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9)
- 2023(13457)
- 2022(11906)
- 2021(11082)
- 2020(9280)
- 2019(21560)
- 2018(21401)
- 2017(41086)
- 2016(21809)
- 2015(24451)
- 2014(23938)
- 2013(23669)
- 2012(21719)
- 2011(19449)
- 2010(19247)
- 2009(17400)
- 2008(16732)
- 2007(14464)
- 2006(12485)
- 2005(10738)
- 学科
- 济(89794)
- 经济(89684)
- 管理(63743)
- 业(61845)
- 企(50374)
- 企业(50374)
- 方法(45561)
- 数学(40195)
- 数学方法(39822)
- 农(24331)
- 财(23010)
- 中国(22534)
- 业经(19633)
- 学(17606)
- 地方(17539)
- 农业(16645)
- 贸(16102)
- 贸易(16095)
- 易(15556)
- 制(14386)
- 务(14253)
- 财务(14192)
- 财务管理(14166)
- 技术(14047)
- 环境(13653)
- 理论(13587)
- 企业财务(13524)
- 和(13451)
- 融(13167)
- 金融(13165)
- 机构
- 大学(309596)
- 学院(305836)
- 管理(127734)
- 济(125676)
- 经济(123209)
- 理学(112364)
- 理学院(111213)
- 管理学(109418)
- 管理学院(108875)
- 研究(98239)
- 中国(72713)
- 京(64304)
- 科学(59549)
- 财(56660)
- 所(47271)
- 财经(46886)
- 农(46373)
- 中心(45781)
- 业大(45090)
- 研究所(43358)
- 经(42918)
- 江(42230)
- 北京(40245)
- 范(39788)
- 师范(39460)
- 经济学(38486)
- 农业(36146)
- 院(35682)
- 财经大学(35335)
- 经济学院(35091)
- 基金
- 项目(219296)
- 科学(174225)
- 基金(162229)
- 研究(161049)
- 家(140880)
- 国家(139451)
- 科学基金(121214)
- 社会(103738)
- 社会科(98441)
- 社会科学(98417)
- 基金项目(86574)
- 省(83548)
- 自然(78571)
- 自然科(76779)
- 自然科学(76763)
- 自然科学基金(75412)
- 教育(73526)
- 划(70362)
- 资助(66580)
- 编号(65407)
- 成果(52044)
- 部(49280)
- 重点(48076)
- 创(45694)
- 发(45457)
- 国家社会(43317)
- 课题(43295)
- 教育部(42964)
- 创新(42510)
- 人文(42208)
- 期刊
- 济(128812)
- 经济(128812)
- 研究(89032)
- 中国(51382)
- 学报(46837)
- 管理(44471)
- 科学(43198)
- 农(41128)
- 财(40526)
- 大学(36008)
- 学学(33756)
- 教育(31470)
- 农业(28706)
- 融(25586)
- 金融(25586)
- 技术(24693)
- 财经(22357)
- 经济研究(21426)
- 业经(21388)
- 经(18914)
- 图书(17583)
- 问题(16601)
- 理论(15612)
- 业(14966)
- 科技(14616)
- 技术经济(14449)
- 商业(14393)
- 实践(14341)
- 践(14341)
- 统计(13651)
共检索到430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柯
家庭的消费决策往往会受到经济、社会地位相仿的其它家庭的影响,在消费领域产生滚雪球效应。本文在相对收入假说框架下,基于2018年CFPS微观调查截面数据,研究了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中的同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但在医疗保健服务支出方面的同群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的结论旨在为理解国内持续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消费需求不足现象,以及消费刺激政策的乘数效应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同群效应 微观数据 线性回归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孙小宇
近年来,校外教育消费成为城镇家庭儿童教育支出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研究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儿童校外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群效应对城镇家庭的儿童校外教育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同一群体中其他家庭的平均儿童校外教育费用支出会提高家庭的儿童校外教育消费支出。这表明家庭的校外教育消费并非完全是个体自由理性选择的经济行为,还会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反射性和关联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儿童校外教育消费 城镇家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聪 刘喜华 李慧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度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与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乡村治理制度与农村居民家庭财务违约风险的内在关系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乡村治理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居民家庭财务违约风险,且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在降低违约风险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同时,在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中老年家庭,乡村治理的这种缓解效果更为有效。本文将为防范与化解中国农村地区居民家庭财务违约风险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乡村治理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财务违约风险 CFPS2018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大五"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仅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增强会推动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并提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尤其是股票资产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进一步发现,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缺乏会制约高收入家庭参与金融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收入家庭"有限参与"之谜;同时,已婚家庭户主配偶会影响户主开放性人格特征进而影响家庭资产选择。本文的政策含义有:相关部门及个体应重视开放性人格特征的影响力并加强引导。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金融市场参与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挺 郭娜 赖剑锋
本文研究在应对贸易一体化时我国不同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和技能分布如何作出相应的反应。利用2010—2020年期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联合国贸易数据(UNComtrade)等构造面板,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对以所受教育为基准的中级和初级技能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距有负面影响,对高级和中级技能组间的工资差距则有积极影响。且前者对于劳动技能的均值和分布具有负向作用,后者则有正向作用。因此,外贸活动会诱发技能极化,而工资差距解释了由贸易导致技能极化作用的50%。此外,在中年工人组以及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收入差距特别是高中级技能组间的收入差距所带来的技能极化问题更为突出。鉴于一国的技能分配会长远地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和不平等,因此,了解工资收入分配的变化并在政策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至关重要,本文在劳动保障和教育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俊 韩非池
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部分,较多文献揭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但作为强制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是否具有同样的积极作用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消费水平,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养老保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家庭的消费水平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改善低收入群体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 消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含笑 李绍哲 林丽琼
基于同群效应视角,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家庭负债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家庭负债行为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其次,不同家庭类型和收入水平下的家庭负债行为同群效应存在差异;再次,面对面交流信息传递强化了家庭非正规负债途径选择和负债程度的同群效应,互联网媒介信息传递减弱了家庭正规负债途径选择和非正规负债途径选择的同群效应,自我定位增强了家庭负债与否的同群效应。基于此,应进一步引导并宣传理性的负债理念,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重点加强因同群家庭负债行为过高可能产生的资金入不敷出风险的防范以及对农村地区信息传递渠道的建设。
关键词:
家庭负债行为 同群效应 理性负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南永清 周勤 黄玲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非正规金融在社会网络消费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农户非正规金融的获得性,也即缓解农户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进一步地,在不同消费条件分布上,社会网络对不同收入农户消费存在明显的"组群效应",且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育和成熟,社会网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支撑作用将被不断削弱。研究结论将为新常态背景下,从社会网络视角建立健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非正规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丽甜 连洪泉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都产生了影响,但"婚姻效应"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抑制更为明显。文章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婚姻市场的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
关键词:
婚姻效应 竞争性储蓄动机 消费理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丽甜 连洪泉
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性别比失衡的竞争性储蓄动机解释了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文章把子女结婚这一自然事件作为处理变量,通过婚前和婚后的家庭储蓄变化识别出"婚姻效应",为竞争性储蓄动机理论和中国家庭的高储蓄之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人以及家庭特征后,相对于已婚家庭,未婚家庭储蓄显著更高。在排除地区性差异、教育储蓄动机、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样本匹配等问题之后,未婚比已婚家庭具有更高储蓄水平的结论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分析识别出了城市和农村异质"婚姻效应"和婚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发现"婚姻效应"对不同收入水平的
关键词:
婚姻效应 竞争性储蓄动机 消费理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晨光
互联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着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通过使用邻里信任作为社区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社区社会资本。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后,发现个人的互联网使用显著且稳健地削弱了其邻里信任水平。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改变信息渠道、改变自评社会地位的方式降低个体对邻居的信任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文华 卢露 徐斌 石奎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Probit模型考察了收入差距对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上升会显著提高家庭杠杆率水平,尤其对于中间群体家庭。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下,收入差距扩大会通过家庭住房成本和物质渴求水平渠道提升中间群体家庭的杠杆率,同时本文也发现这种推升作用存在区域和家庭类型的差异。本文研究有助于认识居民部门杠杆率变化成因,也为完善"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作平 廖理 张欣哲
本文对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与家庭房产消费投资之间关系进行探索分析。对生命周期中的出生年代和年龄效应进行了区分,在出生年代效应方面,出生越早的人对投资房产的兴趣越高;年龄效应则使家庭房产的消费投资在人生命周期的一定阶段达到最大,随后降低,呈现驼峰形曲线。人力资本越高的家庭,对房产消费投资的可能性越低。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本对家庭房产消费投资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在相同出生年代(或相同年龄)的情况下,人力资本高(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相对人力资本低(教育程度低)的家庭更不倾向于对房产进行消费投资。
关键词:
生命周期 人力资本 房产投资消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书超 葛道顺
现有关于保健消费的研究多以个人的保健消费为主,关于家庭保健消费的研究多融合在家庭医疗保健的一体范畴中。本文以家庭保健消费(包括健身锻炼及购买相关产品器械、保健品等)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以社会阶层视角切入,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数据,分析收入、教育等社会阶层等因素对家庭保健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保健消费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阶层区分,家庭收入、家庭教育水平对家庭保健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健康水平对家庭保健消费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一方面对家庭保健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健康的中介效应对家庭保健消费产生间接影响,健康水平可以削弱家庭收入和健康对家庭保健消费参与度的正向作用。我国居民家庭保健消费水平还较低,是一种基础性的健康消费,存在着城乡和区域差异。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健康水平 家庭保健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家庭消费吗?——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
家庭收入流动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测度——来自CFPS的微观证据
公众环境参与推动家庭消费的低碳转型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替代还是互补:公共教育财政与家庭教育储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网络购物促进了我国家庭的消费吗——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家庭信用卡使用存在邻里效应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医疗保险对减轻参保农村居民家庭就医负担的异质性研究——来自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商业保险提升家庭消费水平研究——来自CFPS的证据
住房财富的城镇家庭消费效应研究——基于CFPS数据库的证据
邻里效应对家庭社会捐赠活动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