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9)
2023(3473)
2022(2870)
2021(2957)
2020(2259)
2019(5349)
2018(5392)
2017(7891)
2016(5380)
2015(6092)
2014(6218)
2013(5064)
2012(4827)
2011(4398)
2010(4723)
2009(3999)
2008(3839)
2007(3533)
2006(3242)
2005(3030)
作者
(11703)
(9689)
(9635)
(9205)
(6270)
(4735)
(4527)
(3960)
(3579)
(3538)
(3496)
(3171)
(3130)
(3091)
(3076)
(3073)
(3065)
(2862)
(2815)
(2731)
(2676)
(2461)
(2386)
(2286)
(2286)
(2240)
(2186)
(2099)
(2051)
(1987)
学科
教育(18390)
中国(10850)
(9958)
经济(9936)
(7074)
管理(6957)
理论(6006)
教学(5403)
(5279)
企业(5279)
(4735)
(4126)
(3983)
发展(3814)
(3692)
方法(3375)
(3271)
研究(3202)
改革(3168)
思想(3092)
高等(3083)
技术(3045)
政治(2984)
教育改革(2800)
数学(2789)
思想政治(2777)
政治教育(2777)
治教(2777)
德育(2753)
数学方法(2704)
机构
大学(66601)
学院(60652)
研究(26686)
教育(26262)
(19953)
师范(19897)
(17173)
师范大学(16776)
经济(16569)
(16134)
管理(15963)
科学(14434)
理学(13533)
理学院(13239)
中国(13113)
(12879)
管理学(12721)
管理学院(12571)
研究所(11712)
北京(11413)
职业(10990)
中心(10731)
技术(10641)
(10534)
教育学(10210)
(9562)
(8788)
(7860)
研究院(7837)
教育学院(7505)
基金
项目(37471)
研究(35712)
科学(31225)
教育(25213)
基金(23976)
(20947)
社会(20243)
国家(20163)
社会科(18780)
社会科学(18774)
成果(17143)
编号(17026)
科学基金(15991)
(15466)
课题(15332)
(15237)
(13440)
基金项目(11371)
规划(11266)
(10454)
重点(10158)
项目编号(10149)
(10147)
(9999)
教育部(9815)
资助(9438)
(9203)
研究成果(9186)
(8927)
(8880)
期刊
教育(44536)
研究(30361)
中国(23920)
(19358)
经济(19358)
职业(10616)
技术(8930)
学报(7674)
大学(7354)
技术教育(6997)
职业技术(6997)
职业技术教育(6997)
科学(6930)
(6265)
(5974)
管理(5887)
(5410)
论坛(5410)
学学(5007)
高等(4975)
成人(4625)
成人教育(4625)
高等教育(4425)
(4412)
农业(4386)
发展(3803)
(3803)
比较(3677)
图书(3676)
职教(3620)
共检索到107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二勇  周秀平  李健  
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保障家庭教育实施的基本制度保障。基于回溯性政策研究,在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构建基本规范到形成基本制度,走向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其政策实施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与建章立制,分别表现为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三大历史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的成果集中在党政层面和学术层面表现出来。两个层面的探索有很强的互补性,却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体制机制的制约是最大障碍。应将两个层面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灵敏高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咨询体制,建立强大的教育科研实验及推广、应用机制,早日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好路径、绘制好蓝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红  
研究范式其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依次经历了准范式、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多学科范式等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将从多学科范式向跨学科范式转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微  石伟平  
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是制定职业教育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回顾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情况及预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应当着手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明确人才需求预测的主体,优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并建立"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预测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亚西  陈沛酉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明成  
综合性大学是职教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亟需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研究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综合性大学参与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分析了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填   闵学良   周晨萃  
技工教育在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解决就业等国计民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经历了服务新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创办期、强政治指令引导下的曲折发展期、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期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需求的体系建设期等重要阶段。当前,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技工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孱弱、生源不足且质量偏低制约培养实力发挥、校企合作难以深度推进导致人才适配性不高以及技能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亟待改善仍是制约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此,技工教育应从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招生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加强技能人才立法等方面寻求破解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凤琴  胡美玲  李欢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而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则是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起步探索、初步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策类型由综合性向专项性转变,政策举措由宏观指导向具体细化转变,政策体系层次性不断加强,政策逐步向法制化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实效性,应以主体性思维深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内涵、以整合式逻辑构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层级体系、以保障性措施规范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执行,促使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由"外部回应"型向"内部整合"型转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纪德奎  
课堂优质化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一帆  
本文回顾了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历程,着重叙述了实施统计"四大工程"前后我国统计单位名录库的状况,对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前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正>作为认识对象的家庭教育实际上一点也不复杂,它无非是由家长主导的指向子女的积极性干预。但对于作为实践主体的家长来说,家庭教育却是一个能令他们头疼甚而焦虑的事情。审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可以发现,其中固然有不得其法的困扰,但处于首位的并不在方法和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纠结。且不说抱着认识的目的,仅仅为了纾解家长的心理纠结,我们也应该走进现实的家庭教育,指出其中的症结,言明其中的原理,如此或可启发家庭教育主体的理性运用。由于一切非技术之难必然关涉具体事情中的核心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从作为教育主体的父与母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理解我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之难。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长德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教育现状与结果却让人忧虑。例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终身学习。这种学习观认为,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倡导人类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迈进。适应这个潮流,我国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对我国传统学习遗产的挖掘和对现代学习思想吸纳的基础上,努力探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健  薛二勇  张志萍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毛菊  王路路  
地方家庭教育立法是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与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中国与日本在地方家庭教育立法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发展经验:纵向上看,中日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的历史进程呈现出“国家要求—地方响应”的互动轨迹;横向上看,中日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的实践模式均形成了“主体共生—能力内生”的立法路径。相对而言,日本地方家庭教育立法侧重精准回应地方发展诉求,打造多元化的主体支持格局,重视开发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地方家庭教育立法着重为促进家庭教育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手段,加强家庭教育活动的规制性。未来我国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在借鉴中日先行经验时还应结合时代要求与地方实际:加强立法程序的规范性,重视共生关系的正义性,增强能力内生的激励性和提高条件保障的适切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