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0)
- 2023(2532)
- 2022(2155)
- 2021(2003)
- 2020(1684)
- 2019(3873)
- 2018(3626)
- 2017(6972)
- 2016(3723)
- 2015(4170)
- 2014(4159)
- 2013(4033)
- 2012(3897)
- 2011(3517)
- 2010(3569)
- 2009(3165)
- 2008(3043)
- 2007(2749)
- 2006(2384)
- 2005(2176)
- 学科
- 济(14392)
- 经济(14367)
- 业(10125)
- 收入(7792)
- 管理(7171)
- 财(6775)
- 农(6326)
- 方法(6118)
- 企(6105)
- 企业(6105)
- 数学(5537)
- 数学方法(5473)
- 农业(4812)
- 学(4596)
- 中国(4465)
- 国民(4335)
- 国民收入(4178)
- 富(4031)
- 财富(4031)
- 分配(2719)
- 家(2673)
- 发(2496)
- 业经(2439)
- 贸(2367)
- 贸易(2366)
- 融(2359)
- 金融(2359)
- 土地(2340)
- 易(2320)
- 制(2290)
- 机构
- 大学(55497)
- 学院(53915)
- 研究(23608)
- 济(23266)
- 经济(22842)
- 管理(18817)
- 中国(16842)
- 理学(16299)
- 理学院(16030)
- 科学(15705)
- 管理学(15684)
- 管理学院(15586)
- 所(13213)
- 京(13173)
- 农(12690)
- 研究所(12335)
- 财(10635)
- 农业(10101)
- 中心(9769)
- 业大(9713)
- 院(8522)
- 北京(8509)
- 财经(8375)
- 江(7949)
- 范(7932)
- 科学院(7866)
- 师范(7847)
- 经(7792)
- 经济学(7767)
- 经济学院(7068)
- 基金
- 项目(39764)
- 科学(31113)
- 基金(30149)
- 家(29276)
- 国家(28580)
- 研究(26269)
- 科学基金(22871)
- 社会(17014)
- 社会科(16038)
- 社会科学(16029)
- 自然(15552)
- 基金项目(15517)
- 自然科(15164)
- 自然科学(15158)
- 自然科学基金(14878)
- 省(13808)
- 划(12934)
- 资助(12404)
- 教育(11155)
- 编号(9676)
- 重点(9430)
- 部(8873)
- 发(8379)
- 计划(8087)
- 科研(7924)
- 国家社会(7814)
- 创(7763)
- 成果(7740)
- 中国(7541)
- 创新(7361)
共检索到82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娜 Anne de Bruin
基于"收入-闲暇"模型和非一致同意假设,本文利用201.0年12 066位城镇和农村劳动年龄男女(6033对在婚夫妻)信息详细考察了家庭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夫妻全天时间利用模式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家庭中,夫妻间时间利用依然呈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家庭非劳动收入相对提升对夫妻间时间配置的影响亦存在遵从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的明显差异,且农村地区影响更甚。此外,家庭非劳动收入的相对增加显著拉大了夫妻家务时间利用性别距(time use gender gap),但工作时间利用性别距却显著收敛了。家庭非劳动收入相对提升并未显著改善中国夫妻间时间利用上的性别不平等,居民福利的性别差异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秀兰
居民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居民家庭夫妻之间的收入差异是了解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但却少有研究对此关注。本文采用CHNS2000年和2009年数据,对我国居民家庭夫妻间收入差异和全社会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发现夫妻间收入差距远大于全社会不同性别间收入差距,基于Mincer收入方程和Oaxaca分解实证法揭示了"门当户对"观念和"婚姻梯度"现象双重作用下夫妻间收入差距与全社会性别收入差异不同的形成机理,并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收入性别差异 婚姻梯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靳永爱 吴林峰
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偏好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重点探讨夫妻性别偏好一致性及类型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类型和二孩性别期望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在性别偏好上一致的比例(59%)略高于不一致的比例(41%);儿女双全偏好是主要的偏好类型,其次是无偏好,纯男或纯女孩偏好的比例相对较低。性别偏好一致的夫妻更可能在二孩生育计划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也更可能对二孩性别表现出一致的期望。夫妻性别偏好不一致不一定会降低家庭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因为即使偏好不一致,夫妻中任意一方存在性别偏好都会显著提高家庭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可能性。一致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夫妻中,对二孩性别的期望与丈夫的而非妻子的性别偏好更吻合。
关键词:
性别偏好 二孩生育计划 二孩性别期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踪家峰
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
关键词: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李丁
文章从家庭权力地位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入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开展的北京市夫妻配对抽样调查资料来考察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家庭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男性职业地位相对越高,夫妻双方幸福感越强,婆媳关系越好的趋势。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来看,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互效应仅仅存在于对丈夫幸福感的影响上。妻子职业地位相对丈夫更高的家庭,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都显著更低,婆媳关系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显著更差,妻子休闲娱乐满意度的下降和丈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的降低等因素都会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夫妻职业相对地位 主观幸福感 角色冲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运用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地区已婚男女调查资料,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来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夫妻冲突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姻生活不同时期夫妻冲突的发生率呈倒U字型曲线变化,但城市夫妇的争吵频率高于农村,夫妇纷争最少时期城市在老年阶段而农村则在新婚期,矛盾冲突高发期城市在婚后3~7年,农村则在8~13年。双方的同质性在回归模型中显示最大的解释力。家庭角色的合格、经济支配自由度及其相互信任对减少夫妻冲突具有积极影响,而生活压力大、发生争执时双方各不相让则更易使冲突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小纯 龙莹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中连续抽取的家庭为样本,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用公理化方法和福利评价法,对我国1988—2008年间家庭收入流动性水平与结构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估计出收入流动对中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和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同。绝对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收入流动性呈周期变动。绝对收入增长具有"马太效应",相对收入等级流动具有"粘性"。绝对收入流动降低了中长期的绝对收入不平等,但相对收入流动加剧了相对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宇辉 倪志良
利用CHIP2013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家庭收入结构,测算了家庭收入基尼系数和收入来源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收入结构存在异质性,工资性收入是最重要收入来源;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城市家庭小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不平等高于总收入不平等;家庭身份差异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相同条件下,城市家庭的收入比农村家庭高137%。均等化工资性收入,解除户籍歧视及户籍福利能够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问泽霞 张晓辛 牛利民
利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九省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大于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强。家庭工资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大的贡献,且其具有不平等促增的作用,家庭务农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不平等促减的作用,家庭补助收入加大了省内和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思根 张建平
作为购买决策主体,家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期,家庭内部的角色结构也在发生变迁。以三个中等城市家庭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决策的夫妻角色呈明显专门化,夫妻在决策不同阶段的感知影响力也不同。这一结果可能为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市场细分策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泽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构建夫妻二人家庭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丈夫和妻子退休对家庭消费福利水平的影响。我们发现,丈夫退休显著降低了家庭人均总收入,造成家庭总消费一定程度的下降,家庭耐用品存量显著下降了43.2个百分点,但夫妻双方退休都没有对各自热量和营养摄入造成显著且程度较大的影响。我们还发现丈夫退休显著增加了自身为家庭购买食品和为家人做饭的时间,夫妻之间存在时间分配上的相互替代,通过寻找价格更低的在家食品,并增加为家庭做饭的频率,保障退休后的消费福利水平。基于以上发现,本文为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待遇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休 闲暇 消费福利水平 夫妻二人家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林浩 陈梦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可能对家庭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以夫妻教育水平差距作为家庭地位差异的代理变量,排序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妻子教育水平相对于丈夫越高的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本文从城乡异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谈判机制"的存在性。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与生育率下降联系了起来,拓展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当前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
关键词:
夫妻博弈 生育率 家庭分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甫丽 蒋春燕 蒋昀洁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工作—家庭资源模型,考察员工与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对员工工作激情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两个时间点获取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对295对夫妻匹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一致性匹配时,员工工作激情与工作—家庭冲突匹配负向相关;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互补性匹配时,互补性匹配在水平上的不断升高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激情;自我效能感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与员工工作激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