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4)
- 2023(10740)
- 2022(8891)
- 2021(8528)
- 2020(6645)
- 2019(15452)
- 2018(14718)
- 2017(28145)
- 2016(14890)
- 2015(16335)
- 2014(15911)
- 2013(15577)
- 2012(14272)
- 2011(12841)
- 2010(12733)
- 2009(11763)
- 2008(11232)
- 2007(10175)
- 2006(9172)
- 2005(8090)
- 学科
- 济(62226)
- 经济(62142)
- 农(51727)
- 业(48488)
- 农业(34970)
- 管理(33589)
- 企(25250)
- 企业(25250)
- 业经(20233)
- 方法(19193)
- 中国(17649)
- 数学(16679)
- 数学方法(16494)
- 地方(15645)
- 制(13586)
- 财(13137)
- 农业经济(12561)
- 发(11785)
- 贸(10836)
- 贸易(10827)
- 易(10479)
- 收入(10211)
- 融(9998)
- 学(9995)
- 金融(9995)
- 发展(9786)
- 展(9771)
- 体(9744)
- 策(9714)
- 村(9712)
- 机构
- 学院(204676)
- 大学(199052)
- 济(87066)
- 经济(85354)
- 管理(78744)
- 研究(70577)
- 理学(67810)
- 理学院(67067)
- 管理学(66069)
- 管理学院(65685)
- 中国(57004)
- 农(52205)
- 京(41561)
- 科学(40825)
- 农业(39406)
- 财(38773)
- 中心(35025)
- 业大(34804)
- 所(33982)
- 江(31651)
- 研究所(30505)
- 财经(30225)
- 范(28258)
- 师范(28065)
- 经(27610)
- 经济学(25856)
- 北京(25149)
- 州(24987)
- 院(24773)
- 农业大学(24257)
- 基金
- 项目(138963)
- 科学(110487)
- 研究(107797)
- 基金(101142)
- 家(87961)
- 国家(86737)
- 科学基金(74370)
- 社会(70028)
- 社会科(65792)
- 社会科学(65775)
- 省(54862)
- 基金项目(54145)
- 教育(47140)
- 编号(45500)
- 自然(45197)
- 划(44954)
- 自然科(44075)
- 自然科学(44064)
- 自然科学基金(43277)
- 资助(38169)
- 成果(36178)
- 发(31836)
- 农(31169)
- 部(31026)
- 重点(30792)
- 课题(30125)
- 创(29464)
- 国家社会(29289)
- 制(28468)
- 性(27641)
- 期刊
- 济(107102)
- 经济(107102)
- 研究(60271)
- 农(58610)
- 中国(45750)
- 农业(39841)
- 学报(30037)
- 科学(29859)
- 财(28772)
- 管理(25039)
- 融(25019)
- 金融(25019)
- 业经(24843)
- 大学(24489)
- 学学(23289)
- 教育(20475)
- 业(18720)
- 技术(15952)
- 问题(15546)
- 农业经济(15034)
- 农村(14901)
- 村(14901)
- 财经(14647)
- 经济研究(13830)
- 经(12729)
- 世界(12684)
- 版(12599)
- 资源(11296)
- 经济问题(11110)
- 社会(10940)
共检索到314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雪霖
与中西部其他农村地区主要因病因残导致家庭劳动力残缺而形成个别性贫困不同,我国武陵山区S县却呈现为一种集中连片式贫困。文章认为,在外部自然条件极大改善,且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已形成后,家庭积累动力不足是当地集中连片式贫困的内在机制。其具体表现为在劳动投入上不追求家庭收入的最大化,而在家庭支出上则采取挣多少花多少的即时性消费行为。研究进一步提出通过"市场—村庄—农民"的三维理论框架解释农民与市场关系呈现出的区域差异,以及本地农民家庭积累动力不足的发生机制,从而为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提供启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家庭"积累—消费"结构是透视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显性微观窗口。既有研究主要从农民家庭"结构—伦理—功能"视角对农民家庭再生产进行分析,难以解释丰富的农民家庭再生产实践。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通过梳理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的内在差异,以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为基本维度,可对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做出如下划分:维持型、内向改善型、外向发展型与有限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是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综合作用的产物,内在规定了不同类型家庭强弱不均的家庭发展能力,进而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复杂图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侯宇 曾燕芳
文章基于课题组在湖北省孝昌县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利用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教育、收入、消费、闲暇、健康和决策权等6个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女性的贫困程度高于男性,女性在教育、消费和决策权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在决策权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教育贫困和消费贫困是当前农村贫困缓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男性的健康贫困较女性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性别不平等 妇女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马瑜
如果仅考虑一个时点的贫困,很难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特点,在政策制定上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在多维视角下,选用了9个指标识别出家庭在某个时点是否贫困,然后将家庭在不同时点贫困状态的变动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着重从家庭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揭示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慢性贫困,什么样的家庭不容易贫困。研究认为,加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人口结构、平衡地区发展差距等都是改善贫困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秦其文
认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力资本的内容,是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前提。基于理论分析的视角,探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诠释五种类型的农民典型落后思想素质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路径。这一具体路径遵循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竞博
为了更准确测度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贫困程度,文章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大样本微观家庭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家庭特征、收支状况、经营活动和服务获得、家庭住房情况4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家庭贫困一富裕程度。测度结果显示,在燕山一太行山及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9%。其中,纯老年人家庭户贫困发生率为76.2%,存在贫困家庭老龄化、老年人家庭贫困化的趋向;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燕山一太行山地区的贫困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文章认为家庭户类型、人口特征及耕地土地条件是导致家庭户贫困一富裕程度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广度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军 罗剑朝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教育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健康维度的减贫效应比较微弱,并且劳动力流动的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省份差异。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及自我发展能力、摆脱自然生存环境束缚,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的可选路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多维贫困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松 谭卓敏 陈楚娜
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针对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亟需提升的现实,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社会资本以及促进非农就业是数字金融素养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积累的三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财富规模越小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的农村家庭提升数字金融素养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因此,开展数字金融教育活动,推进数字金融下乡,是提升农村家庭财富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左停 王立全
本文通过对宁夏贫困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在村庄治理过程中,农民并没有真正实现村庄治理的主体地位,而且其主观上并没有强烈的参与意愿,同时农民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也不足。与这些参与缺失现象相对的,农民对自身主体权利的认知、对参与的认识态度和他们对村庄治理的效果评价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矛盾映像。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村庄治理 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