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5)
- 2023(15526)
- 2022(12702)
- 2021(11710)
- 2020(9854)
- 2019(22287)
- 2018(22071)
- 2017(42872)
- 2016(23390)
- 2015(26344)
- 2014(25921)
- 2013(25308)
- 2012(23443)
- 2011(20907)
- 2010(21229)
- 2009(19944)
- 2008(19661)
- 2007(17857)
- 2006(15735)
- 2005(14012)
- 学科
- 济(101258)
- 经济(101152)
- 业(68931)
- 管理(61385)
- 农(49196)
- 企(46714)
- 企业(46714)
- 方法(43840)
- 数学(39291)
- 数学方法(38960)
- 农业(32521)
- 中国(27345)
- 业经(25562)
- 财(24966)
- 地方(21962)
- 制(19404)
- 贸(18573)
- 贸易(18565)
- 易(18032)
- 学(17977)
- 银(15561)
- 银行(15530)
- 融(15136)
- 金融(15134)
- 行(14825)
- 发(14732)
- 务(14570)
- 财务(14532)
- 财务管理(14488)
- 环境(14170)
- 机构
- 学院(329920)
- 大学(325796)
- 济(138932)
- 经济(136138)
- 管理(126375)
- 研究(110606)
- 理学(109152)
- 理学院(108014)
- 管理学(106124)
- 管理学院(105531)
- 中国(85554)
- 农(71595)
- 科学(67315)
- 京(67203)
- 财(62626)
- 所(56078)
- 农业(55432)
- 中心(53653)
- 业大(53177)
- 江(51374)
- 研究所(50698)
- 财经(49770)
- 经(45366)
- 范(43158)
- 经济学(42785)
- 师范(42731)
- 北京(41209)
- 州(40115)
- 经济学院(38949)
- 院(38583)
- 基金
- 项目(221053)
- 科学(173891)
- 研究(164195)
- 基金(159878)
- 家(139043)
- 国家(137554)
- 科学基金(117596)
- 社会(105305)
- 社会科(99508)
- 社会科学(99480)
- 省(88780)
- 基金项目(84458)
- 教育(74513)
- 自然(73645)
- 划(72573)
- 自然科(71930)
- 自然科学(71913)
- 自然科学基金(70604)
- 编号(68655)
- 资助(64659)
- 成果(55502)
- 重点(49610)
- 发(49240)
- 部(49226)
- 课题(46126)
- 创(45936)
- 国家社会(43804)
- 创新(42941)
- 科研(42433)
- 教育部(42025)
共检索到491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丰军辉 何可 张俊飚
以湖北省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作为实证,探究家庭禀赋对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是否会对作物秸秆进行能源化利用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的理性选择,76.84%的农户具有较高的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②家庭经济资本禀赋、家庭社会资本禀赋、家庭人力资本禀赋和家庭自然资本禀赋都是影响农户需求的关键因素,其中,家庭自然资本禀赋的部分效应需要通过其他家庭禀赋的作用才能生效;③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建设,减轻农户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的负担,均有益于农户作物秸秆能源化需求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周晓时
基于湖北省490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家庭禀赋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大多倾向于学习和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但绝大多数农户是直接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购置农业生产机械。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均是影响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明显。在人力资本中,受教育年限越长、年龄越小、家庭劳动力规模越大的农户,学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意愿越强、购买农业生产机械的可能性越大;在物质资本中,劳均家庭年收入越高、非农收入占比越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占绍文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耕地的细碎化耕种会给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的干部身份、外出务工以及获得的银行信用支持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其技术效率水平,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改善技术效率水平,但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会得不偿失。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来试图改善农户家庭经营的技术效率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论文以湖北武汉、孝感为实证,构建农户家庭生计禀赋衡量体系,运用Logit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功能区农户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重点开发区农户已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48.38%)及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61.99%)相对较高,且流转程序较规范;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农地流转参与率(46.72%)相对较高,但农户农地依赖程度高,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38.61%)相对最低;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地流转实际比例较低(31.82%),但受农业种植低利益及非农产业高回报的诱导,受访农民未来流转意愿(45.87%)较强烈。2)自然资产及物质资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冬燕 周晶 王娟
[目的] 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核心目标。与许多省份不同,2014年以来位于非主产区的湖北省大豆种植面积“反常地”恢复至接近新世纪初的水平。[方法] 文章构建以耕地禀赋约束和农户作物替代优先序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解释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现象,并利用宏微观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 研究发现:2010—2020年,湖北大豆生产布局从山区与平原“平分秋色”转向江汉平原“一枝独秀”,江汉平原农户改扩种大豆是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的直接原因;籽棉价格持续下行或低迷致植棉比较效益偏低,诱发棉农作物替代是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的根本原因;水稻是江汉平原棉花的最优替代作物,但受耕地水源禀赋约束,条件较差的地块难以“棉改稻”,棉农只能改种次优的大豆、玉米等旱作作物;受土壤条件制约,江汉平原玉米较大豆并无产量和收益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农户“棉改玉”和“棉改豆”倾向差异不明显。[结论] 该文对稳定和增加大豆面积,提升大豆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嫚嫚 刘颖 陈实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家庭耕地经营规模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粮食供求、人口状况、耕地面积和政策调节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湖北省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对湖北省进行的初始预测表明,未来省内能够完全满足粮食自给自足,家庭经营面积也不断扩大,逐步实现规模经营;2)人口政策的开放短期内对湖北省粮食安全不会产生威胁。提高耕地安全基线,加大单位面积耕地资金投入和提高粮食种植比例都能够对粮食产量进行一定调节;3)上调耕地安全基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调节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但这种形式的调节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农村人口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芳
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到两个重要家庭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在外务工人数和家庭供养的老人数量,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有负向影响。另外,农村转移人口在外务工的年均收入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年龄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不只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决策不只是个体决策,也是家庭权衡得失后的最优化决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严予若 郑棣 陆林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禀赋对农户借贷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禀赋要素,对农户借贷途径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获得非正规金融借贷。经济资本丰富的农户,其融资需求很难被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满足,转而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社会资本丰富的农户,通过"人脉"可以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本正向作用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重点针对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使得农户在不同的家庭禀赋条件下能够适应相应的金融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余驰
本文通过在湖北省调查的4442个城乡女性劳动力样本,分析城市和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研究女性人力资本变量和家庭禀赋变量对她们是否外出、外出就业流动次数以及回流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禀赋和人力资本对于城乡女性就业流动性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家庭禀赋变量在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否外出就业的选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城市女性就业流动次数和回流选择的影响更为明显。总体来看,女性是否选择外出就业主要受家庭禀赋变量影响,而一旦女性选择外出就业后,人力资本变量将对其就业流动次数起主要作用。在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依然存有对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这种歧视削弱了女性的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则持续保持着对于经作经营和非农经营的比较优势,但差距在缩小。且均存在着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比较效益越高的特征。3)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能力时空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在降低,而粮食主产区则保持相对平稳,两区农户家庭层面粮食供给能力的差距在日益拉大,粮食主产区在区域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建议引导土地流向种田大户以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政策扶持力度,在稳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户家庭粮作经营规模化和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敏 石涛
"家电下乡"是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湖北省应城市6个乡镇17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就农户对"家电下乡"产品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因素很多,其中,农户家庭总收入、消费支出倾向以及对"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评价对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意愿有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其负向影响;户主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家庭总人口等因素对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玥 罗信 黄玉浩
我国城镇化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不同城镇化路径下失地农户的生存发展存在不同特点。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模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了新城开发、旧村改造、集体经济发展三种城镇化路径下402户农户失地前后家庭发展能力数值。研究发现,辅以留地安置+集体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城镇化路径可以显著提升失地农户的家庭发展能力,而侧重于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的新城开发城镇化路径则难以提升失地农户家庭发展能力。因此,在未来城镇化中,集体经济发展式城镇化是一条可选路径,其可使农户失地不无地,留地可发展,发展可共享,进而促进农户的全面可持续城镇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产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微观个体农户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湖北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参与意愿的调查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年均纯收入、环保意识、文化程度、配套设备生产情况、产品技术成熟度、相关政策支持、商品能源使用率、当地生物质资源量9个因素会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提...
关键词:
农户 生物质能源产业 参与意愿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目的]农户资本禀赋约束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熵值法、Tobit和OLS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农户资本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别资本禀赋排序为人力资本(0.37)>社会资本(0.17)>金融资本(0.16)>物质资本(0.14)>自然资本(0.10)。强资本型的农户比例在综合资本禀赋和分类别资本禀赋上均少于弱资本型的农户比例。(2)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10,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为0.64。(3)农户综合资本禀赋提升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综合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正向影响。[结论]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以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态补偿政策情境下家庭资源禀赋对养猪户环境行为影响——基于湖北省248个专业养殖户(场)的调查研究
家庭生命周期、土地细碎化与农户农业生产性投入——来自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数据
农户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民族间农民生育行为的比较研究——来自湖北省418户农户家庭的调查
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与秸秆收集受偿意愿——基于湖北黄冈的微观调研数据
农村异质性资源禀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理论与来自湖北省的经验
湖北省重工业化与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
中部地区农户信贷需求与正规信贷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襄阳710户农民家庭的调查
农产品电商行为选择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家庭农场主为例
家庭禀赋与公共养老服务需求:基于CLHLS微观数据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