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2)
- 2023(10026)
- 2022(8579)
- 2021(8109)
- 2020(6509)
- 2019(14746)
- 2018(14362)
- 2017(26880)
- 2016(14298)
- 2015(15916)
- 2014(14768)
- 2013(14107)
- 2012(12817)
- 2011(11402)
- 2010(11150)
- 2009(10132)
- 2008(9288)
- 2007(7802)
- 2006(6766)
- 2005(5641)
- 学科
- 济(51744)
- 经济(51669)
- 管理(33018)
- 业(32631)
- 企(24332)
- 企业(24332)
- 农(18427)
- 地方(17904)
- 方法(17360)
- 数学(14818)
- 中国(14745)
- 数学方法(14641)
- 农业(12788)
- 财(12706)
- 业经(11995)
- 学(11445)
- 贸(10091)
- 贸易(10081)
- 易(9656)
- 环境(8938)
- 制(8913)
- 地方经济(8672)
- 和(7647)
- 融(7563)
- 金融(7560)
- 理论(7365)
- 银(7071)
- 银行(7054)
- 技术(6878)
- 行(6779)
- 机构
- 学院(182269)
- 大学(178089)
- 济(69957)
- 经济(68423)
- 管理(65714)
- 研究(64955)
- 理学(56546)
- 理学院(55721)
- 管理学(54585)
- 管理学院(54241)
- 中国(48129)
- 科学(42129)
- 京(39776)
- 所(32267)
- 财(31891)
- 农(31254)
- 中心(30653)
- 研究所(29732)
- 业大(27600)
- 范(27336)
- 师范(27123)
- 江(26531)
- 财经(25356)
- 北京(25079)
- 农业(24494)
- 院(24166)
- 经(22990)
- 州(22144)
- 师范大学(21945)
- 经济学(21453)
- 基金
- 项目(132589)
- 科学(104308)
- 研究(98229)
- 基金(94701)
- 家(84575)
- 国家(83475)
- 科学基金(70640)
- 社会(61788)
- 社会科(58254)
- 社会科学(58242)
- 省(52270)
- 基金项目(51131)
- 自然(45497)
- 划(44907)
- 自然科(44302)
- 自然科学(44289)
- 教育(43650)
- 自然科学基金(43413)
- 编号(40684)
- 资助(36512)
- 成果(31817)
- 重点(30661)
- 发(30637)
- 课题(28193)
- 部(27869)
- 创(27861)
- 创新(25959)
- 国家社会(25504)
- 科研(25263)
- 性(24524)
共检索到26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桂晶晶 柴彦威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日常休闲 郊区居民 北京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伯 张艳 柴彦威 申悦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向市中心方向展开的扇面上,且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产业新城居民可选择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工作活动在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由于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吸收了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天通苑居民工作活动空间上表现为多点分散模式,亦庄表现为单点扩散模式;天通苑购物活动时间表现出双高峰特点,亦庄时间上均态分布;休闲娱乐活动工作日、休息日差异大,空间上天通...
关键词:
GPS 郊区 居民活动 时空特征 北京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大一部分休闲购物活动需要前往中心城区发生,同时郊区大型商业设施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郊区就业者,郊区功能趋向复合化;郊区就业空间职能较为单一,公共和商业设施供给不足,利用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雯蕊 柴彦威
个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衡量社会服务、公共资源配置的新维度。基于个体行为分析郊区就业者日常生活时空间特征,有利于透视郊区就业者的空间需求以及就业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利用2012年北京市活动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居住在北京郊区且在上地地区(郊区)工作的203个就业者样本,从非汇总角度对该群体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揭示郊区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结果发现,郊区就业者在休息日的活动呈现较强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分散性特征;郊区就业者对中心城区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建国 杜姗姗 陈奕捷
休闲农业园区经过30多年的蓬勃发展,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愈加重要。该文通过对北京市郊区休闲农业园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按照发展阶段、地域模式、经营主体、产业结构、功能类型、产业数量、综合规模、功能和特点7种分类模式对休闲农业园进行类型划分,并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以期为休闲农业园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为农业部门对不同类型园区进行分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非 蔡建明 刘军萍
本文致力于探析京郊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综合运用了H.J.纳尔逊的城镇职能分类方法和区位商法,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结构出发,将京郊183个小城镇划分为四大类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了京郊四大类小城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这四大类小城镇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十分明显,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演进机理。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便为今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开展分类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符婷婷 张艳 柴彦威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加剧了居民的职住分离与长距离通勤,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本文以北京典型近郊巨型居住区天通苑为案例,研究城市郊区居民通勤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天通苑全职就业者通勤空间总体上呈现以天通苑为中心不均匀的放射状格局;根据通勤距离、时间与方式,将天通苑全职就业者的通勤模式划分为短距离-积极-公交通勤、中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超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3种模式。本文借助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其他社会经济属性的前提下验证不同通勤模式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6个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通勤模式对睡眠质量差、经常请病假、疲惫不堪、压力大等健康风险的影响均呈现出倒"U"形的趋势,表明适度通勤可能有利于健康,而过长通勤却不利于健康,尤其是超长距离-公交-小汽车通勤模式显著地增加了睡眠质量差、经常请病假、压力大等的健康风险。最后,本文指出改善大城市郊区职住关系不仅意味着城市运行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居民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承忠 韩光辉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来奇模式,结合大都市郊区自然及文化资源、城市特色等制定最优的郊区旅游发展战略和景观规划。
关键词:
郊区农村 休闲需求 旅游 国外大都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穆松林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研究土地适宜利用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通勤 新城 南京 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