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547)
- 2022(11401)
- 2021(10610)
- 2020(8902)
- 2019(19598)
- 2018(18982)
- 2017(35256)
- 2016(19747)
- 2015(21736)
- 2014(21501)
- 2013(20199)
- 2012(18748)
- 2011(16986)
- 2010(17128)
- 2009(15787)
- 2008(15714)
- 2007(14132)
- 2006(12272)
- 2005(11152)
- 学科
- 济(67736)
- 经济(67609)
- 管理(57786)
- 业(54045)
- 企(44739)
- 企业(44739)
- 方法(28616)
- 数学(24643)
- 数学方法(24297)
- 财(22616)
- 中国(20726)
- 农(20153)
- 制(18775)
- 学(17321)
- 业经(16442)
- 贸(13998)
- 贸易(13994)
- 务(13737)
- 财务(13714)
- 财务管理(13682)
- 易(13662)
- 农业(13216)
- 体(13112)
- 企业财务(13098)
- 银(12935)
- 银行(12883)
- 技术(12708)
- 融(12685)
- 金融(12682)
- 行(12265)
- 机构
- 大学(282407)
- 学院(275138)
- 济(107382)
- 经济(105117)
- 管理(98901)
- 研究(98128)
- 理学(86008)
- 理学院(84869)
- 管理学(83134)
- 管理学院(82626)
- 中国(70334)
- 科学(62357)
- 京(59239)
- 农(54402)
- 财(52977)
- 所(50641)
- 研究所(46430)
- 业大(45813)
- 中心(43191)
- 农业(43175)
- 财经(41915)
- 江(41886)
- 范(38279)
- 经(38223)
- 师范(37758)
- 北京(36808)
- 院(35535)
- 经济学(33653)
- 州(32393)
- 财经大学(31397)
- 基金
- 项目(190300)
- 科学(149648)
- 基金(139101)
- 研究(134143)
- 家(125420)
- 国家(124055)
- 科学基金(104078)
- 社会(86282)
- 社会科(81655)
- 社会科学(81628)
- 省(74134)
- 基金项目(73602)
- 自然(68744)
- 自然科(67197)
- 自然科学(67165)
- 自然科学基金(66012)
- 划(64011)
- 教育(63953)
- 资助(55489)
- 编号(51856)
- 重点(44127)
- 成果(43593)
- 部(42670)
- 创(40636)
- 发(39578)
- 制(38001)
- 创新(37922)
- 课题(37802)
- 大学(37136)
- 科研(37030)
- 期刊
- 济(116637)
- 经济(116637)
- 研究(83119)
- 中国(59501)
- 学报(54669)
- 农(49835)
- 科学(46418)
- 财(41862)
- 大学(41740)
- 教育(39430)
- 学学(38352)
- 管理(36205)
- 农业(33515)
- 融(24165)
- 金融(24165)
- 财经(21373)
- 技术(19950)
- 经济研究(19294)
- 业经(18611)
- 经(18368)
- 业(17643)
- 版(16124)
- 问题(15187)
- 业大(14855)
- 科技(14475)
- 贸(12673)
- 农业大学(12551)
- 世界(11795)
- 图书(11640)
- 技术经济(11488)
共检索到411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余秀兰
基于多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控制了学校特征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家庭背景依然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并通过期望价值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产生间接影响。遵循"结构—主体—行动"的理论线索,分析表明,与对个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相比,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变得更为隐蔽化;主客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主观家庭背景对个体接受高等教育过程的影响更大。尽管结构的影响无所不在,但决定影响大小的关键还在于个体自身如何去认识和转化这种影响,教育的使命之一即在于尽可能地缩小这种结构的差异。这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缩小高等教育场域中个体的经济差距感...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家庭背景 学术性投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本研究以结构化理论为观照,以14名普通高校学生的深度访谈考察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及发生机制,发现大学场域中学生学习经历呈现"结构再制"特征,家庭背景居优势或劣势的学生群体中,"强结构"效应尤为明显。这是家庭背景的结构制约与个体能动性的主体建构通过一系列中间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极端化"的学习自由、资源分配的"能力取向"和"资本取向"、教师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和"择优偏好"助推了家庭背景效应。要弱化家庭背景的影响,需发挥大学教育的促生功能和推进功能,普遍激发学生内在的限制性意识,多向提供促进学习的行动条件。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学习经历 结构再制 主体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石俊华 董智慧
对X大学本科生总体和学生会干部群体的家庭背景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后发现:来自城市且阶层地位高、家庭收入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且阶层地位低、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的大学生。其原因在于:中上阶层出身的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习性与学生会所需要的学生素质之间具有一致性;来自基础阶层的大学生对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疏离和排斥又加剧了其成为学生会干部概率小的趋势。
关键词:
家庭背景 高等教育过程 学生会干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 张郁杨
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之一。本文基于Roemer机会不平等理论,跟踪S大学跨期8年的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去向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了家庭背景因素和努力程度对毕业去向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事前估计法构建家庭背景与毕业去向的回归模型,结合Shapley因素分解模型和Oaxaca群体分解模型进一步细化样本机会不平等的来源要素和构成效应。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存在明显影响,且这一影响正在加剧;样本的读研和海外读研差异分别有28.16%和39.86%源于家庭背景,其中母亲工作和家庭经济条件分别是最主要的机会不平等来源;样本的职业选择也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性,父亲有正式工作,子女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样本的机会不平等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地域异质性,性别差异和读研、体制内就业的地域差异均主要来自关联效应,而海外读研的地域差异则源自结构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彦梅 刘洪 齐昕
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弹性工作来提升工作与家庭之间的边界弹性,以期减少工作家庭冲突并进而保证员工的工作绩效。然而,有些企业却认为坚持严明的工作与家庭边界并严加监管,防止家庭事务向工作领域的渗透,才能保证员工工作绩效。文章基于工作-家庭边界理论分析了工作弹性程度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影响的路径,提出心理渗透在这一路径中起中介作用、工作创造性起调节作用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数据证实,工作弹性程度对员工绩效的正面影响是通过减弱员工的心理渗透而发生作用,工作创造性对心理渗透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有调节影响。研究表明,工作弹性程度能够帮助员工减少心理渗透,尤其有利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员工提升工作绩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祝军 李响 柴方圆
就业意愿是触发大学生就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籍在京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综合Logit模型与Shapley分解的量化研究方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就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倾向、意向性单位类型与意向性就业区域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父母职业因素方面,家长如果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性质的职业不仅会提高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而且会提高他们进入体制内单位求职的意愿;在家庭经济因素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越小,并且愿意选择到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在家庭文化因素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家庭经济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省会城市就业的意愿也越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意愿 家庭背景 回流就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玉婷
学生投入是高等教育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家庭背景在学生投入方面有差异。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在文化资本传递和惯习形成过程中积累了一定优势;他们感到缺乏学业挑战、学习动力不足时易获得资源支持;他们在课堂外有更丰富的教育经验。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易遭遇学业困境;他们学习主动性不足时缺乏资源支持;他们的教育经验局限在课堂内、校园内。不同背景学生互相区隔,合作学习不足。师生互动可弥补家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但教育环境支持不够可能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匮乏和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支持可作为改善学生投入的切入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霞 章呈祎
基于我国23所高校2019—2020届大学生调研数据,通过层次—熵权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依据Roemer“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布劳—邓肯的地位获致理论,比较分析个体努力、家庭背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2020届大学生就业质量略低于2019届,这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第二,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努力与家庭背景均影响就业质量。具体来说,个体努力中,就业质量与学科——理学工学、有校级及以上获奖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大二、有社团干部经历、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长期/中期、院校类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8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大四、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无清晰规划或短期、就业指导活动参加次数——较少、实习实践经历——较少、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没想过等6个特征变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另外,家庭背景中,就业质量与母亲学历——大学及以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三,对比分析表明,个体努力对就业质量的作用大于家庭背景。最后,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3个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前德 沈红
消费与人终生为伴,消费常说常新,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色彩斑斓的消费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刘秀娟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多尤其是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越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习惯、家庭文化期待三种家庭文化资本均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与合理的家庭教育期待以及高校相应的扶持措施等,能切实改善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 学习投入 家庭文化资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璐 范明
根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2533份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揭示了社会网络的构成维度(即网络顶端、网络规模、网络差异)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网络顶端对大学生生存型、发展型创业动机均产生负向作用,说明社会网络资源一定程度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网络差异对生存型创业动机产生负向作用,而对发展型创业动机产生正向影响,说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有显著差异;此外,生存型动机较强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乐志强 杜育红
根据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首先研究家庭背景对课外辅导行为的整体影响,然后研究家庭背景对参加课外辅导的类别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家庭背景各因素均会对学生课外辅导行为的选择产生显著作用,但相比于学校课程类课外辅导,家庭背景对综合素质培养类课外辅导行为选择的作用更为突出。为此,政府应当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课外辅导市场进行适度管控。
关键词:
家庭背景 课外辅导 行为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力 陈蒲晶
本科阶段的学习对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探讨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关系的作用,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以及"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1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家庭关系的有效工具;不同年级、专业类别、生源地、上网时长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也有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性的差异;家庭关系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倦怠。同时,本研究为改善大学生...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学习状态 学习投入 学习倦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春玉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消除其心理障碍,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由家长、老师共同教育,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近距离的监护,家庭教育常被忽视。然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不可轻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导向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琼 倪玉菁 李小青
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研究追踪考察了参加新课程改革与使用原课程两组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高层次思维能力,来自不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发展差异表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而对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使用原课程的学生,其发展的差异未表现出缩小的趋势;(2)不管是使用新课程还是使用原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的发展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但与新课程改革的学生相比,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原课程的学生在这方面发展差异的缩小趋势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