(12613)
共检索到420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曾爱民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充更正的独特视角,深入考察家族控制、审计监督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相比,家族上市公司发生年报补充更正的可能性较高;(2)聘任高质量审计师以及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发生年报补充更正的可能性较低;(3)高质量审计师和审计意见在非家族上市公司中更能够揭示财务报告的风险;(4)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相比,家族上市公司更不愿意聘任高质量审计师,而且更有可能获得"非标"审计意见。上述发现表明,在我国,家族控制并未发挥明显的治理效应,而审计监督则扮演了积极的公司治理角色。进一步地,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其治理效应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控制权这种内部公司...
关键词:
家族控制 审计监督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德球 李思飞 雷光勇
本文基于双重代理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和控制权结构影响家族企业投资行为的机理。以2002~2008年间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超额控制程度较高的家族企业,其内部人有动机为实现其私人收益,忽略资本市场股票价格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信号,偏离最优投资决策,降低公司投资股价之间敏感度。而较高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一方面通过约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外部融资便利,减少与政府的协调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投资股价敏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超额控制降低投资-股价敏感度的动机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差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显著,并且会降低投资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程度。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惠聪
本文以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信息披露 审计委员会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德球 叶陈刚 李楠
本文分别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CEO等三个维度分解家族控制权配置模式,考察控制权配置对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审计师的供给方面,超额审计费用随着代理冲突的提高而增强,与两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正相关,与家族CEO负相关。在审计师的需求方面,"四大"审计师需求与两权分离度和家族CEO负相关,与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度正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在不同的代理冲突下,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差异性特征反映了家族企业控制人在发送可承诺信号和攫取公司资源之间的利益权衡选择。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代理冲突 审计供给 审计需求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德球 杨佳欣 董志勇
本文以2002-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CEO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家族控制和职业化经营特征对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以及家族控制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和家族CEO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较低,CEO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家族职业化治理效率的实现机制主要是所有权监督和董事席位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较差的经营业绩期间,CEO变更决策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公司价值。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CEO变更的情境中,家族控制特征降低职业化经营的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加重家族成员担...
关键词:
家族控制 公司治理 职业化 CEO变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勇 李明 王雨潇
针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特点,本文以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为切入点,从媒体的视角研究了媒体监督、经理人特征与掏空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声誉机制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抑制家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说明媒体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经理人为职业经理人时媒体监督对掏空的影响较大,且当职业经理人没有在其他单位兼职时媒体监督对掏空的影响较大。表明媒体在影响公司治理时,声誉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媒体监督 经理人特征 声誉机制 掏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叶勇 李明 王雨潇
针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特点,本文以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为切入点,从媒体的视角研究了媒体监督、经理人特征与掏空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声誉机制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抑制家族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说明媒体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经理人为职业经理人时媒体监督对掏空的影响较大,且当职业经理人没有在其他单位兼职时媒体监督对掏空的影响较大。表明媒体在影响公司治理时,声誉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媒体监督 经理人特征 声誉机制 掏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衍蘅 付皓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针对2003年至2009年年报发布过补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讨论。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在讨论中引入了审计风险的概念。我们发现,虽然从整体上看,事务所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差。但是,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仅仅存在于涉及到的审计风险相对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而对于补充更正内容涉及到的审计风险相对较高的上市公司来说,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事务所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有限的。在较高的审计风险水平下,事务所不会因为任期较长而丧失审计独立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媒体监督 经济影响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忠秦 黄登仕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8年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数据,在控制相关变量下,从债务代理成本视角经验检查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的背景中,终极控制股东(家族)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终极控制股东显著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公司具有显著低的长期债务水平;(2)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度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指派高管与公司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家族控制 两权分离 债务期限 代理成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家族企业主要的代理问题,家族控股股东为实现自己的掠夺会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家族控制权比例越高,家族控股股东越有能力操控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满足自己的机会主义动机;对于外聘职业经理人的家族企业,家族仍实现了对企业的牢牢掌控,家族成员是否担任高管并不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短期借款对企业的约束提高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但在银行监管作用有限的条件下,银行借款并没有减少家族为获得控制权私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家族治理 银行监督 内部控制 职业经理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韩东京
本文选取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结构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审计的需求方来说,当第一大股东壕沟防御效应越强时越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来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减少代理成本;从审计的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较少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即当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时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但相对非四大来说,四大审计事务所在审计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代理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愿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审计需求 审计意见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路航
本文检验了媒体对公司治理违规行为的报道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闻媒体对利益相关者均产生了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数量和股票价格变化之间显著的关系;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决策,随着公司治理违规报道的增加,政府对公司治理违规事件的介入概率也增加;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能够显著增加公司管理者的补救行动的概率。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公司治理 投资者 政府 董事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乐 谢德仁 陈运森
本文研究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监督和行业竞争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具体地,以实际控制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否来衡量实际控制人监督的力度,基于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与实际控制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相比较,实际控制人以董事身份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关系只出现在所处行业竞争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司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参与薪酬委员会的运作来有效监督和改进经理人激励机制,完全独立的薪酬委员会未必最优。本文的发现也为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正面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部监管、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银行监督的动态治理效应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监督环境治理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意见、关联关系与债权人监督——基于商业信用视角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与盈余信息含量——来自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自律型治理与审计需求——基于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实证研究——基于审计师变更视角的经验证据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企业高质量审计需求——基于保险公司监督视角的经验证据
股权制衡:合谋还是监督?——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影响我国家族企业绩效的经验证据——基于对家族上市公司控股比例和规模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