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3)
- 2023(8375)
- 2022(6890)
- 2021(6405)
- 2020(5247)
- 2019(11319)
- 2018(10873)
- 2017(19091)
- 2016(10835)
- 2015(11862)
- 2014(11327)
- 2013(10194)
- 2012(9138)
- 2011(8192)
- 2010(8185)
- 2009(7256)
- 2008(6825)
- 2007(6026)
- 2006(5153)
- 2005(4399)
- 学科
- 济(32892)
- 经济(32842)
- 管理(26790)
- 业(26275)
- 企(20578)
- 企业(20578)
- 方法(14020)
- 数学(12347)
- 数学方法(12164)
- 中国(11533)
- 农(11224)
- 财(8955)
- 贸(8928)
- 贸易(8926)
- 易(8732)
- 教育(8532)
- 业经(8392)
- 学(7707)
- 农业(7617)
- 理论(6664)
- 教学(6392)
- 技术(6379)
- 制(5830)
- 环境(5769)
- 划(5348)
- 务(5320)
- 财务(5317)
- 财务管理(5307)
- 地方(5285)
- 融(5198)
- 机构
- 大学(145352)
- 学院(139538)
- 济(52457)
- 经济(51437)
- 管理(50307)
- 研究(49623)
- 理学(44551)
- 理学院(43920)
- 管理学(42884)
- 管理学院(42646)
- 中国(33296)
- 科学(32110)
- 京(30451)
- 农(29558)
- 业大(25492)
- 所(24887)
- 农业(23639)
- 研究所(23178)
- 范(22341)
- 财(22309)
- 中心(22269)
- 师范(22026)
- 江(20563)
- 北京(19028)
- 财经(18529)
- 院(18167)
- 师范大学(18139)
- 经(17105)
- 教育(16998)
- 农业大学(16396)
- 基金
- 项目(102189)
- 科学(80351)
- 基金(73551)
- 研究(72506)
- 家(67341)
- 国家(66288)
- 科学基金(55474)
- 社会(46222)
- 社会科(43701)
- 社会科学(43685)
- 省(40714)
- 基金项目(39458)
- 自然(36841)
- 教育(36076)
- 自然科(36027)
- 自然科学(36011)
- 划(35542)
- 自然科学基金(35395)
- 编号(28529)
- 资助(28061)
- 重点(23732)
- 成果(22793)
- 创(22482)
- 部(22303)
- 发(21679)
- 大学(21386)
- 课题(21105)
- 创新(20683)
- 科研(20166)
- 计划(19621)
共检索到203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本研究以结构化理论为观照,以14名普通高校学生的深度访谈考察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影响及发生机制,发现大学场域中学生学习经历呈现"结构再制"特征,家庭背景居优势或劣势的学生群体中,"强结构"效应尤为明显。这是家庭背景的结构制约与个体能动性的主体建构通过一系列中间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极端化"的学习自由、资源分配的"能力取向"和"资本取向"、教师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和"择优偏好"助推了家庭背景效应。要弱化家庭背景的影响,需发挥大学教育的促生功能和推进功能,普遍激发学生内在的限制性意识,多向提供促进学习的行动条件。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学习经历 结构再制 主体建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红霞 章呈祎
基于我国23所高校2019—2020届大学生调研数据,通过层次—熵权法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依据Roemer“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布劳—邓肯的地位获致理论,比较分析个体努力、家庭背景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2020届大学生就业质量略低于2019届,这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第二,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个体努力与家庭背景均影响就业质量。具体来说,个体努力中,就业质量与学科——理学工学、有校级及以上获奖经历、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大二、有社团干部经历、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长期/中期、院校类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8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大四、职业生涯规划长远程度——无清晰规划或短期、就业指导活动参加次数——较少、实习实践经历——较少、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时间——没想过等6个特征变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另外,家庭背景中,就业质量与母亲学历——大学及以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三,对比分析表明,个体努力对就业质量的作用大于家庭背景。最后,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3个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石俊华 董智慧
对X大学本科生总体和学生会干部群体的家庭背景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后发现:来自城市且阶层地位高、家庭收入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大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且阶层地位低、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的大学生。其原因在于:中上阶层出身的大学生所具有的文化习性与学生会所需要的学生素质之间具有一致性;来自基础阶层的大学生对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疏离和排斥又加剧了其成为学生会干部概率小的趋势。
关键词:
家庭背景 高等教育过程 学生会干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 张郁杨
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之一。本文基于Roemer机会不平等理论,跟踪S大学跨期8年的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去向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检验了家庭背景因素和努力程度对毕业去向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事前估计法构建家庭背景与毕业去向的回归模型,结合Shapley因素分解模型和Oaxaca群体分解模型进一步细化样本机会不平等的来源要素和构成效应。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存在明显影响,且这一影响正在加剧;样本的读研和海外读研差异分别有28.16%和39.86%源于家庭背景,其中母亲工作和家庭经济条件分别是最主要的机会不平等来源;样本的职业选择也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性,父亲有正式工作,子女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样本的机会不平等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地域异质性,性别差异和读研、体制内就业的地域差异均主要来自关联效应,而海外读研的地域差异则源自结构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余秀兰
基于多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控制了学校特征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家庭背景依然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并通过期望价值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产生间接影响。遵循"结构—主体—行动"的理论线索,分析表明,与对个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相比,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变得更为隐蔽化;主客观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主观家庭背景对个体接受高等教育过程的影响更大。尽管结构的影响无所不在,但决定影响大小的关键还在于个体自身如何去认识和转化这种影响,教育的使命之一即在于尽可能地缩小这种结构的差异。这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缩小高等教育场域中个体的经济差距感...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家庭背景 学术性投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前德 沈红
消费与人终生为伴,消费常说常新,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更是如此。色彩斑斓的消费现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力 陈蒲晶
本科阶段的学习对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探讨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关系的作用,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以及"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1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家庭关系问卷"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家庭关系的有效工具;不同年级、专业类别、生源地、上网时长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也有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家庭关系有显著性的差异;家庭关系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倦怠。同时,本研究为改善大学生...
关键词:
家庭关系 学习状态 学习投入 学习倦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刘秀娟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多尤其是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越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习惯、家庭文化期待三种家庭文化资本均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与合理的家庭教育期待以及高校相应的扶持措施等,能切实改善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 学习投入 家庭文化资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祝军 李响 柴方圆
就业意愿是触发大学生就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籍在京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综合Logit模型与Shapley分解的量化研究方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就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倾向、意向性单位类型与意向性就业区域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父母职业因素方面,家长如果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性质的职业不仅会提高大学生省际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而且会提高他们进入体制内单位求职的意愿;在家庭经济因素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越小,并且愿意选择到体制内单位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在家庭文化因素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就业的倾向性也越小;家庭经济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大学生,选择回流省会城市就业的意愿也越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意愿 家庭背景 回流就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乐志强 杜育红
根据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首先研究家庭背景对课外辅导行为的整体影响,然后研究家庭背景对参加课外辅导的类别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家庭背景各因素均会对学生课外辅导行为的选择产生显著作用,但相比于学校课程类课外辅导,家庭背景对综合素质培养类课外辅导行为选择的作用更为突出。为此,政府应当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课外辅导市场进行适度管控。
关键词:
家庭背景 课外辅导 行为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詹启生 武艺
为探讨亲子沟通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CS)、情绪调节策略问卷,采用提名法,对404名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方式与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亲子沟通在父母温暖理解与表达抑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亲子沟通在父母惩罚严厉与表达抑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基于“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了院校、家庭和同伴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支持的现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读期间专业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家庭支持上存在较大差异,在院校支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上,并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不易受到同伴群体的负面干扰;两者在专业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专业规范承诺上差异不显著;关系群体的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有显著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任课教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支持,提高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身的资源利用意识和转化能力,关注家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并发挥同伴网络的正向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长春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教育在中国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在加强,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来自家庭背景,或者说阶层背景的差异对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呢?通过对人们居住空间分异的分析可以发现,家庭背景对人们教育获得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选择与争夺来实现,而这种选择和争夺又可以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城市空间的竞争来实现。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获得 居住空间 空间分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俊峰 刘敏
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取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须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制度保障,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