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3)
- 2023(16833)
- 2022(14267)
- 2021(13497)
- 2020(10876)
- 2019(25127)
- 2018(24737)
- 2017(46951)
- 2016(25234)
- 2015(28370)
- 2014(27902)
- 2013(27470)
- 2012(25213)
- 2011(22810)
- 2010(22547)
- 2009(20523)
- 2008(19661)
- 2007(16856)
- 2006(14843)
- 2005(12546)
- 学科
- 济(100630)
- 经济(100508)
- 管理(71278)
- 业(63451)
- 企(51765)
- 企业(51765)
- 方法(43422)
- 数学(37661)
- 数学方法(37281)
- 中国(32453)
- 农(27448)
- 财(23221)
- 业经(22064)
- 学(21885)
- 地方(20921)
- 环境(20656)
- 贸(19904)
- 贸易(19891)
- 易(19382)
- 农业(17972)
- 制(17189)
- 和(17090)
- 理论(16063)
- 划(15409)
- 银(15140)
- 银行(15101)
- 技术(14931)
- 融(14721)
- 金融(14719)
- 行(14498)
- 机构
- 大学(350120)
- 学院(348010)
- 济(142429)
- 经济(139443)
- 管理(137061)
- 研究(121016)
- 理学(118757)
- 理学院(117418)
- 管理学(115451)
- 管理学院(114835)
- 中国(89827)
- 京(75315)
- 科学(73883)
- 财(62523)
- 所(59240)
- 研究所(54344)
- 中心(54136)
- 农(53125)
- 财经(50715)
- 业大(50554)
- 江(48374)
- 北京(47849)
- 范(47493)
- 师范(47095)
- 经(46433)
- 院(44535)
- 经济学(43596)
- 农业(41509)
- 州(39488)
- 经济学院(39347)
- 基金
- 项目(243818)
- 科学(192490)
- 研究(180574)
- 基金(177687)
- 家(155192)
- 国家(153693)
- 科学基金(131873)
- 社会(115106)
- 社会科(108984)
- 社会科学(108956)
- 基金项目(94235)
- 省(92903)
- 自然(84427)
- 自然科(82439)
- 自然科学(82420)
- 教育(82408)
- 自然科学基金(80910)
- 划(79151)
- 编号(73023)
- 资助(72173)
- 成果(59053)
- 重点(54634)
- 部(54173)
- 发(52533)
- 创(50730)
- 课题(50367)
- 国家社会(47792)
- 创新(47349)
- 教育部(46779)
- 科研(46308)
- 期刊
- 济(153795)
- 经济(153795)
- 研究(104545)
- 中国(66555)
- 学报(53753)
- 科学(50603)
- 管理(49456)
- 农(48666)
- 财(45197)
- 教育(41285)
- 大学(40948)
- 学学(38099)
- 农业(34528)
- 技术(29311)
- 融(27208)
- 金融(27208)
- 经济研究(25439)
- 业经(24847)
- 财经(23990)
- 问题(20971)
- 经(20656)
- 图书(20081)
- 业(18553)
- 科技(16842)
- 贸(16170)
- 技术经济(15875)
- 理论(15709)
- 资源(15681)
- 现代(15612)
- 世界(15534)
共检索到507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登国 高原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碳排放 标准家庭 气温 绿色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剑玲
以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低碳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城市建设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国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SWOT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三生"共赢理论,分析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的战略问题,依据PEST分析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和节能减排,从理念、政策、体制、人才、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适合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 绿色经济 城市建设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香怡 赵彦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城市 绿色建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悦 李锋 孙晓
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整理归纳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的主要内容与适用对象,比较其优缺点与适用情景。指出了在实证分析中影响研究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问卷数据有效性、家庭消费行为模式差异性、社区影响和回弹效应。发现2009年以来,家庭碳排放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显著多于微观调查研究;碳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是最常用的2种碳排放核算方法,具体应用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充分考虑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适当优化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可为今后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视角与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家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茹 何爱 吕拉昌
从家庭消费视角,通过对广州3个不同区位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从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垃圾消耗3个方面分析其碳排放的特征,并对不同社区的碳排放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郊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最高,城乡结合部家庭碳排放最低,市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居中,社区用电的碳排放量最高,最后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家庭消费 社区 碳排放 空间差异 广州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张玉泽
在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碳排放与绿色金融的时空演化、重心迁移与离散趋势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金融影响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展开探讨。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东部与东北碳排放占比下降,中西部碳排放对东部呈“追赶”态势,热点排放区向西北转移。绿色金融水平稳步提升,水平较高省份集中在东部沿海,依次为中西部;高水平区逐渐收敛,呈南北方向为主导的空间分布。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连与路径依赖,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属地与溢出效应,物理矩阵下的跨区域协同减排效应更强。经济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发达地区绿色金融的减排效果更强。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高级化抑制碳排放,但抑制效果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兰梓睿
基于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从考虑低碳试点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减排效应入手,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对低碳试点政策作用于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绿色发展效率水平;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在激发地区绿色发展潜力的过程中,能驱动产生技术创新、要素积累、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效应,进而通过这四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目标实现;异质性的分析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城市规模的差异下,政策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明 张睿超 亓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正式确立,使绿色低碳政策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政策分析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扎根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针对绿色低碳政策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观察政策发展历程、治理主体的网络节点特性以及目标领域与治理工具的互动演化关系,发现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政策动力三重演进,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政策网络一核多元,部门协同有待深入;政策存量具备基础,政策组合尚需优化。鉴于此,下一步“双碳”治理应重视科技和市场的政策进路,盘活资本和人才的政策要素,融入差异和协同的政策理念。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星宇 姜凌 余进韬
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实现绿色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成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全面考察三批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成立;(2)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政策效应的重要渠道;(3)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城市、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排放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外围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排放城市;(4)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还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了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未来政策上应扩大低碳城市的覆盖范围、提供财政支持、引进相关人才,并形成区域间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本文利用我国2006年74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个城市一个标准家庭的碳排放进行了有效估算并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在以标准家庭碳排放为唯一衡量指标时,淮安和宿迁是最"绿色"的城市,大庆和牡丹江是最"灰色"的城市;即使在最"灰色"的城市大庆,一个标准家庭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仅是美国最"绿色"城市圣地亚哥的1/5;城市人口规模、人口增长、收入、气温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等因素对碳排放均有影响,家庭碳排放量与一月份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碳排放 标准家庭 估算 气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多段抽取的方法从南阳市一商业居住区内选取128户家庭进行住户的调研,针对具有不同的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权、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及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的家庭,分别分析了其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和结构上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强烈度、家庭人口、家庭成年人平均文化程度、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等是造成同一居住区内家庭CO2排放差异的显著性因子,家庭成员节能意识的强烈程度、能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家庭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呈负相关,因此,加强对居民的能源知识的普及和节能意识的强化可以降低家庭直接能耗的CO2排...
关键词:
碳排放 家庭直接能耗 影响因素 居住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