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8)
2023(14232)
2022(12104)
2021(11169)
2020(9511)
2019(21439)
2018(20992)
2017(40565)
2016(21528)
2015(23845)
2014(23353)
2013(22419)
2012(19860)
2011(17293)
2010(17102)
2009(15279)
2008(14395)
2007(12159)
2006(10049)
2005(8140)
作者
(59459)
(49820)
(49790)
(46557)
(31513)
(24011)
(22408)
(19554)
(18915)
(17353)
(16763)
(16744)
(15616)
(15372)
(15366)
(15117)
(14914)
(14768)
(14222)
(14209)
(12213)
(12119)
(11741)
(11347)
(11236)
(11110)
(10811)
(10788)
(9939)
(9899)
学科
(83955)
经济(83851)
(59657)
管理(59292)
(48166)
企业(48166)
方法(43769)
数学(39746)
数学方法(39087)
(23824)
(23720)
中国(21819)
业经(17823)
农业(16313)
(16056)
贸易(16050)
(15736)
(15672)
地方(14740)
(13603)
财务(13549)
财务管理(13521)
技术(13391)
理论(13109)
(12930)
企业财务(12808)
环境(12345)
(12112)
(11273)
(11132)
机构
学院(291949)
大学(289939)
(118719)
管理(116939)
经济(116609)
理学(103528)
理学院(102436)
管理学(100229)
管理学院(99698)
研究(91910)
中国(66855)
(58501)
科学(58218)
(51632)
(50938)
业大(47536)
(44717)
中心(43249)
财经(42665)
研究所(41423)
(40426)
农业(40372)
(39221)
经济学(37041)
(36030)
师范(35522)
北京(35331)
经济学院(33816)
(33681)
财经大学(32158)
基金
项目(214617)
科学(170108)
基金(158787)
研究(150290)
(141531)
国家(140105)
科学基金(120911)
社会(97583)
社会科(92722)
社会科学(92697)
基金项目(84393)
(83893)
自然(81032)
自然科(79287)
自然科学(79263)
自然科学基金(77847)
(70989)
教育(70298)
资助(64621)
编号(59149)
重点(48266)
(46913)
(45661)
(45206)
成果(44543)
创新(42650)
科研(42248)
国家社会(41472)
教育部(40531)
计划(40342)
期刊
(115687)
经济(115687)
研究(74183)
学报(49546)
中国(48383)
(45268)
科学(44520)
管理(41031)
(39206)
大学(37889)
学学(35972)
农业(31130)
教育(26120)
技术(26025)
(20349)
金融(20349)
业经(20281)
经济研究(20215)
财经(19792)
(16998)
(16884)
统计(15609)
问题(15311)
(14750)
(14698)
科技(14328)
技术经济(13859)
商业(13639)
业大(13315)
决策(12861)
共检索到396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李科宏  
围绕家庭背景与居民个体特征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构建城镇居民收入决定的代际流动模型,分离出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代际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模型进行估计,并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测算家庭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代际流动贡献。结果表明:家庭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背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存在较高的代际流动贡献,家庭政治背景代际流动贡献较弱。其中,家庭教育背景相对贡献度为52%~64%,主要通过子女工作年限和担任领导发挥作用;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贡献度为45%~80%,主要通过子女户口是否本地发挥作用。最后,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丛雅静  
本文利用1985—2010年数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仍然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当城镇居民内部基尼系数扩大1%时,城镇居民消费就减少0.3%左右。这表明缩小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政策对刺激消费需求仍然有效。并据此提出如提高中等收入户数量等建议,旨在缩小差距,提高消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卜源  
基于CGSS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回归分解法,揭示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结果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内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区域因素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共同解释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77%;性别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率的排名及贡献率均有所上升;行业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排名下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阚大学  
文章采用2002年CHIP中的城镇数据,从微观上控制劳动者的个体特点、职业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特征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将FDI引入收入方程,实证研究了FDI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小于对高技能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FDI拉大了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相关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并且发现FDI拉大了国有企业劳动力与非国有企业劳动力的收入差距,FDI拉大了资本收入者和劳动收入者的收入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刘斌  李磊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小寒  
兼顾住房的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采用供求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住房价格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5年间我国38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房价上涨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能促进房价上涨,且随着房价上涨预期增强,这种促进作用越强。据此,提出引导市场预期等促进住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蓓蓓  陈永福  于法稳  
基于2007~200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7类食品的消费数据,本文运用QUAIDS模型对不同收入家庭食品消费结构及其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按照全部样本估算的城镇居民家庭乳品、油脂类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支出弹性大于1,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这三类食品的消费支出弹性也相对敏感;其次,在不同收入分层中,低收入家庭油脂类食品的消费价格弹性相对敏感;再次,当收入和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城镇居民家庭更愿意增加对肉类、蛋类和乳品的消费。因此,稳定食品价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是确保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需求、营养摄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蕾  
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中、低收入组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伍再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彭隽婷  阳娟  
依据我国33个大中城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量房价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东部城市的影响显著高于非东部城市,人均GDP、政府教育投入、城镇人口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也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一定影响。鉴此,宜从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府教育投入及居住成本等方面合理控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研究目标: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拉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进而对整体的收入差距产生作用。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低收入、低教育地区。研究创新:首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工业机器人使用数据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价值: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云波  
新世纪之初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利用山东省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从收入构成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薪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体,但其贡献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其边际影响为负;借贷性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远远小于工薪收入所占份额,但由于分配格局的高度不均等,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2006年超过了工薪收入,成为了导致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大,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两项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份额以及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以递增幅度逐步增大,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因此,我国未来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应是增加劳动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增加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付的水平及覆盖面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