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6)
2023(5942)
2022(4698)
2021(4555)
2020(3739)
2019(8316)
2018(8301)
2017(16254)
2016(8677)
2015(9791)
2014(9606)
2013(9562)
2012(8570)
2011(7995)
2010(8240)
2009(7725)
2008(7580)
2007(7082)
2006(6615)
2005(5869)
作者
(24563)
(21410)
(20759)
(19416)
(13014)
(10311)
(9240)
(8184)
(8074)
(7244)
(7187)
(7136)
(6652)
(6596)
(6576)
(6286)
(6119)
(6049)
(5964)
(5832)
(5296)
(5175)
(5165)
(5052)
(4888)
(4831)
(4737)
(4420)
(4355)
(4294)
学科
(45006)
(39504)
经济(39452)
(31872)
农业(29903)
管理(17829)
业经(13565)
中国(11875)
(11560)
(11209)
企业(11209)
方法(10266)
农业经济(10123)
地方(9893)
发展(9240)
(9238)
数学(9208)
(9162)
农村(9151)
数学方法(9140)
(8921)
土地(7875)
收入(7458)
(7218)
(7164)
劳动(7162)
人口(6971)
建设(6794)
(6717)
及其(6566)
机构
学院(126099)
大学(121499)
(56182)
经济(55127)
管理(50216)
研究(44914)
(44291)
理学(43564)
理学院(43165)
管理学(42529)
管理学院(42316)
中国(35803)
农业(33231)
科学(27052)
业大(25922)
(25308)
(22921)
(22427)
中心(22192)
研究所(20731)
(20200)
农业大学(20108)
财经(17390)
(17135)
经济管理(17122)
师范(17045)
(16462)
(16208)
经济学(16064)
(15951)
基金
项目(86251)
科学(68114)
研究(66267)
基金(62936)
(55592)
国家(54609)
科学基金(45998)
社会(43958)
社会科(41166)
社会科学(41153)
(34565)
基金项目(33732)
编号(29131)
自然(27471)
教育(27389)
(27286)
(27238)
自然科(26605)
自然科学(26598)
自然科学基金(26120)
资助(23997)
成果(22942)
(20540)
(19608)
国家社会(18820)
重点(18532)
课题(17741)
(17605)
(17379)
(16973)
期刊
(71757)
经济(71757)
(51681)
农业(34977)
研究(34503)
中国(30664)
学报(20408)
科学(20028)
业经(18871)
大学(16044)
(15959)
学学(15216)
(13956)
(13777)
金融(13777)
农业经济(13716)
农村(13634)
(13634)
管理(13216)
问题(10979)
资源(10045)
世界(9644)
教育(9458)
农村经济(9171)
技术(8895)
经济问题(8717)
(8617)
社会(7867)
经济研究(7844)
财经(7718)
共检索到195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近年来,作为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手段,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仍存在争议,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考察农民偏好迁移至哪类城市。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民以家庭为重的社会现实,将推拉理论、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等主流人口迁移理论整合到社会心理学家Lewin的行为分析框架,提出我国农户的迁移行为公式。理论分析发现,农户的城镇迁移偏好是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乡村联系和城市融入等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CGSS2010的2 355户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将农民迁移的目的地分为"小城镇"、"县城/县级市"、"地级市"、"省城"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等5类,考察了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洁  唐震  李倩  
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两种主要的迁移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外出务工农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两种模式转移的农民家庭人口、资源、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的状态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伟  王小璐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湖柳  杜颖  
本文根据河北、河南、山东3省9个县(市、区)734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61%的农民倾向于到小城镇和县城/县级市定居,选择到地级市、省城和大城市的仅占39%,这与"最优城镇规模"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根据"逐个递进、依次参照"方法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以小城镇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有外出务工经历、认为宅基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领到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更偏好于小城镇,而领到宅基地使用证的农户则更偏好于县城/县级市;以县城/县级市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利用1 080个农民创业样本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家庭人力资本禀赋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绩效是其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金融资本、政策资本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到了提升和丰富农民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与强化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与政策扶持力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骏   吕萍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期动态的家庭化迁移决策机制,将家庭化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家庭离散阶段和家庭聚合阶段,并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宅基地对家庭化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拥有宅基地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为显著的“正U型”;(3)相比于家庭离散阶段,宅基地禀赋在家庭聚合阶段的影响更大。据此建议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探索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制定满足迁移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和户籍制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骏   吕萍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期动态的家庭化迁移决策机制,将家庭化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家庭离散阶段和家庭聚合阶段,并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宅基地对家庭化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拥有宅基地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为显著的“正U型”;(3)相比于家庭离散阶段,宅基地禀赋在家庭聚合阶段的影响更大。据此建议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探索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制定满足迁移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和户籍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晓明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的数据考察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发现被征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后发现:人力资本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家庭禀赋则主要对就业分化产生影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非学历教育、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能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几率;完全被征地农民比部分被征地农民更易实现非农就业。被征地农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晓明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的数据考察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发现被征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后发现:人力资本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家庭禀赋则主要对就业分化产生影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非学历教育、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能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几率;完全被征地农民比部分被征地农民更易实现非农就业。被征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质量却越低;健康水平越高,就业质量越高。此外,年龄、地区类型、征地补偿状况等控制变量也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文章基于2007年8~9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58村3145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以新迁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构成农户家庭禀赋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成员外出务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禀赋对农民外出务工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富,成员外出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耕地数量与成员外出务工人数和可能性成"U"字形相关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农民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着家庭内在延续效应,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家庭,家庭成员更容易外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郑宇清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家庭禀赋对其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方面,家庭社会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都有助于失地农民就业。家庭社会资本主要对自雇就业起显著积极的作用,家庭文化资本主要对受雇就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家庭经济资本对促进失地农民自雇就业或受雇就业,都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对自雇就业的影响更大。就业质量方面,对于受雇失地农民而言,家庭社会资本的积极功效集中于职业发展上,家庭文化资本的正向功效主要表现在工作稳定性方面,家庭经济资本对就业质量的四个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福根  石智雷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其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的双重影响,务工型就业选择主要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的影响,而创业型就业选择更需要得到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社会理性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社会理性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异性朋友数对其配偶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子女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满足核心家庭成员生理或情感上"失依"的需求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二,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亲属规模对其配偶随迁和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强化亲缘关系支持、构建城市社会网络支点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三,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其配偶随迁、子女随迁、随迁子女数和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基于CGSS 2015中的全国农户生活能源使用状况数据,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清洁能源的可获得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农户使用“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但其实际的能源支出却低于使用传统能源的其他农户,出现品位与成本倒挂的现象;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对农户使用的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而言,外出务工对农户清洁能源的耗能量和占比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农户与清洁能源供应点的距离与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正相关;人力资本要素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占总能源消费成本的比率越低,经济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农户在清洁能源的获得较容易时则会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消费额度,并提升其消费比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基于CGSS 2015中的全国农户生活能源使用状况数据,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清洁能源的可获得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农户使用“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但其实际的能源支出却低于使用传统能源的其他农户,出现品位与成本倒挂的现象;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对农户使用的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而言,外出务工对农户清洁能源的耗能量和占比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农户与清洁能源供应点的距离与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正相关;人力资本要素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占总能源消费成本的比率越低,经济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农户在清洁能源的获得较容易时则会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消费额度,并提升其消费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