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3)
2023(5503)
2022(4677)
2021(4732)
2020(3846)
2019(8722)
2018(8967)
2017(16073)
2016(9567)
2015(11043)
2014(11047)
2013(10102)
2012(9715)
2011(8910)
2010(9502)
2009(8700)
2008(8373)
2007(7777)
2006(7231)
2005(6795)
作者
(24215)
(20114)
(19769)
(19009)
(12674)
(9593)
(9252)
(7751)
(7464)
(7332)
(6698)
(6494)
(6360)
(6323)
(6179)
(6163)
(6049)
(5808)
(5808)
(5686)
(5259)
(4905)
(4794)
(4760)
(4611)
(4505)
(4489)
(4430)
(4026)
(3989)
学科
(27887)
经济(27847)
教育(19371)
中国(18024)
(17866)
管理(17798)
(12207)
企业(12207)
方法(10922)
(10598)
数学(9853)
数学方法(9731)
(7816)
理论(7736)
(7451)
贸易(7444)
(7331)
(7243)
(7181)
(6811)
银行(6807)
(6619)
教学(6582)
(6581)
农业(6358)
(5683)
金融(5680)
业经(5665)
发展(5541)
(5419)
机构
大学(133269)
学院(128346)
研究(47728)
(47563)
经济(46329)
管理(40473)
理学(33877)
理学院(33373)
管理学(32737)
管理学院(32464)
中国(31266)
(30262)
教育(29499)
(27949)
师范(27848)
科学(25738)
(25407)
(23510)
师范大学(22909)
研究所(20974)
北京(20898)
(20093)
中心(19942)
财经(19679)
(17718)
(16969)
技术(16357)
(16169)
职业(15801)
(15242)
基金
项目(73247)
研究(64404)
科学(58099)
基金(48719)
(41598)
国家(40655)
社会(37943)
教育(37522)
社会科(35513)
社会科学(35502)
科学基金(32571)
编号(30130)
(28736)
成果(28374)
(26467)
基金项目(24715)
课题(23714)
(20709)
资助(19609)
(18537)
项目编号(18125)
(18089)
重点(17796)
规划(17576)
(17524)
自然(17272)
自然科(16753)
自然科学(16746)
教育部(16710)
自然科学基金(16430)
期刊
(56821)
经济(56821)
研究(54174)
教育(49389)
中国(33435)
(17017)
学报(15457)
管理(15030)
科学(14515)
(14503)
技术(13677)
大学(13583)
(12465)
金融(12465)
职业(11929)
学学(10867)
农业(10451)
财经(9715)
业经(9699)
经济研究(9436)
(8446)
问题(8109)
(7856)
(7848)
论坛(7848)
技术教育(7771)
职业技术(7771)
职业技术教育(7771)
国际(6995)
(6803)
共检索到21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敏  谢作栩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受社会分层与族群分层结构的双重制约。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家庭背景愈佳,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从族群身份的角度来看,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机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栋梁  孟晓雨  马双  
区别于考察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的累积效果,本文考察了不同阶段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检验了性别因素与家庭背景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研究表明,教育获得机会性别不平等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减弱。城乡差异加剧了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差异程度要高于城市居民。随着教育层级的提高,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将持续降低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兄弟姐妹人数越多的家庭,教育获得机会的性别不平等越严重,且随着教育阶段的深入,效果持续、唯一存在。结果表明,增加城镇人口比例的中国城市化政策、提高父母教育程度的高校扩招政策以及缩小家庭规模的计划生育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叶锦涛  萧子扬  
近年来,关于教育获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阶层、城乡和性别差异等领域,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BCSPS),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途径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发现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获得方面,仍以参加高考为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比例低于汉族,并且大部分少数民族享受加分政策。此外,本研究进一步采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汉族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影响较弱,而高中学校层次对高等教育获得影响非常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对其进入重点大学并无明显帮助,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流学校有显著帮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长春  
大量经验研究表明,教育在中国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在加强,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来自家庭背景,或者说阶层背景的差异对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教育获得的呢?通过对人们居住空间分异的分析可以发现,家庭背景对人们教育获得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选择与争夺来实现,而这种选择和争夺又可以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城市空间的竞争来实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民  高耀  
江苏省1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机会差异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依然存在,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这种差异逐步由显性的"量的不平等"向更为隐性的"质的不平等"方向转移。从作用机制看,优势家庭通过直接资源排斥和间接文化传递将家庭资本优势转化为教育机会优势,实现高等教育获得的优势,最终实现优势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姚先国  黄志岭  逯岩  
利用2002年数据,对子女的大学教育与家庭背景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在回归中重点考察了父母收入、教育及职业对子女上大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城镇居民中,父母收入对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有很大影响,这一影响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大很多,说明在中国代际之间的不平等转移更为严重。同时,父母受教育情况与子女大学教育有正的显著相关关系,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国艳  陈圆圆  陈玮玮  
教育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前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不同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对个体早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深圳市为例,以3456名幼儿家长的问卷数据探究不同家庭背景幼儿教育机会获得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获得学前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差异,拥有深圳户籍、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收入较高且为公职人员的幼儿,较非深圳户籍、父母收入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自由职业者的幼儿,具有较为明显的获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机会。因此,在当前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注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应关注幼儿教育机会的均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蔡文伯  伍开文  
基于对新疆8所高校161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其子女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基础阶层子女更加容易在公办性质高校获得入学机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入学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随父母学历的提高而增加;基础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其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许祥云  张凡永  
分类高考背景下,家庭高等教育选择总体上是理性的,他们会从感知上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家庭对收益的感知与判断,主导着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经济社会背景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其高等教育选择有显著的差异。应当引导家庭实现由"考分所主导的被动选择"向"感知成本收益所主导的主动选择"转变,创造条件帮助家庭在感知上对成本与收益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家庭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类型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政府在推行分类高考制度时要密切关注家庭选择的差异,从政策和制度上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玉婷  
学生投入是高等教育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家庭背景在学生投入方面有差异。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在文化资本传递和惯习形成过程中积累了一定优势;他们感到缺乏学业挑战、学习动力不足时易获得资源支持;他们在课堂外有更丰富的教育经验。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易遭遇学业困境;他们学习主动性不足时缺乏资源支持;他们的教育经验局限在课堂内、校园内。不同背景学生互相区隔,合作学习不足。师生互动可弥补家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但教育环境支持不够可能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匮乏和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支持可作为改善学生投入的切入口。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影子教育正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并可能成为家庭资本影响学生教育获得的新中介,但鲜有实证研究探讨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教育获得之间的中介效应问题。本文构建了家庭资本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联合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检验了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影响初中学生教育获得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联合社会再生产的作用机制。为了限制家庭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政府应该向成绩落后且家庭资本欠缺的初中生提供政策支持以削弱影子教育在家庭资本与学生教育获得之间中介作用,促进教育跨越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丹瑕  
顾鉴塘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88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的规模与类型》的文章。据1982年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有关数据,中国少数民族家庭户规模与类型有如下特点:1.家庭户规模。少数民族家庭户平均规模较大,5人以上大家庭占55.36%,3人以下小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童年留守经历是留守者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其成年后的终身发展往往存在着持久的影响。基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青少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影响高等教育获得的理论机理,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 2018)进行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留守经历者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5%,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2.7%。其中“全部留守”(父母都不在身边)和“高中留守”的负面效应更加突出,该结论在对留守经历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城乡效应”和“独生子女效应”,即显著降低了农村个体和非独生子女获得高等学历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