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10514)
- 2022(8636)
- 2021(8294)
- 2020(6729)
- 2019(15524)
- 2018(14994)
- 2017(28410)
- 2016(15184)
- 2015(16967)
- 2014(16404)
- 2013(16759)
- 2012(15835)
- 2011(14628)
- 2010(14601)
- 2009(13557)
- 2008(13278)
- 2007(11915)
- 2006(10809)
- 2005(9837)
- 学科
- 济(72489)
- 经济(72414)
- 农(49771)
- 业(44700)
- 农业(33098)
- 管理(31390)
- 方法(27289)
- 数学(25165)
- 数学方法(24979)
- 中国(22552)
- 企(22426)
- 企业(22426)
- 业经(19387)
- 财(16636)
- 制(14877)
- 贸(14173)
- 贸易(14165)
- 易(13951)
- 学(13925)
- 地方(13308)
- 发(13084)
- 农业经济(12477)
- 收入(12444)
- 体(11396)
- 银(10934)
- 银行(10903)
- 发展(10888)
- 展(10876)
- 行(10610)
- 融(10540)
- 机构
- 大学(222587)
- 学院(222554)
- 济(105653)
- 经济(104033)
- 研究(88987)
- 管理(80374)
- 理学(69593)
- 中国(69263)
- 理学院(68796)
- 管理学(67587)
- 管理学院(67216)
- 农(61227)
- 科学(52987)
- 京(48082)
- 农业(47046)
- 所(46033)
- 财(43894)
- 研究所(42064)
- 业大(40130)
- 中心(39439)
- 财经(34847)
- 经济学(34015)
- 江(32463)
- 经(32189)
- 院(31155)
- 经济学院(30760)
- 北京(30736)
- 农业大学(28812)
- 范(28679)
- 科学院(28667)
- 基金
- 项目(151452)
- 科学(119805)
- 基金(113709)
- 研究(109362)
- 家(102756)
- 国家(101566)
- 科学基金(84251)
- 社会(73290)
- 社会科(69124)
- 社会科学(69105)
- 基金项目(58771)
- 省(56163)
- 自然(52439)
- 自然科(51178)
- 自然科学(51159)
- 自然科学基金(50313)
- 划(48195)
- 教育(47122)
- 资助(46857)
- 编号(41399)
- 部(35630)
- 重点(34941)
- 发(34818)
- 农(34729)
- 成果(33700)
- 国家社会(32613)
- 中国(30780)
- 创(30779)
- 教育部(29696)
- 科研(29188)
- 期刊
- 济(121277)
- 经济(121277)
- 研究(69150)
- 农(66173)
- 中国(48473)
- 农业(45410)
- 学报(41188)
- 科学(38687)
- 大学(32099)
- 学学(30741)
- 财(30002)
- 管理(26226)
- 业经(23968)
- 融(23592)
- 金融(23592)
- 业(21790)
- 经济研究(18871)
- 财经(17617)
- 问题(17430)
- 教育(17194)
- 世界(16590)
- 技术(15694)
- 经(15334)
- 农业经济(14786)
- 农村(14402)
- 村(14402)
- 版(13750)
- 贸(12965)
- 经济问题(12167)
- 业大(12081)
共检索到343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亮
家庭内部存在可供家庭成员共享的公共物品,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规模更大的家庭可以从中获得规模效应。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团队2007—2013年的农村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恩格尔曲线,测量得到了不同规模和结构家庭的等量因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3年,家庭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家庭每增加1个学龄前儿童,支出增加约26.3%;每增加1个学龄儿童,支出增加约31.9%;每增加1个老人,支出增加约33.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物支出占比在变小,而居住、教育、娱乐、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
文章利用农村家庭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活动和收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对非农业活动的参与,但对农业活动的参与率基本不起作用,并且当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庭还有脱离农业经营的倾向。无论对于农业还是非农业,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在非农业活动中,教育对劳务性活动参与的作用要高于对家庭非农业经营活动参与的作用。教育水平提高不仅能带来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农村收入分布的不平等。
关键词:
教育 家庭生产活动 收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基于2010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检验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有“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无“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相较“父亲缺位”,“母亲缺位”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结构会通过成年后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存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中低收入群体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家庭结构不仅影响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关系着成年后经济地位和社会表现。因此,在关注家庭结构给农村儿童短期影响的同时,其长期影响也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姮
本文考察了女性对家庭农业、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女性参与状况。利用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的调查数据,旨在研究女性的家庭责任,如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家庭责任是否影响着女性对高收入劳动的参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事着更多的农业劳动,而较少地从事收入更高的非农业生产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女性参加高收入劳动的主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培育家庭之外的看护机构,从而改善女性的劳动市场参与状况。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劳动时间分配 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收入流动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吴比
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986~2017年每年2万多户的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研究中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问题。研究发现:(1)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一直在下降,根据不同指标的测度,下降幅度约14%~21%;(2)基尼系数从1986年的0.37缓慢上升到2000年的峰值0.42,再逐步下降,最近几年稳定在0.33左右,收入流动会使得长期基尼系数下降10%~25%,但收入流动在缓解长期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在下降,由于流动性下降带来的长期贫困问题需要关注;(3)对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讨论发现,政府补贴、家庭禀赋(劳动力或土地)、学校教育、社会资本(党员身份或干部身份)等均有利于提高收入,实现阶层跃迁,但相对于2002年之前的市场化前期,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下降,越来越难以带来阶层跃迁,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回报在快速上升。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分配、阶层固化等重要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收入分配 教育 政府补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震
笔者利用2009年农村家庭4200户收入调查的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农村家庭户收入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事实分解。结果显示:平原区和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地区歧视是造成家庭收入差距的主体;经济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收入差距在中高分位点上较为明显,家庭劳动力的特征变量分布不同是家庭收入差距主体;教育、工作经验、受培训人员在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起着积极作用。家庭劳动力所占比例、男性劳动力比例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工作经验的平方对于家庭整体收入来说,没有基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果显著。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反事实分解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沛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规模估算 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泽瀚 王桂新
文章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比较山区和非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收入相互作用关系异同的扩展模型,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山区人口贫困化的影响。发现山区农业收入受到劳动力减少的负面影响较非山区更大;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对农业收入具有替代效应,致使农业收入减少,非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却能促进农业收入的增长;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打工汇款增加对农村非农业收入分别形成负向和正向作用,但在山区和非山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题是造成劳动力转移对山区农业收入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温娇秀 王延军
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而农村工资性收入差异又主要与农村教育差距相关。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差距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差距每上升1%,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4.5196%,并且农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
农村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收入分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施美 郑新业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CRECS)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家庭的能源阶梯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用能品种会随着收入提升呈现倒U形趋势,并且收入增长会助力于家庭的能源转型。其中,炊事用途随着收入增长能自发地进行能源升级,而"煤改电"政策则限制了收入效应在优化用能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到中国的能源价格黏性,决策者应杜绝"一刀切"式的能源替代政策,将提高能源可支付性的重点放在收入增长上,加强效率瞄准,聚焦于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上。
关键词:
能源阶梯 家庭能源消费 “煤改电”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收入差距 家庭发展 城镇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杨晓宁
土地是农村家庭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生计转型的重要标识,直接影响其收入。基于产权调整逻辑与家庭发展理论,利用课题组2018年全国农村调查数据,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对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土地转出显著缩小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土地流转对家庭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家庭发展特征的影响。家庭发展目标、代际联系与家庭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土地流转缩小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需要结合自上而下的产权路径与自下而上的家庭发展路径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收入差距 家庭发展 城镇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鸿飞 张兵 郝云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创业行业异质性角度,分别构建农业创业绩效与非农创业绩效的客观衡量指标,理论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使用处理效应模型估算信贷约束所导致的创业绩效损失。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会显著制约农村家庭创业绩效。对农业创业家庭而言,受信贷约束的制约,从事农地规模化经营对其亩均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均未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相比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亩均农产品产量减少119.4242千克,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0.2097元。对非农创业家庭而言,相较于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增加受信贷约束家庭的借贷金额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经营净利润,若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其净利润将提高1.9533万元。此外,受需求型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其创业绩效的改善效用优于受供给型信贷约束家庭。研究结论证实了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及其损失。基于此,在优化农民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创业融资约束问题,提升农民创业绩效、改善农民创业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鸿飞 张兵 郝云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创业行业异质性角度,分别构建农业创业绩效与非农创业绩效的客观衡量指标,理论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使用处理效应模型估算信贷约束所导致的创业绩效损失。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会显著制约农村家庭创业绩效。对农业创业家庭而言,受信贷约束的制约,从事农地规模化经营对其亩均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均未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相比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亩均农产品产量减少119.4242千克,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0.2097元。对非农创业家庭而言,相较于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增加受信贷约束家庭的借贷金额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经营净利润,若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其净利润将提高1.9533万元。此外,受需求型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其创业绩效的改善效用优于受供给型信贷约束家庭。研究结论证实了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及其损失。基于此,在优化农民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创业融资约束问题,提升农民创业绩效、改善农民创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