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0)
- 2023(12315)
- 2022(10358)
- 2021(9478)
- 2020(8163)
- 2019(18509)
- 2018(18126)
- 2017(35219)
- 2016(19560)
- 2015(21235)
- 2014(20986)
- 2013(20792)
- 2012(19464)
- 2011(17579)
- 2010(17750)
- 2009(16522)
- 2008(16555)
- 2007(15385)
- 2006(13487)
- 2005(11775)
- 学科
- 济(82041)
- 经济(81953)
- 业(57844)
- 管理(47275)
- 农(47137)
- 企(36211)
- 企业(36211)
- 方法(35479)
- 数学(32034)
- 数学方法(31759)
- 农业(30907)
- 中国(21066)
- 业经(20919)
- 财(18856)
- 学(16937)
- 贸(16640)
- 贸易(16638)
- 易(16244)
- 制(15761)
- 地方(15275)
- 发(11951)
- 银(11951)
- 银行(11884)
- 技术(11719)
- 融(11381)
- 金融(11379)
- 行(11311)
- 环境(11256)
- 体(11068)
- 策(11029)
- 机构
- 学院(280622)
- 大学(278084)
- 济(117778)
- 经济(115587)
- 管理(104801)
- 研究(97318)
- 理学(91602)
- 理学院(90575)
- 管理学(88947)
- 管理学院(88457)
- 农(76086)
- 中国(73061)
- 科学(63412)
- 农业(59621)
- 京(57351)
- 业大(53931)
- 所(51736)
- 财(49809)
- 研究所(47530)
- 中心(45671)
- 江(42272)
- 财经(40328)
- 农业大学(37669)
- 经(36872)
- 经济学(36075)
- 范(35315)
- 北京(35081)
- 师范(34824)
- 院(33094)
- 经济学院(32974)
- 基金
- 项目(192743)
- 科学(149858)
- 基金(139817)
- 研究(134596)
- 家(125680)
- 国家(124267)
- 科学基金(103840)
- 社会(86341)
- 社会科(81509)
- 社会科学(81478)
- 省(77065)
- 基金项目(74894)
- 自然(68180)
- 自然科(66598)
- 自然科学(66571)
- 自然科学基金(65410)
- 划(64480)
- 教育(60399)
- 资助(55808)
- 编号(53945)
- 重点(43640)
- 成果(42616)
- 部(42537)
- 发(42459)
- 农(40776)
- 创(40262)
- 科研(37776)
- 创新(37673)
- 计划(37458)
- 业(36912)
- 期刊
- 济(129693)
- 经济(129693)
- 农(77005)
- 研究(74460)
- 学报(54720)
- 中国(54571)
- 农业(51939)
- 科学(46959)
- 大学(40279)
- 学学(38762)
- 财(36903)
- 管理(32119)
- 业经(27329)
- 融(26212)
- 金融(26212)
- 业(25955)
- 教育(22739)
- 技术(21100)
- 经济研究(19564)
- 财经(19446)
- 问题(18900)
- 版(17363)
- 经(16679)
- 业大(15900)
- 世界(15092)
- 农村(14390)
- 村(14390)
- 技术经济(14075)
- 农业经济(14020)
- 农业大学(13933)
共检索到406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非农劳动供给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四川和安徽12年12乡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轻、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初始经济能力有利于家庭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和非农劳动时间的增加;家庭中男女劳动力的比例对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地资源匮乏是家庭从事非农劳动供给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在教育培训、信贷支持、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增加农户家庭的非农劳动供给。
关键词:
家庭 非农劳动供给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财富基础 刘易斯模型 修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财富基础 刘易斯模型 修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关键词:
理性行为 农业劳动时间 非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李俊鹏
基于集体决策模型构建理论模型,以家庭农场典型模式来源地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的普查数据为例,排除家庭收入与劳动供给之间内生性,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非农经营收入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6.0万元区间的非农经营收入对家庭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负向作用;受在总收入中占比、兼业经营等因素影响,其他区间的非农经营收入影响不显著;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小的其他收入影响不显著。因此,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有助于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经营和自有劳动力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星
一、研究背景据民政部不完全预计,至2020年,按标准划定的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2.43亿,人口老龄化使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由于老年群体经济能力有限且养老需求具有刚性,因此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增进居民福利和降低失业率,是亟须考虑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对家庭、企业、政府、社会均有不利影响,大量失业还会导致贫困问题出现,从而使居民家庭收入差距问题凸显,对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影响。随着近年来牧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本文结合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随着招工难、用工短缺问题的持续蔓延,从微观角度特别是家庭角度来剖析劳动供给行为的基本规律,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家庭劳动供给的决策模式、家庭特征变量与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互影响、公共政策的作用等五个维度梳理了国外对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引导我国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缓解工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劳动供给 家庭决策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海青 锁凌燕 孙祁祥
依据CHARLS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量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考虑时滞效应的情况下,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下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对家庭收入较高群体的劳动力供给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红丽 王芳芳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农村回流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发展与振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劳动者微观行为和家庭生命周期双重视角下,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基于河南省虞城县10个村庄539份农村回流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结果表明:①农村回流劳动力非农转移决策是家庭生命周期类型、生计资本、回流特征等多元因素交织的结果。②相对于抚养期家庭,其他家庭类型的农村回流劳动力更倾向于从事农业,且同一因素影响程度与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因此在执行相关的就业政策时,需根据农村回流劳动力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类型不同,采取精准适用的激励措施促进其多渠道转移就业。
关键词:
回流劳动力 家庭生命周期 非农转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菊红
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进制Probit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承包耕地数量、家庭户主性别和政治特征在统计上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劳动力的进城务工行为;但是家庭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却呈负方向影响,并且除中专文化水平以外,其他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劳动力进城打工概率的影响在统计上检验均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进城务工 农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周闯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
关键词:
农村迁移家庭 劳动供给 劳动力市场 工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本文利用1990—2001年我国四川省沐川县、安徽省金寨县480户农户的数据,采用Translog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在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非农业的影子工资进行估算,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资、影子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等因素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的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负向关系,闲暇对于农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来说是劣质品;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非常明显;农户家庭劳动力存在主次之分,该结论对于说明农户家庭内
关键词:
林业主产区 影子工资 农户家庭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句芳 高明华 张正河
本文利用笔者2007年初在河南省实地调查所得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农户非农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中的劳动力总数、劳动力平均年龄、总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非农收入总和、农户家庭中是否有需要被照看的婴幼儿、农户家庭中65岁以上老人人数是影响样本农户非农劳动时间配置的主要因素,而社会环境和地域特征虚拟变量并不显著。
关键词:
农户 非农劳动时间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 彭代彦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年轻男性劳动力更倾向于提供非农劳动,拥有手艺、社区非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都对非农劳动参与有着显著的正效应,教育的影响却并不明显,人均耕地量对非农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提高农民的非农劳动参与率,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外,还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努力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劳动参与 非农收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