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7)
- 2023(9456)
- 2022(8056)
- 2021(7611)
- 2020(6107)
- 2019(13715)
- 2018(13289)
- 2017(25401)
- 2016(13224)
- 2015(14267)
- 2014(13311)
- 2013(12749)
- 2012(11277)
- 2011(10299)
- 2010(10272)
- 2009(9781)
- 2008(9035)
- 2007(8106)
- 2006(7290)
- 2005(6136)
- 学科
- 济(49743)
- 经济(49671)
- 农(47669)
- 业(45229)
- 农业(32404)
- 管理(30218)
- 企(22959)
- 企业(22959)
- 业经(16915)
- 方法(15760)
- 中国(14705)
- 数学(13607)
- 数学方法(13428)
- 财(11409)
- 制(11363)
- 农业经济(10438)
- 地方(10159)
- 收入(10030)
- 发(9954)
- 贸(9754)
- 贸易(9749)
- 易(9559)
- 村(9182)
- 农村(9171)
- 策(8742)
- 银(8375)
- 银行(8364)
- 发展(8340)
- 展(8328)
- 体(8317)
- 机构
- 学院(175660)
- 大学(168166)
- 济(74707)
- 经济(73388)
- 管理(68302)
- 理学(59619)
- 理学院(59081)
- 管理学(58067)
- 管理学院(57771)
- 研究(57456)
- 农(49284)
- 中国(45544)
- 农业(37420)
- 科学(34065)
- 京(32942)
- 业大(32145)
- 财(31507)
- 中心(28689)
- 所(27739)
- 江(26102)
- 研究所(25113)
- 财经(25066)
- 范(23290)
- 农业大学(23124)
- 师范(23120)
- 经(23022)
- 经济学(21874)
- 经济管理(21444)
- 州(20584)
- 经济学院(19829)
- 基金
- 项目(122026)
- 科学(97093)
- 研究(94822)
- 基金(88734)
- 家(77312)
- 国家(76188)
- 科学基金(65431)
- 社会(62178)
- 社会科(58371)
- 社会科学(58359)
- 省(49383)
- 基金项目(46737)
- 教育(41881)
- 编号(40975)
- 划(39579)
- 自然(39239)
- 自然科(38336)
- 自然科学(38327)
- 自然科学基金(37626)
- 资助(33725)
- 成果(32479)
- 农(29871)
- 发(27954)
- 部(27013)
- 重点(26882)
- 课题(26343)
- 创(26198)
- 国家社会(26183)
- 制(25231)
- 性(24603)
共检索到259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文章利用湖北省2680户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结果发现,湖北农户的多维贫困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贫困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出倒"U"型,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的贫困对多维贫困贡献率只有10%。医疗支出、医疗保险、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这四个指标共同对多维贫困贡献率达到了50%。人均消费、金融资产、户外道路和耐用品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劳动力教育水平、住房结构、土地面积和住房面积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生命周期中间阶段家庭的关注,尽快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善贫困农户生活居住环境。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多维贫困 MPI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本文采用2006—2010年湖北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测度并分解了农户多维贫困指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起步型和衰退型家庭的多维贫困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只有10%;家庭生命周期与农户多维贫困呈倒U型关系,即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遭受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最小,生命周期中间阶段的家庭相较于生命周期两端的家庭遭受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更大;教育、技能培训、土地面积等对多维贫困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应重点关注偏远地区的生命周期中间阶段的家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多维贫困 贫困分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原 孙鹏飞 赵凯
探究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中唯一的贫困县——安徽省金寨县333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影响路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基本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路径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主观规范是主导因素,行为态度次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退出行为。(2)不同类型家庭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路径不同,其中抚幼养老型家庭和养老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与样本总体路径一致,包括"行为态度→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和"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抚幼型家庭的影响路径仅有"主观规范→退出意愿→退出行为",且其主观规范对退出意愿的影响强于养老型家庭和抚幼养老型家庭。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实施不同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激励政策,有效利用农户的社会网络,健全宅基地退出后的配套政策,以及严格落实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的信息公开和按时支付制度等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扬 王暖盈
本文根据我国扶贫政策的目标构建了"收入主导型"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标,并对成人和儿童设置了差异化的多维贫困识别标准,以此为基础运用CFPS数据度量了我国多维贫困的程度,最后进一步探究多维贫困产生的原因。有74%的儿童存在至少一个维度上的贫困。儿童的多维贫困程度比成人严重,儿童健康和教育维度贫困率都在20%左右,亟须从生命周期视角下构建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对多维贫困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因素、家庭负债情况等因素影响显著,折射出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收入主导型 儿童贫困 生命周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明
文章以全国191个贫困村3101户家庭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修正的FGT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算了不同类型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并使用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家庭类型与多维贫困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当前建档立卡的识别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错漏。从家庭结构的特征来看,家庭结构为单身或夫妇、单亲与孩子、四代同堂的农户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不同子女数量的二代家庭的多维贫困差异并不明显,子女数量并不必然导致家庭陷入多维贫困。此外,不同类型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标贡献率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多维贫困 精准识别 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新艳 王坤鹏 欧名豪
[目的]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朝华
当前,绝大多数农户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支出维持在中低消费水平。研究表明,除农户自身与家庭特征对其消费支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保障策略、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的消费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较为复杂。建议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不同消费水平的农户,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保障体系的健全与消费方式的转变上应有不同的政策侧重,以促进农户消费与社会稳定。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保障策略 农户消费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孟权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的兼业化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呈现"纺锤形"分布,社会资本积累会促使农户选择偏非农型的生计策略。通过检验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资本在家庭生命周期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中既存在调节作用,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5.2%。为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加强农户抗风险能力,防止生命周期阶段两端的家庭遭受生计风险,建议政府通过职业教育或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户资金、贷款方面的支持,扩大农户的社会网络。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农户 社会资本 生计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贯成 陈盈蒙
以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利用CLES团队2020年在苏北调研的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下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选择的重要推力和拉力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决策的重要因素,按照退出意愿强度大小可排列为:稳定家庭<空巢家庭<抚养家庭<扩大家庭<赡养家庭;(2)老人比、户主受教育年限、农地转出面积占比等因素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推力因素,而家庭恩格尔系数、家庭平均年龄和宅基地继承认知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拉力因素;(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家庭选择退出宅基地的推拉力因素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推拉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 宅基地 退出意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侯宇 曾燕芳
文章基于课题组在湖北省孝昌县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利用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教育、收入、消费、闲暇、健康和决策权等6个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女性的贫困程度高于男性,女性在教育、消费和决策权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在决策权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教育贫困和消费贫困是当前农村贫困缓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男性的健康贫困较女性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性别不平等 妇女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广度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林玉妹
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资料,从家庭生命周期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就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类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强度不同。总体而言,成长中的核心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要强于其他类型家庭,扩大家庭的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最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