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6)
- 2023(15409)
- 2022(13413)
- 2021(12434)
- 2020(10567)
- 2019(23994)
- 2018(23597)
- 2017(45301)
- 2016(24853)
- 2015(27715)
- 2014(27438)
- 2013(27049)
- 2012(24775)
- 2011(22368)
- 2010(22216)
- 2009(20423)
- 2008(20086)
- 2007(17405)
- 2006(15337)
- 2005(13530)
- 学科
- 济(91899)
- 经济(91753)
- 管理(74562)
- 业(70051)
- 企(58751)
- 企业(58751)
- 方法(41869)
- 数学(36022)
- 数学方法(35638)
- 财(26716)
- 农(25925)
- 中国(24373)
- 学(21967)
- 业经(21601)
- 制(21458)
- 贸(17975)
- 贸易(17968)
- 易(17485)
- 农业(17036)
- 地方(17023)
- 务(16543)
- 财务(16474)
- 财务管理(16442)
- 企业财务(15578)
- 技术(15438)
- 环境(15356)
- 理论(15184)
- 和(14994)
- 银(14956)
- 银行(14882)
- 机构
- 大学(354698)
- 学院(350696)
- 管理(137294)
- 济(136306)
- 经济(133356)
- 研究(120471)
- 理学(119527)
- 理学院(118129)
- 管理学(116000)
- 管理学院(115391)
- 中国(86827)
- 科学(77294)
- 京(75659)
- 农(65028)
- 财(63809)
- 所(61765)
- 业大(58200)
- 研究所(56689)
- 中心(53509)
- 农业(51441)
- 财经(50964)
- 江(50681)
- 北京(47539)
- 经(46378)
- 范(45586)
- 师范(45011)
- 院(43400)
- 经济学(40564)
- 州(40420)
- 财经大学(38073)
- 基金
- 项目(246807)
- 科学(192321)
- 基金(178975)
- 研究(174737)
- 家(159651)
- 国家(158101)
- 科学基金(133650)
- 社会(109594)
- 社会科(103761)
- 社会科学(103731)
- 省(96175)
- 基金项目(95787)
- 自然(89161)
- 自然科(87025)
- 自然科学(86998)
- 自然科学基金(85455)
- 划(82135)
- 教育(79732)
- 资助(72882)
- 编号(69780)
- 成果(56553)
- 重点(55561)
- 部(53916)
- 发(51752)
- 创(51557)
- 课题(48251)
- 创新(48182)
- 科研(47735)
- 计划(46556)
- 制(45876)
- 期刊
- 济(147357)
- 经济(147357)
- 研究(101030)
- 中国(66607)
- 学报(65124)
- 农(59038)
- 科学(56456)
- 管理(50044)
- 财(48775)
- 大学(48205)
- 学学(45695)
- 农业(40304)
- 教育(37180)
- 融(27898)
- 金融(27898)
- 技术(27328)
- 财经(24860)
- 业经(24161)
- 经济研究(23253)
- 业(21360)
- 经(21148)
- 问题(19284)
- 科技(18818)
- 版(18393)
- 业大(17493)
- 图书(17133)
- 理论(16478)
- 技术经济(15640)
- 现代(15176)
- 实践(15018)
共检索到50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陆拥俊 江若尘
品牌会受到来源国效应的影响,即使有些国产商品的质量比较好,消费者仍然会持有负面的品牌态度。尤为严重的是,这种品牌态度开始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品牌认知。本文以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庭沟通模式在儿童不同来源国品牌态度上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6~12岁的儿童已经对不同来源国品牌形成了不同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形成更多的是受到家庭沟通方式的影响,随着儿童的成长,不同沟通模式的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影响作用也会存在不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晓红
基于消费者社会化理论,本文探讨在家庭沟通模式、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三个社会化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家庭沟通模式对青少年品牌态度的影响。根据沟通导向的维度水平的高低不同,将家庭沟通分为四个沟通类型:概念型、交互型、保护型和放任型。实证研究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协方差和多元方差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中国家庭沟通模式呈现交互主导型沟通特征;(2)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在媒体接触上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的同伴接触;(3)不同家庭沟通模式的青少年在对表达性消费—品牌象征属性的态度方面表现无差异。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量则直接对之起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宏宇
文章以企业社会责任沟通为研究对象,研究沟通中的匹配信息要素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应用联结网络理论、品牌联想理论构建了匹配信息要素对品牌态度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定量化研究证明了匹配信息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直接、间接的双路径,同时发现消费者怀疑态度在匹配信息与消费者-企业信任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并对学术界有关社会责任匹配的矛盾观点给出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企业责任 品牌联想 消费者怀疑 品牌态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韩增霞 王志丹
本研究采用目标定向任务探讨社会性沟通、年龄和目标情境三因素对学前儿童模仿学习的影响。108名3至5岁学前儿童被随机分配到有社会性沟通和无社会性沟通两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中儿童分别在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情境中接受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有目标情境下,社会性沟通提高了儿童对实验人员演示行为方式的模仿;(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实验人员演示方式模仿的忠实程度显著增加;(3)当实验人员与儿童无正常社会性沟通时,儿童在无目标情境中比在有目标情境中模仿了更多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
社会性沟通 学前儿童 模仿 目标定向任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詹启生 武艺
为探讨亲子沟通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CS)、情绪调节策略问卷,采用提名法,对404名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方式与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亲子沟通在父母温暖理解与表达抑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亲子沟通在父母惩罚严厉与表达抑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欢 杜泽星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对无口语或低口语能力自闭症儿童常用的有效干预方式之一,对其社交、沟通、联合注意等方面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的撤回设计(ABAB),对一名学前无口语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验证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其主动沟通行为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能够从数量上增加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频次,从质量上提高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沟通品质。最后对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教学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向蓉 雷万鹏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问题行为 家长教育素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梅
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受人际间沟通的影响很大,而消费特征处于形成期的青年入尤为如此。本研究结合中国青年人的消费社会化和品牌购买行为,建立了社会沟通影响青年人品牌忠诚的概念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青年入主动与父母沟通有助于品牌忠诚度的提升;青年人被动与父母沟通无助于品牌忠诚度的提升;青年人与朋友沟通有助于品牌忠诚度的提升;网络沟通对青年人品牌忠诚的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品牌联想和品牌形象认知是社会沟通影响青年人品牌忠诚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社会沟通 品牌忠诚 青年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艳玮 李燕芳 刘丽莎
家庭收入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以185名年龄在43-77个月的幼儿园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家庭收入、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文化资料)以及儿童早期语言能力(语音意识与词汇量)进行了测查,探讨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影响作用及机制。结果发现,(1)控制儿童年龄、性别后,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具有显著的独立预测作用;(2)在家庭收入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预测中,文化资料在家庭收入预测儿童早期语言能力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名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226名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离异家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其行为问题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且离异家庭与正常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干预,关键是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干预。改善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减少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行为问题 教养方式 离异家庭 母亲 幼儿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墨 韦小满
非语言沟通能力是指在一定沟通环境中,沟通双方理解和表达非语言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体触、副语言和不适当行为等。发展自闭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自闭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与相关评估工具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加以综述与探讨。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非语言沟通能力 综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墨 韦小满
本研究通过自编《自闭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量表》对6~18岁自闭症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的沟通能力加以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自编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自闭症儿童表达性和接受性非语言沟通能力在沟通功能和沟通方式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并非完全对称;(3)与智力落后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接受性非语言沟通能力在沟通功能和沟通方式两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的障碍。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非语言沟通能力 评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生洪 吴国彬 郝爽
企业的品牌促使营销人员对产品和服务赋予标志性的意义,因此营销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策略性的品牌管理来进行自身的品牌形象建设。然而,一些品牌接触并不符合品牌定位策略的常规做法,比如一线员工与顾客的服务接触,现有的文献尚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个性的匹配性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并检验了信息处理流畅性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产品涉入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表明,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个性的交互作用会影响顾客品牌态度,信息处理流畅性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二进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生洪 吴国彬 郝爽
企业的品牌促使营销人员对产品和服务赋予标志性的意义,因此营销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策略性的品牌管理来进行自身的品牌形象建设。然而,一些品牌接触并不符合品牌定位策略的常规做法,比如一线员工与顾客的服务接触,现有的文献尚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个性的匹配性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并检验了信息处理流畅性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产品涉入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表明,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个性的交互作用会影响顾客品牌态度,信息处理流畅性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二进一步证实,当顾客的产品涉入度低时,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个性的匹配性会正向影响顾客品牌态度。本文的结论丰富了有关服务接触中员工沟通行为与品牌构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且能为企业培训员工和提升顾客的品牌态度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峰 陈志婷
在市场消费者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创造新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对品牌形成情感依恋。本文以"拟人化沟通"为切入点,通过两个实验分析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和产品类型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影响,发现拟人化沟通与消费者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对品牌产生品牌依恋;产品类型对拟人化沟通、依恋风格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无论是否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对于享乐型产品都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对于实用型产品采用拟人化沟通方式时,专注型依恋风格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品牌依恋
关键词:
拟人化沟通 品牌依恋 依恋风格 产品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