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9)
2023(7431)
2022(6179)
2021(5929)
2020(4759)
2019(10840)
2018(10802)
2017(17736)
2016(10715)
2015(11956)
2014(12163)
2013(10750)
2012(9902)
2011(9041)
2010(9357)
2009(8404)
2008(8225)
2007(7604)
2006(6692)
2005(6101)
作者
(27740)
(23248)
(22852)
(21786)
(14651)
(10918)
(10618)
(9014)
(8900)
(8320)
(7945)
(7788)
(7400)
(7322)
(7309)
(7037)
(6969)
(6820)
(6729)
(6422)
(6030)
(5857)
(5455)
(5445)
(5326)
(5110)
(5067)
(5046)
(4817)
(4683)
学科
(27466)
经济(27405)
管理(23308)
(22370)
教育(20600)
(17558)
企业(17558)
中国(16013)
(11023)
理论(10483)
(10362)
(9252)
方法(8934)
(7913)
教学(7659)
农业(7202)
数学(7038)
数学方法(6879)
(6822)
业经(6732)
(6265)
(5762)
金融(5755)
(5695)
银行(5680)
技术(5542)
(5489)
贸易(5488)
(5464)
发展(5371)
机构
大学(139524)
学院(135331)
研究(52668)
(44338)
经济(42973)
管理(42793)
理学(36188)
理学院(35624)
管理学(34653)
管理学院(34362)
中国(33442)
(31940)
教育(31047)
科学(30836)
(29607)
师范(29384)
(26293)
师范大学(24107)
研究所(23889)
中心(22788)
(22777)
(22672)
(21577)
北京(21130)
技术(20137)
(19314)
业大(18341)
职业(17573)
(17562)
财经(17364)
基金
项目(87535)
研究(72804)
科学(69626)
基金(59054)
(51917)
国家(50882)
社会(42977)
科学基金(41748)
教育(41540)
社会科(40116)
社会科学(40106)
(35700)
编号(32859)
(32225)
成果(30412)
基金项目(29488)
课题(26352)
自然(24397)
自然科(23765)
自然科学(23755)
自然科学基金(23338)
资助(23328)
(22530)
重点(21378)
(20777)
(19932)
项目编号(19863)
规划(19514)
(19445)
(18452)
期刊
教育(53454)
(53123)
经济(53123)
研究(51327)
中国(41415)
学报(21855)
(20319)
科学(18605)
(18508)
大学(17824)
管理(16276)
技术(15215)
学学(14970)
职业(13731)
农业(13674)
(10189)
金融(10189)
业经(9103)
技术教育(8879)
职业技术(8879)
职业技术教育(8879)
(8802)
论坛(8802)
财经(8659)
经济研究(8409)
图书(7924)
(7542)
(7469)
(7191)
(7078)
共检索到223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薇  
家庭教育不仅是促使子代“成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通过代际“筹划”实现亲代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然而,家庭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忽视“个体成人”价值本身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子代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人类代际更好的继替,为此,须回归家庭教育价值及实践本身。不同的时空场域和文化环境,家庭教育展开的逻辑起点和实践理路不同,现代家庭教育正处于古今交融的时间场域、中西互嵌的空间场域、家庭变迁的社会场域。在如此复杂的处境中,要切实开展并发挥家庭教育的现实功用,应该树立“在世代之中存在”的家庭发展观、“亲亲为大”的家庭亲子观、“成人先于成才”的家庭成才观。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层面“再家庭化”的政策支持、社会层面拟“亲缘共育”机制的再造、家—校合作层面“主体权责”边界的明晰、家庭本身层面的“自觉自为”等实践措施,共同培育内心丰盈、人格健全的子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薇  容中逵  
通过历史梳理和现实考察的方式,对我国家庭结构、功能及其内部关系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和多样化;家庭政治功能日渐让渡化,家庭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外移化;家庭内部关系也发生了由简单代际再生产到扩大增值再生产、由“亲亲为大”到“个体为先”的转变。上述家庭结构、功能与内部关系的演变致使家庭“个体成人”教育面临结构性破裂、功能性削弱、关系性失衡等困境,从而严重制约了子代“个体成人”目标的达成。为此,家庭“个体成人”教育的困境需从外部条件支持和内部功能调整两方面去化解:从外部进行“再家庭化”的政策支持,包括明确主体权力边界,制定弹性工作制度;从内部进行“个体成人”的价值选择,包括重视亲情伦理而非资本传递,强调“生命成人”而非“个体成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伟  
本文以对职业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调查为依据,围绕当代职业女性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时间精力不足、父亲教育缺失、隔代教育弊端以及心理焦虑等困境,进而研究提出了政策支撑、社会支持、角色及时调整、心理调适、夫妻共担教育责任、对隔代教育趋利避害等对策措施,以期帮助更多的职业女性走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更好更成功地教育下一代。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鲍晓艳  
近年来,随着牧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寄宿学生的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因此部分农牧区孩子的家庭教育链条基本断裂,对在家庭环境中传承本民族文化,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提出教育改革不仅注重资源共享优化教育环境等问题,同时也应兼顾解决就近上学体现教育平等问题,解决通过家庭教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使受教育者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任胜洪  张宇帆  
学校作为响应政策链接社会与家庭、协调联动家庭教育责任主体的主要力量,优化其协同功能理应作为家校社协同体系建设的关键。通过梳理家庭教育相关政策话语中对学校责任的表述发现,家庭教育中学校具有协同的法定职责,这具体体现在提供服务、进行指导、参与干预三个方面,但是家校社协同实践中学校功能彰显仍面临履责错位、履责缺位、履责越位的法治困境。找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其协同作用的方向以及法治路径需着力于权责利边界、评价指标、能力培育及政策工具的优化,进一步激发学校在构建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助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智  
家庭职业生涯教育自人类社会产生便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且成为影响家庭成员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社会职业更替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内生式"家庭职业生涯教育已难以支撑家庭成员的职业选择与发展,因此实施现代家庭职业生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在分析现代家庭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需从目标设置、技术核心要素研制、教育平台搭建和保障机制建立四个维度构建现代家庭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以此提升家庭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焦点之一。在儿童的整个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功效,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影响力却出现持续减弱的倾向,以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提升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破解其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伟  
在我国全面而快速的社会转型期,受现代化的规律性客观因素与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影响,农村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之中。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援助和支持,迫切需要政策的落实、全社会的支持以及农民个体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为。如能将之置于"社区"这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操作单元,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的资源动员机制与社会服务递送机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家庭教育困境可望能有所突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事件应当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尽管实在主义、解释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教育研究分别指向物质、精神和变化的实在,但无法忽略"事件"在经验、观念和情境之教育研究中的涌现与价值。事件是在显现和创造运动中存在的绝对且普遍的差异、矛盾及生成,具有本体论意义。基于客观现象学,教育研究"朝向事件本身"就是拒斥事件的对象化,立足于事件本身,把其自身视作充分的、完全地显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定教育研究问题的条件,体现教育研究的动力、过程和特性。"朝向事件本身"的教育研究产生于具有绝对矛盾关系的"无",进行于"多元异质链接"的"事件场",表现为命名、解释、互动和超越的"介入",诞生尊重和挚爱事件的教育研究主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正>作为认识对象的家庭教育实际上一点也不复杂,它无非是由家长主导的指向子女的积极性干预。但对于作为实践主体的家长来说,家庭教育却是一个能令他们头疼甚而焦虑的事情。审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可以发现,其中固然有不得其法的困扰,但处于首位的并不在方法和技术方面,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纠结。且不说抱着认识的目的,仅仅为了纾解家长的心理纠结,我们也应该走进现实的家庭教育,指出其中的症结,言明其中的原理,如此或可启发家庭教育主体的理性运用。由于一切非技术之难必然关涉具体事情中的核心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从作为教育主体的父与母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理解我们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之难。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长德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的心血,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与此同时,部分家庭教育现状与结果却让人忧虑。例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终身学习。这种学习观认为,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倡导人类社会向学习化社会迈进。适应这个潮流,我国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对我国传统学习遗产的挖掘和对现代学习思想吸纳的基础上,努力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增元  刘宏伟  陆俞静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相比较而言,个人价值具有直接性、基础性、内在性和先天性,是最基本的"本体价值";社会价值作为一种"后天的事实",具有明显的后生性、外在性和间接性,是一种衍生价值和工具价值。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价值个体化的历史进步,现实越来越呼吁教学价值回归个体本真价值,澄清、确认和坚持这一历史进步是高等教育理论的历史责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二勇  周秀平  李健  
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保障家庭教育实施的基本制度保障。基于回溯性政策研究,在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构建基本规范到形成基本制度,走向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其政策实施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与建章立制,分别表现为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