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37)
- 2023(3756)
- 2022(3305)
- 2021(3145)
- 2020(2647)
- 2019(5822)
- 2018(5672)
- 2017(10485)
- 2016(5503)
- 2015(6015)
- 2014(5704)
- 2013(5184)
- 2012(4971)
- 2011(4467)
- 2010(4528)
- 2009(4131)
- 2008(4069)
- 2007(3679)
- 2006(3293)
- 2005(2927)
- 学科
- 管理(19819)
- 济(18635)
- 经济(18597)
- 业(17070)
- 企(14671)
- 企业(14671)
- 环境(8998)
- 方法(7737)
- 划(6225)
- 学(6177)
- 农(6172)
- 数学(6171)
- 数学方法(6112)
- 财(5566)
- 中国(4835)
- 业经(4395)
- 规划(4178)
- 环境规划(4047)
- 农业(4039)
- 和(3860)
- 技术(3841)
- 务(3551)
- 财务(3547)
- 财务管理(3537)
- 制(3525)
- 贸(3483)
- 贸易(3479)
- 企业财务(3420)
- 易(3416)
- 资源(3257)
- 机构
- 大学(80579)
- 学院(79249)
- 管理(31562)
- 济(30523)
- 经济(29947)
- 研究(28460)
- 理学(27991)
- 理学院(27643)
- 管理学(27117)
- 管理学院(26995)
- 中国(20140)
- 科学(19142)
- 农(17307)
- 京(17050)
- 所(14863)
- 业大(14181)
- 研究所(13854)
- 农业(13708)
- 财(13679)
- 中心(12787)
- 江(11435)
- 财经(11228)
- 北京(10469)
- 范(10441)
- 经(10323)
- 师范(10281)
- 院(10171)
- 农业大学(9103)
- 州(8907)
- 经济学(8850)
- 基金
- 项目(59025)
- 科学(46924)
- 基金(44755)
- 家(42202)
- 国家(41413)
- 研究(39266)
- 科学基金(34711)
- 社会(26300)
- 社会科(24774)
- 社会科学(24759)
- 基金项目(24229)
- 自然(24093)
- 自然科(23539)
- 自然科学(23529)
- 自然科学基金(23132)
- 省(22227)
- 划(19427)
- 资助(17448)
- 教育(17410)
- 编号(14386)
- 重点(13470)
- 部(12948)
- 创(12498)
- 发(12248)
- 科研(11781)
- 计划(11641)
- 创新(11631)
- 国家社会(11409)
- 成果(11364)
- 业(10995)
共检索到113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玉龙
采用青少年自伤问卷和家庭无效环境问卷对287名特殊家庭青少年和325名普通家庭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及与家庭无效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青少年;家庭无效环境能显著预测普通青少年和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但对后者的预测力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家庭无效环境可能对特殊家庭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消极影响更大。
关键词:
青少年自伤 家庭无效环境 特殊家庭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琪 赵欢欢 郭德轩 许燕 克燕南 张和云
使用家庭教养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28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潜变量建模的方法,探讨了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对青少年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教养中情感温暖、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罚与控制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邝立平 何秀梅 祖思萌 冯现刚
为探讨家庭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完美主义、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完美主义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一到二年级本科生1200人,采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分量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总分、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疑虑与自伤总分、父母冷漠拒绝及过度保护均呈正相关,适应性完美主义(条理性)与父母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呈负相关。(2)非适应完美主义在父母冷漠拒绝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
关键词:
自伤 完美主义 家庭不良教养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丹 杨广学
采用问卷法对25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分布特点、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15-16岁组青少年中的分布率高于12-14岁组。(2)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公立学校中的分布率高于私立学校。(3)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住校生中的分布率高于走读生。(4)普通青少年家庭功能状况优于情绪-行为问题青少年。(5)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卷入、沟通和行为控制因子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情绪-行为问题 青少年 家庭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丹 刘馨月 徐志刚
在研究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文献中,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很多,但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父母教育方式选择和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言传和身教两个维度将父母教育方式细化为四类,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5期面板数据,研究父母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及父母教育方式选择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言传",父母"身教"能更好地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言传"和"身教"的作用会相互促进,父母"言而不教""不言不行"更易加剧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父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还显著受到社区周边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和对网络活动偏好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言传身教 教育方式 青少年上网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丹华 许颖 李晓铭 范兴华
本研究以683名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为对象,考察了农村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危险性、未来定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10.7%的农村青少年曾有过吸烟行为,7.7%的青少年过去一个月吸烟,男生、初中生、留守儿童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显著地多于女生、小学生和非留守者;(2)家庭环境危险性、未来定向与农村青少年吸烟行为显著相关;(3)家庭环境危险性可以直接地预测农村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同时,未来定向在家庭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提醒我们应高度关注未来定向的保护性作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保中 张月云 李建新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所收集的10~15岁青少年样本,本文考察了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教育期望"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通过父母参与这条路径间接作用于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分城乡来看,本文所关注的父母参与的两个维度——学业期待和日常关怀——有效解释了城市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而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参与也部分解释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本文还对父母参与在城乡样本中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邹晓燕
青少年违法行为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久性热点课题。在青少年违法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家庭对儿童自主性的忽视是导致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儿童自主性的发展经过了从对行为限度的意识 ,到初步行为规范的掌握、是非观念、判断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的过程。自主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律行为的必要前提。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行为 ;对自主性发展水平较低的青少年 ,要特别注意避免不良同伴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自主性 青少年违法行为 青少年犯罪 家庭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陆婷
采用根据班杜拉(1996)改编的问卷测查了832名普通中学生和职校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并探讨了其道德推脱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遇到道德相关问题时青少年倾向于不认可进行道德推脱,但随年龄增长其道德推脱水平呈上升趋势(除在初二和初三之间有所下降),尤其在初一和初二、高二、高三之间差异显著;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尽管学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普通高一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低于同龄的职校一年级学生,在进入高二、高三后道德推脱水平明显向职校生趋同;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显著有关,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高,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其道德推脱水平最低。这些结果揭示出...
关键词:
青少年 中学生 道德推脱 家庭教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和Oaxaca-Blinder分解以及RIF回归分解方法,本文考察了家庭资源、学校资源和学生自身特征对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认知能力差距,且高分位点上、高年级中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2)均值分解说明,城乡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主要是由可观察到的特征差异所致,并且在可观察到的特征中,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最重要;(3)分布分解表明,在认知能力分布的高分位点上,家庭特征成为城乡学生认知能力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改善农村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学校质量 认知技能 RIF分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可 朱哲毅 朱臻
青少年网络成瘾威胁其身心健康,亟需引起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同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家庭干预方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伴效应是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城市、高年龄、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更显著。父母的教育引导和行为监督能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同伴效应。因此,为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建议结合青少年特征采取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和公共措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 同伴效应 家庭调节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佩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价值引领作为道德教育中自觉度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价值引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价值引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价值引领 青少年社会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入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采用OLS和Ologit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家庭结构会影响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的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率要低于单亲居住或双亲非同住的青少年,其作用效果在父母之间有差异,总体来看母亲在规范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挥的作用要大于父亲。其次,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父母监管与理解两种途径作用于子女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监管在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作用要强于父母理解。再次,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女性负面影响大于男性,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最后,选择工具变量法以及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由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的人生轨迹,而且关系着国家经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双亲非同住或单亲同住家庭”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晓红
基于消费者社会化理论,本文探讨在家庭沟通模式、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三个社会化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家庭沟通模式对青少年品牌态度的影响。根据沟通导向的维度水平的高低不同,将家庭沟通分为四个沟通类型:概念型、交互型、保护型和放任型。实证研究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协方差和多元方差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中国家庭沟通模式呈现交互主导型沟通特征;(2)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在媒体接触上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的同伴接触;(3)不同家庭沟通模式的青少年在对表达性消费—品牌象征属性的态度方面表现无差异。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量则直接对之起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曦 叶界佑
基于社会关系模型分析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家庭关系功能。方法:使用社会关系模型(SRM)分析三者互评的独生子女家庭关1系功能量表(RS-CFAI)。结果:使用SRM模型分离出家庭功能的四种效应,在家庭关系功能的情感性、行动力和控制性三个因素上,独生子和独生女的家庭关系功能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和城市家庭则表现出显著差异,且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匹配和收入匹配都会影响到独生子女青少年的家庭关系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