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1)
2023(12007)
2022(10302)
2021(9428)
2020(8172)
2019(18864)
2018(18489)
2017(35653)
2016(19200)
2015(21761)
2014(21794)
2013(21924)
2012(20824)
2011(19235)
2010(19854)
2009(18652)
2008(18435)
2007(17199)
2006(15602)
2005(14148)
作者
(57264)
(48689)
(48148)
(46025)
(30626)
(23202)
(21879)
(18867)
(18204)
(17294)
(16652)
(16028)
(15514)
(15259)
(15195)
(14841)
(14457)
(14002)
(13861)
(13857)
(12310)
(12130)
(11912)
(11362)
(11060)
(10964)
(10751)
(10572)
(9971)
(9641)
学科
(104271)
经济(104180)
(54527)
(47543)
管理(46581)
方法(35937)
(33500)
企业(33500)
数学(31634)
数学方法(31348)
农业(31318)
中国(24699)
地方(24418)
业经(22580)
(19613)
(19028)
(17554)
(15295)
贸易(15286)
(14754)
地方经济(13969)
(13781)
金融(13777)
(13756)
(13638)
银行(13602)
(13095)
(12930)
(12865)
环境(12622)
机构
学院(285776)
大学(283110)
(130189)
经济(127665)
管理(105428)
研究(104308)
理学(89639)
理学院(88648)
管理学(87148)
管理学院(86618)
中国(80013)
(66121)
科学(61949)
(59699)
(56758)
(54301)
农业(50832)
研究所(48897)
中心(48272)
业大(46580)
(45547)
财经(44159)
经济学(40264)
(39831)
北京(37742)
(37722)
师范(37432)
经济学院(36109)
(35508)
(35198)
基金
项目(180954)
科学(141130)
研究(134807)
基金(129606)
(113137)
国家(111818)
科学基金(93907)
社会(86506)
社会科(81544)
社会科学(81517)
(72153)
基金项目(68193)
教育(60288)
(59159)
自然(57349)
编号(56165)
自然科(55931)
自然科学(55909)
自然科学基金(54884)
资助(52540)
成果(46420)
(41488)
重点(40994)
(40516)
课题(38438)
(36851)
(36061)
国家社会(36051)
(34500)
创新(34463)
期刊
(157510)
经济(157510)
研究(88391)
(68121)
中国(61489)
学报(45757)
农业(45575)
(43738)
科学(41742)
管理(35881)
大学(34949)
学学(33066)
(30191)
金融(30191)
业经(28295)
教育(27794)
技术(25063)
经济研究(24035)
(23183)
财经(22342)
问题(21531)
(19380)
世界(17476)
技术经济(16056)
(15715)
农村(15244)
(15244)
统计(14992)
经济问题(14934)
(14660)
共检索到450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晋洪涛  
关于农民是否理性、是何理性的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且争论不已。本文在重新划分农户兼业类型的基础上,基于"农业外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农业内部兼业度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两个假设,构建了一个新的农民理性分析框架——家庭经济周期理性模型。该框架将农户家庭经济发展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并将四个阶段的农民理性归纳为生存理性、生活理性、收入理性、经济理性,然后从农业外部兼业行为和农业内部兼业行为角度,分析农民在各种理性下的目标追求和行为特征。该框架将现有的主要农民理性假设纳入进来,为分析农民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桂霞  刘怀宇  
本文通过对农户家庭经济行为模式既有研究的讨论认为,新家庭经济学的单一模型对分析农户家庭效用集是适合的。农户通过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本的配置,实现了家庭成员间风险共担、收入共享的家庭收入效用最大化目标。这种农户非契约性的集体行动形成的风险规避和家庭资本积累机制体现出经济理性的"家庭理性"行为,对于分析农户经济行为及进行经济学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理性"的分析框架下,农户对外出务工和农业经营有着不同于传统研究的策略选择集、行为特征和劳动力资本配置模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牛其林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税收收入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税收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幅。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税收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不得不令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从经济发展、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研究我国税收弹性系数较高的原因,判断税收高弹性系数是否具有危害性,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财政保障机制和税收征管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田磊  
在构建一个包含房地产市场和普通消费品市场两个市场的新凯恩斯主义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之后,基于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与经验研究中获得的结构性参数对其进行校准。在校准的基础上,考察了外生技术冲击、偏好冲击、货币政策冲击以及短暂的一次性房价加成冲击,对于普通消费品产出、住宅产出、通货膨胀、住宅通胀、实际工资与失业等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技术冲击与偏好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和一次性房价加成冲击对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更大且持续性更长的效应。因此,稳定货币政策和控制房价加成能够减弱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周期的不良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高煜  
本文建立了基于"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以此考察李勇(2010)在"体制性波动"中未能考察到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次优产出的决定问题,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证明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得出了在风险规避的前提下,混合模型的产出波动幅度要比纯粹"逆向选择"和"风险中性"模型还要大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具体的函数显化了中国经济周期的实际轨迹,其主要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部分,而技术冲击在长期将会为主导。最后,本文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梅  李晓荣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和外部冲击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而股票作为风险资产敏感性更强。在经济上行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茵  万广华  王丽娜  
这篇论文首次尝试用正式的分析框架,即联立VAR模型来研究中国的经 济周期。研究表明:(a)需求冲击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而供给冲击在 一段时间后则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b)在第一个经济周期———1985-1990年中, 需求冲击的推动力量是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第二个周期———1991-1996 年和1997年以后的通货紧缩时期中,推动力量则是固定资产投资和世界需求;(c) 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在引发或阻碍周期性波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我国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货币流通规律一般会有这样的表述:货币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从而形成通货紧缩。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更不符合实际。西方经济学对物价普遍下降现象的解释也是片面的、肤浅的或错误的。根据《资本论》的论述和物价收缩(即所谓"通货紧缩")的历史事实,现代社会中的物价收缩实际上是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伴生物,是由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及随后的经济低迷引起的,其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因此,物价下降不是经济低迷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面对物价收缩与经济不振不应寄希望于货币刺激,而应静待过剩化解或去产能、去库存,以及通过创新和改善分配推动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白永秀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斐  
经济周期研究主要关注波动产生的原因和波动的传导机制。随着经济运行中内生因素和微观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界对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前沿研究也已经深入到对厂商和产品层面的考察,且这一方向已经展示出对现实世界更强的解释力和未来广阔的研究前景。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视角,本文在对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通过厂商和产品层面对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的这一最新进展之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其贡献、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梦怡  陈明玮  
均衡联立模型以风险偏好、信贷约束与资产价格为核心,阐释了金融周期的运行机制。通过区分经济正常运行期、过度繁荣期和深度衰退期三种不同环境下信贷供求双方的主导地位,有效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供给决定论;完整阐释了各个经济运行阶段内金融变量对波动趋势的交互放大作用;打破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失金融摩擦的桎梏;凸显了风险偏好对金融因素顺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下行阶段,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实体经济增速,更要防范过度刺激政策所引发的金融失衡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梦怡  陈明玮  
均衡联立模型以风险偏好、信贷约束与资产价格为核心,阐释了金融周期的运行机制。通过区分经济正常运行期、过度繁荣期和深度衰退期三种不同环境下信贷供求双方的主导地位,有效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论与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供给决定论;完整阐释了各个经济运行阶段内金融变量对波动趋势的交互放大作用;打破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缺失金融摩擦的桎梏;凸显了风险偏好对金融因素顺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下行阶段,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需要考虑实体经济增速,更要防范过度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