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4)
- 2023(17091)
- 2022(13830)
- 2021(12686)
- 2020(10200)
- 2019(22728)
- 2018(22480)
- 2017(42586)
- 2016(22993)
- 2015(25619)
- 2014(25756)
- 2013(25204)
- 2012(23273)
- 2011(20857)
- 2010(21580)
- 2009(20497)
- 2008(20555)
- 2007(19075)
- 2006(17496)
- 2005(16447)
- 学科
- 济(102185)
- 经济(102020)
- 业(96297)
- 管理(78904)
- 企(77273)
- 企业(77273)
- 农(50968)
- 业经(36158)
- 农业(34164)
- 中国(32601)
- 方法(32223)
- 财(31335)
- 制(26278)
- 地方(25068)
- 数学(23356)
- 数学方法(23183)
- 务(20882)
- 财务(20842)
- 财务管理(20804)
- 技术(20092)
- 企业财务(19716)
- 体(19183)
- 银(18533)
- 银行(18511)
- 策(18121)
- 发(17917)
- 行(17913)
- 融(17561)
- 金融(17559)
- 和(17518)
- 机构
- 学院(336316)
- 大学(328905)
- 济(143766)
- 经济(140824)
- 管理(130107)
- 研究(114991)
- 理学(109655)
- 理学院(108537)
- 管理学(107175)
- 管理学院(106543)
- 中国(92519)
- 京(70349)
- 财(69850)
- 农(66107)
- 科学(65400)
- 所(57422)
- 江(55422)
- 中心(53504)
- 财经(53234)
- 研究所(50840)
- 农业(49842)
- 业大(49536)
- 经(48043)
- 北京(44418)
- 州(43449)
- 范(43444)
- 师范(43090)
- 经济学(42704)
- 院(40810)
- 财经大学(38553)
- 基金
- 项目(210657)
- 科学(167679)
- 研究(162039)
- 基金(152062)
- 家(130611)
- 国家(129065)
- 科学基金(111640)
- 社会(106316)
- 社会科(100289)
- 社会科学(100263)
- 省(84413)
- 基金项目(79935)
- 教育(72018)
- 划(68380)
- 自然(67314)
- 编号(67265)
- 自然科(65639)
- 自然科学(65621)
- 自然科学基金(64496)
- 资助(59410)
- 成果(55398)
- 发(50453)
- 重点(46630)
- 部(46611)
- 课题(46264)
- 创(46143)
- 制(45398)
- 国家社会(44066)
- 业(43052)
- 创新(42396)
- 期刊
- 济(182322)
- 经济(182322)
- 研究(105127)
- 中国(78767)
- 农(69207)
- 财(56683)
- 管理(52503)
- 学报(47447)
- 科学(47283)
- 农业(46306)
- 融(39379)
- 金融(39379)
- 大学(38343)
- 教育(36947)
- 学学(36216)
- 业经(35518)
- 技术(30400)
- 财经(27062)
- 经济研究(26294)
- 问题(24192)
- 业(24122)
- 经(23385)
- 世界(18684)
- 技术经济(17893)
- 版(17718)
- 现代(16927)
- 农村(16770)
- 村(16770)
- 贸(16767)
- 经济问题(16100)
共检索到540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朱述斌
家户制因素和村落保护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表明: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村组间保护主义现象越弱、外地户口农户租入农地越难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地流转率的提高;村组内集体互助合作越差和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其他村庄人员落户本村越困难、本村农户对外地机械进入本村组耕种越抵制、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提升;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和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合作化率的提高。此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乔博
尽管当代小农制国家国情不同,农业现代化道路各异,但都是在政府大力支持和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出现了农业结构多样化、土地适度规模化、生产信息化和产品高质化生态化等共同特点。研究和借鉴其经验,探索和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对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密集 土地永佃制 预备年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家伟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垦体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垦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农垦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明确发展目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垦系统在农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推进农业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一书作者是王曙光,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农垦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体系承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农垦事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来看,该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明 孙仲彝
乡镇工业的飞速发展,郊区农村经济的大好形势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了郊区农业的危机,上海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上海持续农业的发展应从农业、农民生存问题的起点来考虑,由政治地位、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技术投入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其发展内容,应该以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新型农业为发展目标,注重目标的多重性与拓宽内涵,并力求融入国内外农业的大市场、大流通;在实施的措施上,应注重观念转变与具体操作相结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中
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罗中(广西玉林地区行政公署广西玉林537000)如何发展持续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重大任务。下面从广西玉林地区的实际出发,就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谈一些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刘冠军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的不匹配。具有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四个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思路。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规模经济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昌
祝贺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建立20周年!20年前,也就是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他极其重视并亲自管理科技、教育工作的时候,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科学院申请建立农业现代化所,国务院很快就批准了。当年建立了长沙、石家庄和黑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喻国华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农村小城镇发展、以及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特点;针对农村小城镇发展区域失衡、布局混乱、建设分散、管理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定位、定性、定量的发展思路,以及农村小城镇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农村,小城镇,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赖红兵 鲁杏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2009—2015年农业和水利建设有关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以农业现代化水平、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和除涝面积为指标,具体研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人均耕地灌溉面积、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水库容量、除涝面积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水利建设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由此研究认为应持续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并提供有效供给,确保现代化农业产出水平稳步提升;总结和推广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利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农村水利发展道路;优化农村水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水利服务精准性,增强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水利供给能力,使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小刚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新四化"的概念,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农业信息化的引入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本文笔者通过介绍政府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详细论述了电子政务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农业现代化 大数据 云计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媛红 宋默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均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细小的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对农业政策和措施的多次调整,在小农户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日本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提升农民的素质现代化;推动小农户的机械化与服务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加强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引导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等。接下来,分析了日本现代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实现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衔接问题的几点启示:第一,从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小农户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第二,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第三,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四,加快三产融合,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张诩 伍振军 殷浩栋 韩丹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 余波 周春山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 余波 周春山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