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2)
- 2023(13020)
- 2022(11382)
- 2021(10587)
- 2020(9005)
- 2019(20304)
- 2018(20074)
- 2017(38551)
- 2016(20922)
- 2015(23350)
- 2014(22953)
- 2013(22630)
- 2012(20667)
- 2011(18457)
- 2010(18109)
- 2009(16292)
- 2008(15675)
- 2007(13445)
- 2006(11551)
- 2005(9790)
- 学科
- 济(78165)
- 经济(78059)
- 管理(58420)
- 业(57614)
- 企(47332)
- 企业(47332)
- 方法(38443)
- 数学(33611)
- 数学方法(33289)
- 农(21903)
- 财(21464)
- 中国(20069)
- 学(18566)
- 业经(17382)
- 贸(15142)
- 贸易(15136)
- 地方(15081)
- 农业(14836)
- 易(14708)
- 务(13558)
- 财务(13499)
- 财务管理(13476)
- 制(13322)
- 技术(13015)
- 环境(12841)
- 企业财务(12817)
- 和(12591)
- 理论(12400)
- 银(11361)
- 银行(11297)
- 机构
- 大学(294417)
- 学院(291639)
- 管理(117862)
- 济(112641)
- 经济(110270)
- 理学(103578)
- 理学院(102389)
- 管理学(100546)
- 管理学院(100048)
- 研究(98226)
- 中国(70708)
- 科学(64648)
- 京(62378)
- 农(54201)
- 所(49951)
- 财(49911)
- 业大(49741)
- 研究所(46307)
- 中心(44088)
- 农业(43071)
- 财经(40892)
- 江(39920)
- 北京(39068)
- 范(37484)
- 经(37430)
- 师范(37000)
- 院(35413)
- 经济学(33070)
- 州(32583)
- 财经大学(30796)
- 基金
- 项目(212162)
- 科学(165191)
- 基金(154207)
- 研究(148715)
- 家(137832)
- 国家(136414)
- 科学基金(115685)
- 社会(93197)
- 社会科(88301)
- 社会科学(88273)
- 基金项目(83297)
- 省(82720)
- 自然(78183)
- 自然科(76313)
- 自然科学(76289)
- 自然科学基金(74927)
- 划(70451)
- 教育(67282)
- 资助(62841)
- 编号(59509)
- 重点(47332)
- 成果(46551)
- 部(45868)
- 发(44364)
- 创(44286)
- 科研(41367)
- 创新(41311)
- 计划(40464)
- 课题(40249)
- 大学(38864)
- 期刊
- 济(115805)
- 经济(115805)
- 研究(81106)
- 学报(54735)
- 中国(50757)
- 农(48194)
- 科学(47371)
- 管理(40380)
- 大学(40098)
- 学学(38151)
- 财(36212)
- 农业(33505)
- 教育(28587)
- 技术(22308)
- 融(21952)
- 金融(21952)
- 业经(19430)
- 财经(19058)
- 经济研究(19033)
- 业(17349)
- 科技(16162)
- 经(16126)
- 问题(15111)
- 图书(15070)
- 业大(14962)
- 版(14951)
- 理论(14034)
- 技术经济(13267)
- 实践(13017)
- 践(13017)
共检索到405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屹立 聂璇
家庭负债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行为可能提高家庭福利,但也可能通过给家庭成员带来压力、形成不健康行为等来影响成员的健康水平。文章基于微观数据研究发现:(1)家庭负债对居民健康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工具变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也支持结论的稳健性;(2)机制分析表明,家庭负债主要通过给人带来压力和导致不健康的行为来影响健康;(3)负债对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不同年龄组群体有异质性影响,同时家庭债务主要对低资产和低收入家庭产生明显影响;(4)短期负债和非银行负债是造成负面健康效应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进一步提升低资产和低收入家庭的正规金融可得性不仅具有经济和公平方面的意义,而且对居民健康的提高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
家庭负债 健康 压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晟也
关于我国高储蓄率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释,但很少有学者从居民健康状态的角度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本文将从居民的健康状态出发,为解释中国高储蓄率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了阐述,实证研究了健康状况对家庭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储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居民健康状况的恶化会导致其家庭储蓄的上升;在健康状况的衡量指标上,居民主观健康和客观健康与其储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即居民主观(客观)健康越差,其家庭储蓄越高;而心理健康对居民储蓄的负向影响不显著。通过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家庭储蓄的实证研究,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定者和金融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健康状况 家庭储蓄 实证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彦
本文基于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理的度量指标,建立多分类有序Logistic统计模型,定量研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城镇居民个人健康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增加,认为亲朋可信的家庭和自感幸福的家庭等因素对个人自评健康有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间接验证已有文献中关于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重视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在个人健康方面的影响和作用;需要重视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阶层的健康状况的改善;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人际信任建设,有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晟也
关于我国高储蓄率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释,但很少有学者从居民健康状态的角度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本文将从居民的健康状态出发,为解释中国高储蓄率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了阐述,实证研究了健康状况对家庭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储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居民健康状况的恶化会导致其家庭储蓄的上升;在健康状况的衡量指标上,居民主观健康和客观健康与其储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即居民主观(客观)健康
关键词:
健康状况 家庭储蓄 实证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要要
本文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比较影响效应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不同组群下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支持中的日常照顾和情感慰藉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日常照顾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效应高于情感慰藉,经济支持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组群差异分析表明,相较于城市、女性和低龄老人,家庭支持对农村、男性和高龄老人健康的促进效应更高。上述研究结论对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以“家庭”为基点的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提供了学理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尚峰
为了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某师范大学632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较明显的影响;(2)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3)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要要
本文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比较影响效应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不同组群下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支持中的日常照顾和情感慰藉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日常照顾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效应高于情感慰藉,经济支持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组群差异分析表明,相较于城市、女性和低龄老人,家庭支持对农村、男性和高龄老人健康的促进效应更高。上述研究结论对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以“家庭”为基点的非正式照顾资源的作用提供了学理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史卫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首次实证研究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蕴含的健康风险信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探讨医疗保险的健康风险缓解和消费促进效应。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户主自身的健康状况感受通常对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都没有显著负影响,但老年户主的健康状况感受却是家庭重要的健康风险来源;健康风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源于除户主外的健康感受差的成员和老年成员,健康风险大的家庭人均总消费、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均更低,家庭会通过调整非食品消费来稳定食品消费以应对消费的健康风险效应;医疗保险有助于缓解家庭的健康风险,促进家庭消费,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 高向东
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服务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3个维度分析家庭经济水平与中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水平对中老年人健康影响显著,家庭经济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自评健康率和减少ADL、IADL受损率,而对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方面的效应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健康也相对越好。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提高家庭经济水平是提高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年贫困群体,采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帮扶方式提高经济水平,以促进健康;对老年贫困群体,采取"输血为主、造血为辅"帮扶方式提高经济水平,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健康 家庭经济水平 健康促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闫文哲 刘浩源
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从多维数字鸿沟视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老年家庭金融健康水平整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城镇地区高农村地区低”的分布特征;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老年家庭金融健康;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优化风险识别能力,并提高金融操作便利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还表现出一定的普惠性特征,但尚未打破空间限制,仅对城镇等互联网发达地区及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非贫困家庭的金融健康水平产生了更显著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破除老年数字鸿沟的紧迫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老年家庭 家庭金融健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万波 于翠婷 高宇璇
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躯体健康的影响,二者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伴随产生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
关键词:
整体健康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卫星 荣苹果 徐芊
本文采用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运用资产参与和资产分配模型,分别讨论健康状况对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健康状况不显著影响其参与股票市场和风险资产市场的决定,但影响家庭的股票或风险资产在总财富中的比重,健康状况不佳会导致这两个比重较低,在控制了参保情况或时间展望期后这一影响仍然显著;而投资者风险态度和遗赠动机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健康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资产选择 健康状况 家庭微观调查数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扬名 柳孜 宫仁贵
探讨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特有的养老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利用CGSS2017年全国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对老年人健康进行综合考量,分析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更显著,关系型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生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健康问题不仅是狭义上的生理机能退化,更是养老资源多寡的现实表现,社会应关注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共同营造“适老”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文文 景维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健康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健康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和保健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刺激家庭增加预防性健康投资,为解决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关口前移难题提供数字金融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移动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增强健康消费信念和提高保健产品的可得性促进预防性健康消费。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移动支付对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非老年家庭保健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文章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挖掘家庭健康消费潜力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数字经济 移动支付 健康消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菊芬,张运藩,陈荣林
本文运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作的“未婚先孕及其结果选择”调查的数据,选用了被调查者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所处家庭的子女数,从14岁起是否同父母居住在一起以及是否同家人谈论性的问题等变量,用两因素的交叉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别检验了这些因素与被调查者性成熟——初次月经来潮年龄和未婚先孕结果选样——赶紧结婚或作人工流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对其子女性生理发育和生育行为决策的影响是存在的,但有时这种影响途径不是直接的。结果还告诫我们要重视生殖健康教育,克服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家庭对其子女性健康和生育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我国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