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0)
2023(13133)
2022(10783)
2021(9904)
2020(8436)
2019(18474)
2018(17675)
2017(33734)
2016(17830)
2015(19491)
2014(19148)
2013(18516)
2012(16902)
2011(15103)
2010(15354)
2009(14994)
2008(13996)
2007(12586)
2006(11099)
2005(10196)
作者
(51637)
(42958)
(42880)
(40474)
(27201)
(20821)
(19373)
(16539)
(16526)
(15181)
(14774)
(14326)
(13766)
(13565)
(13452)
(13246)
(12733)
(12717)
(12414)
(12131)
(10664)
(10515)
(10430)
(9827)
(9720)
(9674)
(9522)
(9470)
(8627)
(8366)
学科
(64934)
经济(64814)
(59347)
管理(56841)
(47890)
企业(47890)
(28616)
金融(28613)
(27287)
银行(27251)
方法(27160)
中国(26643)
(26212)
(24798)
数学(23980)
数学方法(23806)
(22581)
(19552)
业经(16374)
(16116)
财务(16088)
财务管理(16053)
企业财务(15369)
(14048)
贸易(14037)
(14013)
(13790)
农业(13398)
地方(12898)
技术(12852)
机构
大学(249086)
学院(247512)
(106114)
经济(103973)
管理(95706)
研究(83216)
理学(81890)
理学院(81045)
管理学(79834)
管理学院(79399)
中国(73949)
(55205)
(51013)
科学(48873)
(45099)
财经(42813)
(41399)
中心(40959)
(38971)
业大(37759)
研究所(37330)
(37023)
农业(35313)
经济学(33967)
财经大学(32201)
北京(31969)
经济学院(30799)
(29774)
(29507)
(27897)
基金
项目(167695)
科学(132624)
基金(124742)
研究(119146)
(110540)
国家(109251)
科学基金(93479)
社会(79370)
社会科(75365)
社会科学(75343)
基金项目(66122)
(64766)
自然(60286)
自然科(58929)
自然科学(58907)
自然科学基金(57950)
(54684)
教育(53054)
资助(49923)
编号(45299)
重点(37834)
(37336)
(36741)
成果(36667)
(36311)
(35119)
创新(34526)
国家社会(33937)
科研(32436)
教育部(32345)
期刊
(113394)
经济(113394)
研究(76457)
中国(53375)
(44317)
金融(44317)
(43911)
学报(41943)
(41431)
科学(37614)
管理(35672)
大学(32215)
学学(31004)
农业(26272)
财经(21845)
教育(18590)
(18492)
经济研究(18359)
业经(17622)
技术(17569)
问题(14431)
科技(13732)
(13664)
(12770)
理论(12695)
(12080)
国际(12015)
财会(11388)
实践(11357)
(11357)
共检索到38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波   周思彤  
家庭合理承担风险在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深入家庭资产配置流程,与家庭风险承担行为紧密相关。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9年数据,从家庭流动性资产和家庭消费性支出两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科技使用,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家庭金融科技使用对家庭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受金融科技发展影响越深的家庭具有越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该效应在金融服务欠发达地区和收入、教育、信息关注度以及金融知识占优的家庭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产品降低转账汇款成本,提供家庭间风险分担平台,家庭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论文研究为优化金融科技服务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也为家庭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提供建议,还从家庭风险承担角度完善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凌霜  易行健  杨碧云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保险促进居民家庭金融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在其间所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论表明:家庭商业保险保费支出对居民风险金融承担有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和自选择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居民家庭由未来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降低家庭在面临不利冲击时陷入财务脆弱的可能性,从而强化商业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在金融素养和受教育水平较低、背景风险较高以及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孟祥瑜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能够深刻重塑并赋能经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载体,在数智时代下发挥何种微观效应?以企业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剖析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剖析与大样本实证检验,揭示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维持自身财务稳定性。基于产权属性相异的横截面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数智赋能对于财务稳定性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异。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性,而对非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类企业财务稳定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述影响效应通过提升微观主体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理  冯科  刘雨峰  
本文区分商业银行外部与内部的金融科技,基于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渠道,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以2011—2020年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对于金融科技影响其风险承担的效果具有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大,则金融科技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另外,商业银行类型、股权结构同样可以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在相关机制探讨中,对资产端与中间业务端的影响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现实背景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窦菲菲   丁亚丽  
金融科技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其对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本文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强;(2)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负债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弱;(3)从动态演进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4)从横向比较来看,相比于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响应更为敏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雅群  孙同全  范亚辰  
鉴于金融科技发展赋能银行新业态及中小商业银行在地方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利用2008-2020年178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市场势力和信贷结构作为影响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提高市场势力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50.77%,增加信用贷款占比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24.53%。第三,政府干预力度强弱对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在强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弱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喻言  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芳   冯权伟   吴春玮  
以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增加对出口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既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应尽之责。本文匹配2011—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数据,从微观层面上探讨数字金融对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提升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驱动特征;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出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加大出口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激励出口企业多元化发展四条路径,提升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对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出口企业以及制造业出口企业,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弱银企关系的出口企业,数字金融对于强银企关系的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更大。此外,金融监管强化了数字金融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引导出口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艳华  牛筱颖  
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0~2007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高,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非上市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均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银行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同时兼任行长(或CEO)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和高管持股状况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伟  何冠霖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多样性越高,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家庭之间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但地区差异依旧明显,这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存在差异有关。鉴于此,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普及居民金融知识,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现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郑宗杰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孝明  吴丹  林润冰  
从行业竞争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和效果。选取2010—2018年中国19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将金融科技分为金融科技总指数、金融核心功能指数和底层技术支持指数,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发现:第一,金融科技的金融核心功能,导致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分流、行业竞争加剧,推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二,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支持,促进商业银行频繁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领域拓展,推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三,相比行业竞争,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导致的风险更加剧烈。第四,基于存款结构、净利差水平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业务竞争和技术创新在金融科技和风险承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五,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中小银行造成的冲击更加强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喻平  张敬佩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人们普遍关注其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基于风险承担水平和市场竞争结构的两个视角,结合2011~2019年我国8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数理推演和实证检验,剖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具体作用。发现:(1)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作用,且这种效果存在异质性;(2)金融科技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并且大规模较小规模商业银行的提升效果明显,进而改变整体市场竞争结构;(3)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在今后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是利好的。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金融科技稳健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