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51)
2023(17345)
2022(14845)
2021(13900)
2020(11671)
2019(26925)
2018(26552)
2017(50784)
2016(27494)
2015(31144)
2014(30763)
2013(30508)
2012(27994)
2011(25416)
2010(25281)
2009(22967)
2008(22143)
2007(19104)
2006(16654)
2005(14703)
作者
(82056)
(68114)
(67695)
(64288)
(43481)
(32666)
(30610)
(26789)
(26044)
(24115)
(23217)
(23136)
(21717)
(21561)
(21214)
(21062)
(20435)
(20398)
(19471)
(19427)
(17237)
(16604)
(16600)
(15581)
(15310)
(15082)
(15008)
(14893)
(13658)
(13525)
学科
(111102)
经济(110968)
管理(76635)
(72141)
(58649)
企业(58649)
方法(53670)
数学(47610)
数学方法(46896)
中国(30853)
(29444)
(26004)
(25742)
业经(23296)
(22679)
贸易(22667)
(22082)
农业(19646)
环境(19565)
地方(19114)
(18830)
(17674)
理论(17401)
技术(16550)
(16327)
银行(16254)
(15892)
(15826)
金融(15825)
(15562)
机构
大学(395304)
学院(391270)
(159380)
经济(156309)
管理(152715)
研究(138496)
理学(133366)
理学院(131865)
管理学(129171)
管理学院(128527)
中国(102336)
科学(88666)
(85373)
(71587)
(70963)
(68365)
研究所(65571)
业大(64014)
中心(61156)
农业(56829)
财经(55844)
北京(54304)
(54224)
(51072)
(50362)
(50181)
师范(49718)
经济学(48346)
(43688)
经济学院(43605)
基金
项目(275740)
科学(215565)
基金(201721)
研究(193011)
(180455)
国家(178850)
科学基金(151309)
社会(121889)
社会科(115579)
社会科学(115546)
基金项目(106159)
(105640)
自然(101539)
自然科(99200)
自然科学(99170)
自然科学基金(97396)
(90748)
教育(88160)
资助(84668)
编号(75986)
重点(62352)
(60643)
成果(60224)
(58327)
(57091)
科研(53754)
创新(53406)
课题(52733)
计划(52154)
教育部(51229)
期刊
(167043)
经济(167043)
研究(112747)
中国(72495)
学报(71362)
(63888)
科学(63486)
管理(55320)
大学(52919)
学学(50117)
(49087)
农业(44551)
教育(39783)
技术(32131)
(30117)
金融(30117)
经济研究(29122)
财经(26638)
业经(26462)
(24677)
(22889)
问题(21143)
科技(20151)
(19389)
图书(19073)
业大(19000)
技术经济(18732)
统计(18435)
(17861)
资源(17383)
共检索到56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钦池  
家庭规模是影响家庭消费的核心要素之一,已有文献仅从消费量角度考察家庭规模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忽视了家庭规模对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结构的影响。本文的逻辑是,家庭规模经济既影响消费水平又影响消费结构,不同消费品的碳排放系数不同,因此家庭规模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碳排放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不同消费品存在程度不同的规模经济效应;家庭规模越大,人均消费越低;规模经济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单调的边际效用递减特征,规模介于2~4人家庭的消费量受规模经济影响最显著;2家庭规模对各类消费品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的影响不同,因此不同规模家庭具有不同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顺成  肖卫东  王志宝  
以山东省57个城市单元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家庭、住宅、城市和区域等多样化的视角对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家庭部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探索性地分析了相关要素对家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关能源消费的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是某些影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抵作用。实证研究证实,所选定的城市类型、城市特性、住宅特征、家庭属性、私家车使用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等6类影响因素对家庭部门的碳排放产生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包森  田立新  王军帅  
为合理、科学地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了能源结构的双组份模型。由统计检验估计法,对模型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系数进行了预测估计。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对我国2014年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预测结果分别为24.26×108t标准煤及27.15×108t标准煤。利用预测的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式——即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的表达式,预测中国2012年的碳排放量为21.87×108t标准煤,且有上升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能源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许士春  龙如银  
采用DEA方法测度中国1995~2011年间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并拓展STIRPAT模型,通过Tobit回归分析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能源和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经济增长和节能技术是影响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经济增长会降低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效率。工业化水平对能源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不过统计上不显著。人口规模与能源和碳排放效率负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可  史倩  
文章基于中国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的空间差异与动态变化,探索人口结构与家庭规模对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在2005~2015年间,黑龙江、海南和重庆的人均生活用能增长率位居全国前三。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人口比重与人均生活能耗之间呈"U"型关系,即城镇化早期可抑制生活能源消费,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均生活能耗将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与家庭规模小型化均会显著增加人均生活用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双重目标导向下,除了切实贯彻节能减排措施之外,更应强调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悦  李锋  孙晓  
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整理归纳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的主要内容与适用对象,比较其优缺点与适用情景。指出了在实证分析中影响研究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问卷数据有效性、家庭消费行为模式差异性、社区影响和回弹效应。发现2009年以来,家庭碳排放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显著多于微观调查研究;碳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是最常用的2种碳排放核算方法,具体应用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充分考虑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适当优化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可为今后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视角与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家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湘梅  姚智爽  
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分析方法,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四个指标出发,分阶段分析了我国1953~2011年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情况。研究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水平是驱动碳排放的核心动力,且两者作用相反。能源消费总量对碳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碳排放对其响应与能源强度类似,持久且不稳定,说明中国能源"双控"政策的效果显现仍需很长一段时间,但两者的结构冲击对碳排放贡献大,效果明显。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有反向驱动作用,其响应可在短期内达到平稳状态,加之其结构冲击对碳排放贡献度可达10%,使之成为未来降低我国碳排放的有力措施。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新扩  韩立岩  
节能减排影响就业,反过来,就业影响节能减排吗?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中国城市家庭的调查数据,分析就业状态及其变动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雇、失业和退休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927、-0.233和-0.157,就学的影响不显著;就业状态影响的差异说明就业状态变动会导致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变动;具体而言,受雇通过衣着、家用设备、家居、通讯、交通和文教娱乐等多类消费增加家庭的隐含碳排放,退休增加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隐含碳排放,就学人员食品消费的隐含碳排放较高。研究结果能够为家庭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对不同成员构成的家庭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家庭福利的评估和贫困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研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却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应用Kakwani和Son考虑消费替代效应的规模经济研究框架,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总体规模经济性和分项消费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对不同成员构成的家庭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家庭福利的评估和贫困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研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却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应用Kakwani和Son考虑消费替代效应的规模经济研究框架,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总体规模经济性和分项消费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估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侠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公布以后,使用其有关数据,探索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所导致的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于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新旧社会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把握其特点和发展的趋势,不仅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茹  何爱  吕拉昌  
从家庭消费视角,通过对广州3个不同区位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从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垃圾消耗3个方面分析其碳排放的特征,并对不同社区的碳排放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郊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最高,城乡结合部家庭碳排放最低,市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居中,社区用电的碳排放量最高,最后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选梅  葛幼松  曾红鹰  
以"南京1000家庭碳排放"调查的家庭活动数据为基础,运用国外新范式"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探讨了家庭消费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研究了碳排放与家庭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系数。分析得出:①户均年家庭碳排放量3705.76 kg;②人均家庭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29.27%;③家庭用电碳排放量几乎占家庭碳排放总量的一半,生活垃圾碳排放比例位居其次占了将近1/4;④户均碳排放量随月际变化波动较大,在7月份为峰值,10月份为谷值,差值为181.10 kg;⑤家庭能耗、生活垃圾、交通出行碳排放比例为64∶24∶12;⑥常住人口、交通出行、住宅面积是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