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4)
2023(11611)
2022(9471)
2021(8907)
2020(7514)
2019(16720)
2018(16151)
2017(32012)
2016(16720)
2015(18752)
2014(18468)
2013(18251)
2012(17319)
2011(15561)
2010(16115)
2009(15715)
2008(15003)
2007(13903)
2006(12442)
2005(11225)
作者
(46271)
(38754)
(38476)
(36606)
(24647)
(18967)
(17594)
(15010)
(14912)
(13874)
(13273)
(13247)
(12037)
(12035)
(11923)
(11873)
(11204)
(11166)
(11121)
(11037)
(9572)
(9535)
(9270)
(9060)
(8902)
(8822)
(8590)
(8276)
(7811)
(7685)
学科
(77821)
经济(77625)
(61123)
(49737)
管理(43466)
(38392)
企业(38392)
方法(34348)
农业(33326)
数学(29752)
数学方法(29522)
(28317)
金融(28316)
中国(28071)
(26648)
银行(26639)
(25690)
业经(23066)
(21199)
(20229)
地方(16674)
(13422)
(13422)
贸易(13411)
财务(13398)
财务管理(13363)
(13139)
(13052)
企业财务(12883)
农业经济(12553)
机构
学院(240037)
大学(237199)
(106468)
经济(104404)
管理(94016)
理学(80522)
理学院(79777)
管理学(78559)
管理学院(78130)
研究(76981)
中国(71582)
(53977)
(52242)
(47824)
科学(42203)
财经(41091)
农业(40741)
中心(39989)
(37515)
(37209)
业大(36866)
(36412)
经济学(33530)
研究所(32993)
财经大学(30463)
经济学院(30441)
北京(29957)
(29446)
(29096)
师范(28860)
基金
项目(153520)
科学(122316)
研究(117179)
基金(114309)
(97448)
国家(96155)
科学基金(83450)
社会(79618)
社会科(74267)
社会科学(74244)
基金项目(59993)
(59150)
教育(52148)
自然(50090)
自然科(48999)
自然科学(48991)
自然科学基金(48176)
(48025)
编号(47802)
资助(46813)
成果(39412)
(35653)
重点(33370)
国家社会(33219)
(33130)
(31810)
课题(31722)
(31581)
教育部(31296)
人文(31059)
期刊
(123308)
经济(123308)
研究(74819)
(59699)
中国(51536)
(46314)
金融(46314)
农业(39810)
(39747)
学报(34821)
科学(33009)
管理(30507)
大学(28986)
学学(27766)
业经(24677)
财经(21391)
教育(20565)
(18098)
(18032)
技术(17981)
经济研究(17283)
问题(16992)
农村(15576)
(15576)
农业经济(14704)
世界(14047)
(13768)
经济问题(11946)
技术经济(11871)
理论(11816)
共检索到376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明  艾美彤  贾若  
信任是交易和合作的基础,对家庭金融参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四期面板数据,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变革作为自然实验,研究信任对家庭金融参与的影响及其重建机制。实证发现,由于老农保未能兑现承诺的储蓄回报和养老金待遇,相比未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老农保参加家庭在新农保设立初期的参加概率降低10.5个百分点;老农保缴费越多,领取越少,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越低。随着新农保的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逐渐得到重建: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参与新农保的可能性逐年上升,并最终比没有参加过老农保的家庭高出2.94个百分点。地区法治水平、政府透明度和公共服务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承诺是重建信任的重要机制,家庭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信任偏好也有助于缓解先期信任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对于理解信任重建和家庭金融参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涵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川  陈斌开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基于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性。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养老金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其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下降了大约32-56个百分点,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老年人,并未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他们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会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当前效果有限,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宗庆庆  刘冲  周亚虹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和风险金融资产比重,边际效应分别达到25%和22%左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家庭的经济水平、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主观投资风险偏好态度等因素后依旧稳健,一个解释是社会养老保险能有效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子样本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在农村很小且统计不显著,这说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拉动金融消费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兰英  
文章基于离散选择LOGIT和TOBIT模型,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对农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新农保的农村户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和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比率均有所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农保能够显著改变农村家庭在三大主要资产配置方面的配置行为;改变解释变量和使用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处理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嗣同   史清华  
始于1979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客观上外生地冲击了传统的“养儿防老”生育保障制度,由此当下政策目标也应引导群体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为例,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检验独生子女政策对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保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引致的农村单孩家庭父母新农保参保概率显著更高,并且独生子女政策对新农保参保的促进作用在低资本禀赋家庭、中西部和非“一孩半”政策实施地区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政策引致的农村单孩家庭父母有男性后代的概率更低、晚年收入更少、健康状况更差,进而可能促使其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考虑到独生子女父母生育保障的结构性减少,以财政转移支付补偿代际经济转移,缓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压力,有益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盛丹   黄燕芬  
基本养老保险是贯穿家庭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与家庭每期的收入和支出相挂钩,对于家庭的经济决策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基本养老保险对家庭住房及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保基本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家庭持有自有住房、投资性住房、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也能提升家庭住房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风险性金融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上述影响存在生命周期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是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家庭住房及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要着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的全覆盖,逐步缩小养老保险待遇群体间差距;创新更多满足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评估,注重发挥各领域改革的联动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焦娜  
新农保和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两种主要养老模式。文章使用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ARLS)2011/2013年的纵列数据,借鉴断点差分方法的思想,验证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农保挤出了农村子女对父母提供的时间和服务支持,同时挤入了参保老人对孙子(女)的隔代抚育,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研究显示新农保扩大了父母和子女的居住距离,但统计上并不显著。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向纵深推广,老年人对社会正式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险产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农保不仅提高了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独立性,且通过隔代抚育的挤入作用维持了家庭养老的存续性,在当前的养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岳爱  杨矗  常芳  田新  史耀疆  罗仁福  易红梅  
本文以消费和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新农保政策实践,构建了新农保政策实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框架并提出待检验假说。在此基础上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户层面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农保参保对农村居民家庭日常费用支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利用新农保采用先试点,逐步推广的特点构建工具变量,很好地解决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新农保政策实施后参保农户的家庭日常费用支出显著高于未参保农户。这一研究结果为通过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农村家庭养老等的预防性储蓄,提振消费,并进而扩大内需提供了佐证。今后国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伟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作为两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怎样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年和CHAR LS2015年的数据,主要从养老提供的经济支持视角,实证考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家庭养老的作用大于社会养老,两种养老保障对精神健康的作用均大于身体健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绍宾  樊丽明  王媛  
本文利用山东省10市16县16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Probit回归分析表明,农民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受农民身体健康状况及子女养老能力等个人特征、家庭中儿子的数量及是否拥有党员等家庭特征、社区区位特征、农民的未来预期以及周围邻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但没有证实农户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变量,家庭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等家庭特征变量,村庄类型、有无村集体补助、信息对称等变量对农民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路  徐旻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个人养老金逐步成长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大支柱,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重要渠道。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区别于既有研究的经济理性视角,本研究从影响金融发展的文化观念视角为这一"有限参与"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析。利用CHFS 2015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这一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会削弱居民的金融信任,减少居民对金融信息的关注,不利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进而降低其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传统家庭观念(养儿防老等)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群体中更加突出。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和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对推进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研究还发现,男性、身体健康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更大。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可能扭曲了劳动力市场,它使人力资本相对较高的劳动者提前退出,而剩下更多的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劳动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宁满秀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中的"家庭捆绑"机制对家庭代际经济转移的"挤出"效应及其程度,由此评价"家庭捆绑"制度安排对老人收入再分配的效果。在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不可观测异质性因素以后,研究发现: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初期,"家庭捆绑"机制并没有对传统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②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因素导致最有可能被"家庭捆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人获得成年子女经济转移净额最少,相反,那些没多大积极性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却能获得比较多的子女经济转移净额。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洪  徐斌  李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金融交易活动的增加,然而当前家庭资产结构仍旧较为单一,投资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所得数据,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以及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风险金融资产配额,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净资产较低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其在提高资本市场参与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在支持水平上有意识地向低净资产家庭倾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