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7)
2023(5932)
2022(4532)
2021(4166)
2020(3242)
2019(7252)
2018(6796)
2017(11792)
2016(6622)
2015(7362)
2014(7162)
2013(7195)
2012(6714)
2011(5645)
2010(5873)
2009(5319)
2008(5506)
2007(5007)
2006(4357)
2005(3797)
作者
(17976)
(15307)
(15188)
(14406)
(9400)
(7247)
(6653)
(5808)
(5700)
(5540)
(5220)
(5130)
(4925)
(4843)
(4842)
(4513)
(4497)
(4462)
(4310)
(4237)
(3745)
(3726)
(3594)
(3581)
(3569)
(3460)
(3353)
(3212)
(3144)
(3057)
学科
(25202)
经济(25161)
(22570)
(22566)
管理(21169)
(16621)
企业(16621)
(14970)
财政(12396)
中国(11873)
农业(10862)
(9874)
业经(8524)
(8285)
财务(8280)
财务管理(8243)
企业财务(7869)
方法(7723)
地方(7446)
(7270)
数学(6586)
数学方法(6533)
(5851)
劳动(5834)
(5426)
收入(5414)
(5326)
制度(5173)
(5173)
(4947)
机构
学院(89296)
大学(88870)
(37525)
经济(36752)
研究(32563)
管理(32194)
理学(27325)
(27084)
理学院(27023)
管理学(26619)
管理学院(26457)
中国(24107)
科学(18796)
(18346)
财经(17119)
(16557)
(15692)
(15539)
研究所(14509)
(14400)
中心(14379)
经济学(12444)
财经大学(12368)
(12244)
(12105)
业大(12093)
师范(12013)
农业(11768)
北京(11633)
(11554)
基金
项目(58722)
科学(45962)
研究(44846)
基金(42602)
(38155)
国家(37325)
科学基金(30956)
社会(30055)
社会科(28370)
社会科学(28360)
(22360)
基金项目(22045)
教育(19607)
(18689)
编号(17887)
自然(17658)
自然科(17211)
自然科学(17202)
自然科学基金(16862)
资助(16440)
成果(15757)
重点(13284)
国家社会(13247)
(13028)
(12883)
课题(12423)
(12251)
(11949)
(11857)
教育部(11247)
期刊
(47385)
经济(47385)
研究(30432)
(26241)
中国(24415)
(17728)
学报(15074)
科学(13316)
农业(12236)
大学(12075)
管理(11576)
学学(11535)
财经(9131)
教育(9115)
(7878)
业经(7624)
经济研究(7452)
(7234)
财政(7234)
(6958)
金融(6958)
会计(6727)
(6205)
技术(6117)
财会(5979)
问题(5954)
(5683)
世界(4591)
社会(4438)
(4352)
共检索到147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中  胡李鹏  董烈刚  
文章利用CHIPS2002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财富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财富对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财富低于一定阈值,其增加会提高农民外出就业倾向;而当财富超过该阈值时,其增加反而降低外出就业激励。该倒U型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贫困地区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相应的财富阈值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勋  方文全  
本文考察了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均可以带来显著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即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总体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与"工资不断上涨"并存的悖反现象。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失效。此外,这些理论都没有考虑农户家庭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与经济现实不符。文章用农户家庭具有财富基础这一假设条件,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Logi t计量经济模型,用安徽等五省数据进行了横截面检验,试图说明家庭财富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硕  孙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直接为农村低技能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而且能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有效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质资本属性,促使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合理的流动以契合资源禀赋特征,为劳动力与产业及区域双重耦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在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提高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度的视角助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波  
家庭财富转移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本文采用贝克尔(GaryS.Becker)式经济分析方法,建立了家庭利他模型,探讨了家庭财富转移的效用。结果表明,在家庭中,愿意将自身财富转移给他人的利他行为比只考虑自身财富增加而不考虑对他人转移的利己行为更能增加自身效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刚强  孟霞  孙元元  范斐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数据,考察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有显著正面影响;与新农合覆盖率、房屋拥挤程度显著负相关,表明新农合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城市较高的居住成本,增加了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与方圆五公里内是否有高污染企业正相关,表明相比于健康损耗,转移劳动力更趋向于选择就业,而对周边有污染型企业的影响已经显得不再重要。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社区经济状况等家庭和区域特征对劳动力转移均有显著影响。应积极优化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降低劳动力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作者指出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符;作者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行为方程式和动态均衡转移率问题;从而修正和发展了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必然加剧城市失业中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海波  刘耀彬  沈正兰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劳动力就业水平提升,并具有波动递减的动态效应。(2)细分行业考察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制造业就业,且挤出效应持续3年,而对服务业就业影响表现出"挤出—补偿"效应并存的结构性特征。(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缓解劳动力错配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空间网络效应且邻地效应大于本地效应,主要通过改善邻地劳动力错配带动周边城市就业。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梅特卡夫法则"强化城市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本地—邻地"劳动力就业均衡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采用2001年~2015年中国2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力流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经济密度、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相邻城市劳动力流入对本城市劳动力流入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相邻城市之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为此,各城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相邻城市的互动,最大化本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应提升本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善浪  王健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捷  锁利铭  王成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孙群力  
为了探究中国城乡家庭财富差距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文章利用基于RIF回归分解的方法对城乡财富差距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家庭净财富是农村的2.28倍,城乡财富差距显著,随着财富分位数的提高,禀赋效应对城乡财富差距的解释作用减弱,系数效应的解释作用增强。Gini-RIF分解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高于城镇。家庭年收入、地区差异等具有缩小城乡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等具有扩大城乡财富不平等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罗仁福  张林秀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力量,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机会。本文利用5个省份25个县100个样本村2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控制了农村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影响的同时,实证分析了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好的村庄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会更多地选择在本村、本乡以及本县实现非农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