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9)
- 2023(6339)
- 2022(4960)
- 2021(4420)
- 2020(3315)
- 2019(7194)
- 2018(6395)
- 2017(10722)
- 2016(5864)
- 2015(6249)
- 2014(5951)
- 2013(5438)
- 2012(5110)
- 2011(4523)
- 2010(4697)
- 2009(4009)
- 2008(3725)
- 2007(3393)
- 2006(2906)
- 2005(2515)
- 学科
- 济(22800)
- 经济(22772)
- 业(15134)
- 管理(14333)
- 农(12261)
- 企(10768)
- 企业(10768)
- 中国(9212)
- 农业(8830)
- 业经(7952)
- 方法(6807)
- 财(6482)
- 地方(6077)
- 数学(5832)
- 数学方法(5762)
- 发(5504)
- 农业经济(4791)
- 发展(4787)
- 展(4782)
- 贸(4185)
- 贸易(4176)
- 易(4085)
- 教育(4068)
- 学(4037)
- 理论(3571)
- 收入(3502)
- 制(3494)
- 融(3406)
- 金融(3406)
- 建设(3347)
- 机构
- 学院(79945)
- 大学(79364)
- 济(31295)
- 经济(30609)
- 研究(29169)
- 管理(28833)
- 理学(25147)
- 理学院(24752)
- 管理学(24289)
- 管理学院(24106)
- 中国(19599)
- 科学(17123)
- 京(16865)
- 范(14396)
- 师范(14302)
- 财(14208)
- 所(13652)
- 农(13612)
- 中心(13386)
- 研究所(12488)
- 江(12261)
- 师范大学(11881)
- 业大(11443)
- 财经(11320)
- 院(10962)
- 北京(10498)
- 教育(10327)
- 经(10317)
- 农业(10241)
- 经济学(9761)
- 基金
- 项目(57622)
- 科学(46320)
- 研究(45162)
- 基金(41480)
- 家(37168)
- 国家(36343)
- 科学基金(30738)
- 社会(29845)
- 社会科(28167)
- 社会科学(28157)
- 省(22857)
- 教育(21697)
- 基金项目(21616)
- 划(19133)
- 编号(18533)
- 自然(17975)
- 自然科(17532)
- 自然科学(17528)
- 自然科学基金(17212)
- 资助(15445)
- 成果(14961)
- 课题(13649)
- 重点(13491)
- 发(13482)
- 国家社会(12887)
- 部(12792)
- 创(11872)
- 制(11374)
- 年(11355)
- 教育部(11264)
共检索到12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和Oaxaca-Blinder分解以及RIF回归分解方法,本文考察了家庭资源、学校资源和学生自身特征对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认知能力差距,且高分位点上、高年级中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2)均值分解说明,城乡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主要是由可观察到的特征差异所致,并且在可观察到的特征中,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最重要;(3)分布分解表明,在认知能力分布的高分位点上,家庭特征成为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改善农村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学校质量 认知技能 RIF分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军辉
劳动力的时间配置结构关系到个人及其家庭的福利,家务时间的配置又受到工作性质与特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性别差异和城乡背景在效应结构上存在差别。文章利用CHNS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事的工作中平均学历越高,会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但增加了男性的家务时间配置,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更趋平等;从事的工作中平均收入越高,男性会减少家务时间,但女性却会增加家务时间;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对于城镇劳动力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约束"要强于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会促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家务时间,但对城镇劳动力的影响不明显。文章强调了工作特征在性别和经济社会背景两个维度下影响家务时间配置的不同机制,对于探索促进性别平等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 赵文龙 边卫军
非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分析了非认知能力的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阶层地位、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等主要家庭背景因素都对非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文化资本对非认知能力的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家庭背景影响非认知能力的中间机制之一。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文化资本 非认知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祁翔 周金燕
教育回报率的家庭背景差异直接影响到个人教育决策和社会收入分配。有关教育回报率家庭背景差异的经验研究非常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本文提出,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以及经济转轨的背景下,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仍然会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库中劳动力市场样本,以父亲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和政治面貌度量家庭背景,本文分组回归不同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并且从更换代理变量、删除和拆分样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最终证实了高家庭背景子女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家庭背景子女教育回报率。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教育回报率 CGSS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周亮
使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因素分解方法,对造成个人收入差异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个人教育水平外,家庭背景因素也是造成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个人教育水平能解释收入差异的26.3%,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能够解释收入差异的13.8%。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完善,会缩小家庭背景的作用,从而减少收入差异和增进经济效率。
关键词:
家庭背景 人力资本 因素分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振忠 严斌剑 王亮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家庭背景、学校质量对我国中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发现如下结论:家庭背景对子女教育期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背景与子女就读学校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校质量在家庭背景与子女教育期望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并且不以个体性别、城乡以及能力禀赋而改变,具有较强的稳健性;皮格马利翁效应切实存在,子女教育期望的形成深受父母、教师以及同学的影响。因此,为了尽量减弱家庭背景与子女教育期望之间的联系,让不同的个体可以享受相似的教育环境,当下较为合理的切入点就是缩小学校间质量的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玉龙
采用青少年自伤问卷和家庭无效环境问卷对287名特殊家庭青少年和325名普通家庭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及与家庭无效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青少年;家庭无效环境能显著预测普通青少年和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但对后者的预测力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家庭无效环境可能对特殊家庭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消极影响更大。
关键词:
青少年自伤 家庭无效环境 特殊家庭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邓云洲
本文认为个人获得的学校教育水平与父母的收入有关 ,并试图建立一个最佳求学水平的模型 ,该模型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善的且个人尽量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最佳 求学水平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湛 彭希哲
在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这对维系社会正常运作的各项社会政策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将家庭政策的完善与改革提上议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政策在影响人口发展、提供家庭保障和促进性别平等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仍未脱离含蓄型和补缺型模式的囿限。文章认为,中国的家庭政策体系应实现向明确型和发展型转变。首先应创建专门的家庭政策机构,在此基础上明确将家庭整体作为基本的福利对象、以发展家庭能力为目标进行家庭投资、推进家庭政策的适度普惠性,并尽量避免其他政策安排与家庭政策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家庭政策 社会政策 人口转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许祥云 张凡永
分类高考背景下,家庭高等教育选择总体上是理性的,他们会从感知上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家庭对收益的感知与判断,主导着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经济社会背景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其高等教育选择有显著的差异。应当引导家庭实现由"考分所主导的被动选择"向"感知成本收益所主导的主动选择"转变,创造条件帮助家庭在感知上对成本与收益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家庭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类型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政府在推行分类高考制度时要密切关注家庭选择的差异,从政策和制度上体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
分类高考 高等教育选择 差异分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陆婷
采用根据班杜拉(1996)改编的问卷测查了832名普通中学生和职校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了其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青少年倾向于不认可进行道德推脱,但随年龄增长其道德推脱水平呈上升趋势(除在初二和初三之间有所下降),尤其在初一和初二、高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尽管学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普通高一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同龄的职校一年级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后道德推脱水平明显向职校生趋同;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显著有关,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高,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这些结果揭示出...
关键词:
青少年 中学生 道德推脱 家庭教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可 朱哲毅 朱臻
青少年网络成瘾威胁其身心健康,亟需引起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同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家庭干预方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伴效应是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城市、高年龄、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更显著。父母的教育引导和行为监督能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同伴效应。因此,为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建议结合青少年特征采取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和公共措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 同伴效应 家庭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丹 杨广学
采用问卷法对25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分布特点、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15-16岁组青少年中的分布率高于12-14岁组。(2)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公立学校中的分布率高于私立学校。(3)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住校生中的分布率高于走读生。(4)普通青少年家庭功能状况优于情绪-行为问题青少年。(5)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卷入、沟通和行为控制因子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情绪-行为问题 青少年 家庭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佩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价值引领作为道德教育中自觉度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价值引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价值引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价值引领 青少年社会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琪 赵欢欢 郭德轩 许燕 克燕南 张和云
使用家庭教养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28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潜变量建模的方法,探讨了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对青少年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教养中情感温暖、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罚与控制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