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0)
2023(13420)
2022(11671)
2021(10783)
2020(9095)
2019(20585)
2018(20290)
2017(39089)
2016(21197)
2015(23658)
2014(23225)
2013(22811)
2012(20714)
2011(18595)
2010(18296)
2009(16462)
2008(15794)
2007(13547)
2006(11663)
2005(9816)
作者
(62766)
(52317)
(51797)
(48988)
(33108)
(25229)
(23274)
(20566)
(19847)
(18265)
(17747)
(17541)
(16401)
(16268)
(16101)
(15965)
(15896)
(15571)
(14875)
(14721)
(13278)
(12545)
(12402)
(11810)
(11737)
(11501)
(11446)
(11408)
(10500)
(10407)
学科
(80660)
经济(80561)
管理(58787)
(57992)
(47246)
企业(47246)
方法(39628)
数学(34720)
数学方法(34392)
(22504)
中国(21935)
(20128)
(18866)
业经(17912)
(15927)
贸易(15922)
(15466)
地方(15460)
农业(15331)
技术(13718)
环境(13380)
(12916)
理论(12702)
(12681)
(12604)
财务(12545)
财务管理(12526)
企业财务(11872)
(11603)
(11188)
机构
大学(300212)
学院(297415)
管理(120031)
(116162)
经济(113811)
理学(105973)
理学院(104783)
管理学(102908)
管理学院(102401)
研究(99699)
中国(70176)
科学(65544)
(63112)
(55192)
业大(50865)
(50414)
(50104)
研究所(46928)
中心(44633)
农业(43900)
财经(41768)
(40551)
北京(39214)
(38422)
(38273)
师范(37936)
(35973)
经济学(34740)
(32888)
经济学院(31710)
基金
项目(218033)
科学(170312)
基金(159024)
研究(152846)
(142111)
国家(140672)
科学基金(119500)
社会(96542)
社会科(91475)
社会科学(91448)
基金项目(85906)
(85035)
自然(80480)
自然科(78606)
自然科学(78581)
自然科学基金(77186)
(72342)
教育(69410)
资助(64464)
编号(60837)
重点(48686)
成果(47397)
(47323)
(45771)
(45732)
创新(42588)
科研(42355)
计划(41380)
课题(41262)
教育部(40104)
期刊
(117303)
经济(117303)
研究(81952)
学报(55965)
中国(50546)
(49239)
科学(48585)
大学(41082)
管理(41023)
学学(39076)
(35542)
农业(34400)
教育(29664)
技术(22927)
(20248)
金融(20248)
业经(19926)
经济研究(19456)
财经(19453)
(17783)
(16571)
科技(16560)
问题(15624)
业大(15368)
(15227)
图书(15112)
理论(13911)
技术经济(13605)
商业(13222)
资源(13155)
共检索到408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燕华  李金昌  刘波  
利用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在控制内生性的条件下研究中国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选择和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降低女性从事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而提高其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并且老年照料的强度越高(每周照料时间超过10小时),女性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倾向越大。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随着照料强度的增加而减弱,对女性正规就业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随着照料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文章认为,当女性要承担家庭照料责任时,非正规就业为她们提供了兼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璐  范红丽  赵娜  褚兰兰  
本文基于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为父母公婆提供家庭照料对女性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活动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提前退休决策之间存在内生关系;每周提供20小时以上高强度照料会使女性难以兼顾照料和工作,产生"门槛效应",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7.31%;对于仍然劳动的女性,照料责任会使其每周减少劳动时间2.8—4.8小时;每月劳动收入减少7.21%;对于45—49岁的城镇女性,家庭老年照料并没有显著提升其提前退休的概率。此外,照料责任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在居住安排和劳动力自身竞争力方面存在异质性。据此本文推断,家庭老年照料对于女性劳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波  徐蔼婷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我国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其家庭收入之间具有U型关系,换而言之,低收入家庭居民和高收入家庭居民更容易选择非正规就业,而中等收入家庭居民则倾向于正规就业。此外,居民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其受教育程度之间呈现稳健的负相关关系;相较于男性和城镇居民而言,女性和农村居民更有可能选择非正规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震宇  
如何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弥补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短缺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2018年数据,并与相应年份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匹配形成四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照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挤出了家庭提供的老年照料时间,使试点地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日均照料时间下降44.8%,显著缓解了家庭照料服务的压力。(2)从动态效应看,长护险的政策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3)长护险对缓解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压力更为显著,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农村地区。(4)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伴随着家庭转移支付的显著下降,但减少了子女提供的陪伴和情感联络。(5)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以损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代价,且降低了其医疗服务的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文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家庭照料功能的支持,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的陪伴和情感联络。随着长护险制度不断扩面,着重推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专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家庭照料压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女性在家庭劳动与职业劳动之间的角色冲突日益凸显。文章利用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NHS)数据及面板数据分析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了老人家庭照料责任对城镇女性职业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以期为女性就业、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照料老人显著降低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尤其是长时间、高强度的照料活动。与无照料责任的女性相比,与父母(公婆)同住、有照料责任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215;高强度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大,劳动参与率将下降0.695。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常益唯  
研究家庭老年照料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协同应对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FPS2010、2016和2018年的家庭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加入交互项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总量,同时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强度照料家庭中,促进作用会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再有助于消费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可靠。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会通过向下的代际转移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而家庭老年照料导致的“收入惩罚”效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则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收入、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有着显著影响。巩固家庭老年照料的基础地位、围绕家庭照料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释放家庭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高强度照料、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应是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祎雯  张兵  
本文从创业融资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特征出发,阐述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成效的促进机理,并使用865户农村家庭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市场特征能够与创业活动风险特征相匹配,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创业资金可得性和及时性的限制,从而促进农村家庭创业活动的经营运转和后续发展。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对创业成效的影响主要通过促进创业实体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创业收入的提高而实现;并且相对于非农工商业领域的创业活动,农业创业活动的经营运转和初期发展更依赖非正规金融市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祎雯  张兵  
本文基于内生性金融的视角阐述了非正规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进而影响家庭创业决策和创业动机的微观作用机制,并使用江苏省农村家庭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基于信息获取、契约执行和交易成本优势,通过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信贷约束进而影响了农村家庭创业决策,并促进其发现创业机会和资源进而成为机会型创业者,从而为我国农村家庭为何能在面临信贷约束和缺乏正规金融支持的背景下识别创业机会并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一种机理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新华  江河  
子女照料与家庭负债对已婚女性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Becker家庭决策模型基础上,建立资产负债约束下已婚女性"子女照料—闲暇—就业"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型,利用2016年CFPS数据分析发现:子女照料对已婚女性就业概率及周工作时间存在负向影响,且家庭的银行负债对子女照料与已婚女性就业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因此,在鼓励女性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子女照料负担与家庭负债约束,制定更加有效的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叙  夏显力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卿  李晶晶  
非正规就业会通过户主的未来预期影响家庭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升级。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正规就业促进了家庭生活消费、其他消费以及消费升级,抑制了家庭理财消费,户主对未来的预期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引入区域、城乡、性别和婚姻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对家庭非理财消费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主为女性和不在婚的家庭中更大,而对家庭理财消费的影响则在东部地区、城镇、户主为男性和在婚的家庭中更为突出。研究建议:重视非正规就业对家庭非理财消费的积极影响;在健全非正规就业对家庭消费结构影响的制度上,既要考虑全国的一般性,也要兼顾区域和城乡的差异性,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施策效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竞垚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照料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31.95%的老年人具有机构养老意愿,且健康状况下降是导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其他条件下,家庭照料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成为替代制度性照护服务的主要途径,支持家庭养老或成为降低长期照护支出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白晨  陈华帅  王正联  曾毅  
本文应用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ProFamy)等方法研究发现,至21世纪中叶中国五大区域残障老人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将大幅上升,高龄与空巢老人是照料需求高发群体。东中部地区主要面临残障老人“大规模”引发的照料负担加剧;西北及东北则更多面临残障老人“快速”增长对相对薄弱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冲击。鉴于此,需要建立地区性老年家庭照料需求监测与差异化干预机制,在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扩容的同时,加快补齐落后地区养老财富储备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