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9)
2023(12353)
2022(10479)
2021(9959)
2020(8538)
2019(19992)
2018(19870)
2017(36704)
2016(20620)
2015(23499)
2014(23569)
2013(22454)
2012(20558)
2011(18335)
2010(18229)
2009(16419)
2008(16226)
2007(14458)
2006(12145)
2005(10677)
作者
(55161)
(46484)
(46259)
(44146)
(29404)
(22309)
(21365)
(18143)
(17602)
(16394)
(15698)
(15395)
(14589)
(14478)
(14446)
(14385)
(14262)
(13723)
(13358)
(13227)
(11430)
(11317)
(11246)
(10689)
(10524)
(10413)
(10288)
(10286)
(9233)
(9229)
学科
(78311)
经济(78226)
管理(54826)
(54037)
(44524)
企业(44524)
方法(41709)
数学(37644)
数学方法(37165)
中国(24700)
(22103)
(20731)
教育(20412)
(16746)
业经(15344)
理论(15237)
(14387)
财务(14344)
财务管理(14312)
(14300)
贸易(14297)
(13918)
农业(13702)
企业财务(13625)
地方(13338)
技术(13002)
(12813)
(11421)
(11418)
金融(11418)
机构
大学(287360)
学院(282126)
(112697)
经济(110419)
管理(108751)
理学(95347)
理学院(94276)
管理学(92457)
管理学院(91912)
研究(91695)
中国(63079)
(59628)
科学(54971)
(51057)
(44461)
(44436)
师范(44103)
中心(43027)
(42728)
财经(41996)
(41234)
研究所(40849)
业大(40515)
(38349)
北京(37331)
师范大学(36117)
教育(35903)
经济学(35657)
农业(33708)
(32788)
基金
项目(194133)
科学(155458)
研究(145241)
基金(141173)
(122589)
国家(121226)
科学基金(104750)
社会(92189)
社会科(87273)
社会科学(87248)
(76398)
教育(74806)
基金项目(74662)
自然(67397)
(65968)
自然科(65874)
自然科学(65854)
自然科学基金(64705)
编号(60005)
资助(57616)
成果(49520)
(45509)
重点(44694)
课题(42882)
(41662)
(41069)
教育部(40128)
创新(38076)
人文(38045)
大学(37917)
期刊
(111297)
经济(111297)
研究(85213)
教育(55762)
中国(55359)
学报(41867)
(40856)
科学(38359)
管理(37114)
(36818)
大学(33243)
学学(30019)
技术(28742)
农业(25269)
(20882)
金融(20882)
财经(20775)
经济研究(18331)
业经(17951)
(17834)
问题(15085)
职业(14213)
(14161)
统计(13945)
技术经济(13566)
(12988)
(12745)
理论(12330)
图书(12244)
商业(11991)
共检索到40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影子教育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并可能成为家庭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新中介,但鲜有实证研究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问题。本文构建了家庭资本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联合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检验了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影响初中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的作用机制。为了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政府应该向成绩落后且家庭资本欠缺的初中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削弱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学生教育获得之间中介作用,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而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略大于家庭经济资本。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基于江苏省8所高校全日制脱产学术型在读博士生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家庭经济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说明,在经过前期筛选进入博士生教育阶段后,家庭背景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说明,大学学历后社会经济分层对于教育分层的影响还在持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民  高耀  
江苏省1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机会差异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依然存在,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这种差异逐步由显性的"量的不平等"向更为隐性的"质的不平等"方向转移。从作用机制看,优势家庭通过直接资源排斥和间接文化传递将家庭资本优势转化为教育机会优势,实现高等教育获得的优势,最终实现优势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长春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教育在中国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在加强,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来自家庭背景,或者说阶层背景的差异对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呢?通过对人们居住空间分异的分析可以发现,家庭背景对人们教育获得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选择与争夺来实现,而这种选择和争夺又可以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城市空间的竞争来实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栋梁  孟晓雨  马双  
区别于考察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的累积效果,本文考察了不同阶段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检验了性别因素与家庭背景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研究表明,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减弱。城乡差异加剧了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差异程度要高于城市居民。随着教育层级的提高,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将持续降低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家庭,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且随着教育阶段的深入,效果持续、唯一存在。结果表明,增加城镇人口比例的中国城市化政策、提高父母教育程度的高校扩招政策以及缩小家庭规模的计划生育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德显  陆海霞  
家庭资本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三个维度考查了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当前社会条件是造成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机会补偿,是当前条件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敏  谢作栩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受社会分层与族群分层结构的双重制约。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家庭背景愈佳,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从族群身份的角度来看,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机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对教育获得悖论形成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促进社会有序有效流动的前提工作。已有研究认为“寒门”不可避免地因社会资本缺乏或抚育方式的惯习差异而影响子代的教育获得。此类视角有其合理性,但难以解释“精致抚育”下乡村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家庭结构变迁和新型代际关系的忽视。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田野考察发现,社会转型导致了乡村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形成了新的“关系化”代际关系。在新型家庭代际关系中,家庭力量是教育获得悖论产生的根源,其抚育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秉持“生存取向”的祖辈和秉持“发展取向”的父辈之间;二是表现在子代对抚育实践的洞察和利用。可以看出,新型代际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抚育实践是影响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形成的家庭根源,也是社会转型背景下考察学生教育获得不可忽视的维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娟娟  郭春娜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而制定的保险制度。“新农保”与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等并行,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通过收集2017-2020年某市189个村庄低收入家庭数据,以户主年龄作为精确断点进行回归估计,发现领取“新农保”对低收入家庭产生14%的增收保障效应;女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比男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领取“新农保”的获得效应更显著。低收入家庭通过“新农保”增强共同富裕获得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波  张叶  杨钋  
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与当下普职分流所引发的教育焦虑紧密相关。基于2003—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年龄—时期—世代模型研究职业教育社会地位获得的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人群,而高等职业教育人群的职业声望显著低于普通本科教育人群。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的影响存在年龄和世代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步拉大;随着世代的更替,中职人群和普通高中人群的职业声望差距逐渐缩小。对社会地位等级自评的分析发现,中职人群低估了其获得的实际社会地位,存在认知偏差。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获得既受微观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也深刻地烙上宏观社会变迁的印记。提高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效应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应关注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成长,给予技能人才公平待遇,落实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蓉  彭楚慧  鲍新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城乡居民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中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文章基于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利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并结合对应年份的25个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计量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城乡居民的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家庭旅游消费随家庭平均上网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形关系;(3)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户主为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的家庭影响作用更大;(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信息渠道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文章对传统的消费者信息行为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信息传播与消费者行为之间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和循环累积的强关系,同时也提出,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优化信息环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和休假制度是持续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冉光圭  苏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户主人格特征对家庭保险排斥的影响以及家庭收入在其中发挥的传导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模型中户主的开放性维度下的“行动力”、顺同性维度下的“信任感”以及神经质维度下的“多愁善感”对家庭受保险排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家庭收入在其中扮演着显著的中介效应作用。通过家庭收入中介效应,“乐群性”人格特征对家庭受到保险排斥明显提升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和积极消除我国居民家庭受保险排斥现象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国艳  陈圆圆  陈玮玮  
教育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不同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对个体早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深圳市为例,以3456名幼儿家长的问卷数据探究不同家庭背景幼儿教育机会获得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获得学前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差异,拥有深圳户籍、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收入较高且为公职人员的幼儿,较非深圳户籍、父母收入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自由职业者的幼儿,具有较为明显的获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机会。因此,在当前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注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应关注幼儿教育机会的均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