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9)
- 2023(8132)
- 2022(6676)
- 2021(6376)
- 2020(5320)
- 2019(12580)
- 2018(12134)
- 2017(23850)
- 2016(12762)
- 2015(14645)
- 2014(14377)
- 2013(13894)
- 2012(12511)
- 2011(11066)
- 2010(11679)
- 2009(10615)
- 2008(10630)
- 2007(9663)
- 2006(8392)
- 2005(7909)
- 学科
- 济(55503)
- 经济(55438)
- 管理(35547)
- 业(34782)
- 方法(29263)
- 企(28506)
- 企业(28506)
- 数学(26985)
- 数学方法(26475)
- 中国(17530)
- 贸(15479)
- 贸易(15471)
- 易(15198)
- 农(13602)
- 财(13541)
- 出(11756)
- 制(10657)
- 业经(9759)
- 学(9595)
- 理论(8933)
- 融(8823)
- 金融(8822)
- 农业(8436)
- 银(8327)
- 银行(8316)
- 教育(8295)
- 口(8288)
- 出口(8286)
- 出口贸易(8286)
- 行(7957)
- 机构
- 大学(184756)
- 学院(180912)
- 济(81182)
- 经济(79484)
- 管理(71402)
- 研究(62089)
- 理学(61509)
- 理学院(60893)
- 管理学(59563)
- 管理学院(59242)
- 中国(47180)
- 京(39565)
- 财(37313)
- 科学(33332)
- 所(30221)
- 财经(29884)
- 中心(28041)
- 经(27405)
- 研究所(26955)
- 江(26743)
- 经济学(26716)
- 北京(25428)
- 农(25352)
- 业大(24253)
- 经济学院(24128)
- 范(22568)
- 财经大学(22552)
- 师范(22373)
- 院(22373)
- 州(20933)
- 基金
- 项目(119714)
- 科学(95738)
- 基金(89679)
- 研究(87618)
- 家(78442)
- 国家(77465)
- 科学基金(67325)
- 社会(57383)
- 社会科(54517)
- 社会科学(54502)
- 基金项目(45655)
- 省(44836)
- 自然(43545)
- 自然科(42670)
- 自然科学(42658)
- 教育(42459)
- 自然科学基金(41948)
- 资助(39135)
- 划(38009)
- 编号(34530)
- 部(27722)
- 成果(27399)
- 重点(26732)
- 创(24943)
- 教育部(24640)
- 国家社会(24425)
- 发(24313)
- 课题(24137)
- 大学(23925)
- 人文(23509)
共检索到277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哲
人口出生率是评价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针对十二五期间经济启暖过程中的人口出生率上扬现象,选取改革开放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人口出生率与家庭抚育成本之间的转移函数模型。旨在针对出生率的变革历程进行事后模拟与动态预测,对抚育成本类的影响因素加以归纳和辨识。转移函数模型结论证明:十一五期间出现的出生率短暂上扬并不能得以长期持续,家庭抚育成本的持续攀高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育意愿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而经济启暖带动就业市场的逐步活跃对出生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使中国人口出生率再度回归80年代以来的现代人口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坤 胡东婉 刘扬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学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尤为重要。以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82~2013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生育政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交互项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说明生育政策有效,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且生育成本社会化转移越多,人口出生率越高。从地区分组来看,东、中部地区的政策有效性更强。从门槛效应看,相对于低房价地区,高房价地区的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对于低文化水平群体,高文化水平群体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二孩”政策 成本社会化 政策评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晓龙 王自锋
利用收入法对我国2000—2017年间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之后对人力资本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人口出生率的作用为非线性,人力资本总体上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当人口出生率增加时负面作用减弱,当人口出生率降低时负面作用增强。利用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高会通过降低生育意愿、延缓生育进度降低人口出生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一
基于中国330个地/州级城市及4个直辖市所辖区/县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差分GMM估计及利用住房限购这一外生冲击识别了房价对人口出生率的因果影响。研究发现,当期房价和滞后一期房价的上涨显著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估计结果表明,从2007年至2012年,单纯由房价上涨而减少的出生人口总计约641万,平均每年减少出生人口约107万,约使每年新出生人口降低了6.3%。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房价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并非是由于房价过高所致,而是由于房价上涨过快所致。本文利用2010年开始在部分城市实施的住房限购这一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住房限购通过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对提高人口出生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住房限购使人口出生率提高了约1.6个千分点。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房价上涨既推迟了生育进度也降低了总的生育意愿。因此,就促进人口生育而言,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应着力于稳定房价及居民对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期,避免房价暴涨暴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意 王国军 赵小静
对我国而言,是否可以依赖社会保障水平来调整人口出生率,以及如何应用社会保障水平来调整人口出生率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1989—2010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人口出生率的数据,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社会保障水平是人口出生率格兰杰原因判断;结合此判断,建立了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显示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可有效降低人口出生率,并且在社会保障水平不变前提下,人口出生率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水平 人口出生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再贵
在具有内生增长的交叠世代模型框架内,本文考察了中国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经济增长和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本文假设个人为拥有孩子和老年期得到孩子的物质支持而感到满足,子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默契总起作用,进而证明提高企业缴费率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和代际转移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上升,而个人缴费对这三者没有影响。最后求解了能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并鼓励适当家庭养老保障的理想的企业缴费率区间。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人口出生率 内生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龙见 陈建伟 徐琰超
本文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消费者个体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纳入到Diamond(1965)的模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生育率内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生育具有抑制作用。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虑了人口出生率一阶滞后项、政府教育支出等变量的内生性,分析了人口出生率的动态演变。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出生率有显著的负作用。经验与理论保持了一致,这表明在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下,财政教育支出兼有降低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本文的研究为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战略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内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迭代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和隔代教养,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本文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通过两条渠道实现:延迟退休使老年时期收入增加,从而年轻时期储蓄压力减少,年轻人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用于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抚育子女,促使人口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使老年人用于隔代教养的时间减少,年轻人抚育子女的时间成本上升,促使人口出生率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大小对比。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或单调递减关系。本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通过隔代教养渠道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教养 人口出生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德
一 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与不适应 (一)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非洲赤道地区的社会中严格实行着产后性禁忌,在婴儿两岁左右可能断奶之前,禁止其母亲发生性行为。这种习俗扩大了生育的间隔,从而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产后性禁忌的实施是带强制性的,在当代人看来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但是,这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明 丁波鹦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出现显著下降,而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的居民工作时间波动增加可能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将中国城镇行业加权平均工作时间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当地人口出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工作时间对出生率存在交互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出生率的负向冲击就越被削弱,即收入水平对劳动闲暇具有一定补偿作用。构建工具变量“经济地理偏离度”、去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基于SYS-GM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结论。异质性检验则发现无论城镇男性或女性居民平均工作时间的增加都会负向冲击当地人口出生率。相关部门应在保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工时制度,保障职工拥有充足劳动闲暇,并对家庭生育予以必要的支持辅助,避免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晋良花 章琴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来源,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情况,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构建了13个指标以综合反映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年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生率越低。最后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差异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 经济发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 李正彪
基于Basso等人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扩展解析了出生率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口出生率、年龄结构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口出生率、年龄结构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一结论在改变因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增加多种估计方法时仍然成立,符合"老年安全假说";(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较弱的地区,人口出生率、年龄结构则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这与该地区人力资本稀缺有关。因此,在推进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增加产品供给和优化网点布局,以满足人口条件变动对金融服务的各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