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1)
2023(12242)
2022(10487)
2021(9390)
2020(8112)
2019(18795)
2018(18527)
2017(35522)
2016(19222)
2015(21995)
2014(22316)
2013(22077)
2012(20931)
2011(19356)
2010(19643)
2009(18699)
2008(18467)
2007(16885)
2006(15046)
2005(13860)
作者
(57772)
(48898)
(48649)
(46541)
(31030)
(23257)
(22054)
(18982)
(18288)
(17272)
(16877)
(16374)
(15803)
(15557)
(15494)
(15068)
(14506)
(14275)
(14193)
(13957)
(12293)
(12116)
(11710)
(11203)
(11080)
(11067)
(10736)
(10718)
(9810)
(9546)
学科
(100492)
经济(100372)
管理(58231)
(52674)
(43051)
企业(43051)
方法(38075)
数学(33485)
数学方法(33206)
(23540)
(22994)
中国(22665)
地方(21672)
(20187)
(20011)
业经(19094)
(15559)
贸易(15553)
(15047)
农业(14777)
(14379)
(14220)
金融(14216)
(14055)
银行(14025)
地方经济(13956)
环境(13937)
(13392)
(13237)
(13118)
机构
大学(292281)
学院(289939)
(132228)
经济(129624)
管理(108854)
研究(103534)
理学(92754)
理学院(91702)
管理学(90273)
管理学院(89731)
中国(78670)
(61538)
(61303)
科学(60553)
(53174)
(48966)
财经(48161)
研究所(47822)
中心(46793)
(45344)
(43428)
经济学(42295)
业大(41715)
北京(38916)
农业(38284)
经济学院(37850)
(36847)
(36704)
师范(36512)
财经大学(35438)
基金
项目(185701)
科学(146231)
基金(136145)
研究(135372)
(119323)
国家(118033)
科学基金(99940)
社会(88483)
社会科(83867)
社会科学(83839)
基金项目(71812)
(71289)
自然(62821)
教育(61361)
自然科(61277)
自然科学(61257)
自然科学基金(60181)
(60009)
资助(55668)
编号(53727)
成果(44623)
(42280)
重点(42233)
(40741)
(37972)
(37935)
国家社会(37325)
课题(37313)
教育部(36392)
创新(35702)
期刊
(154506)
经济(154506)
研究(90012)
中国(58799)
(49183)
学报(44646)
(44635)
科学(41863)
管理(40720)
大学(34044)
学学(32361)
农业(29280)
(27902)
金融(27902)
财经(25239)
教育(25121)
经济研究(24900)
技术(24596)
业经(22169)
(21828)
问题(20097)
技术经济(16072)
(15980)
(15783)
理论(15137)
世界(14697)
统计(14567)
国际(14127)
(13862)
实践(13317)
共检索到449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继  
研究目的:基于对家庭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之内在机理的分析,提出完善家庭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制度的相关建议。研究方法:法经济学分析法。研究结果:用法经济学分析法有效地分析了家庭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制度的内在机理,并据此提出了家庭承包地流转价格形成制度的完善建议。研究结论:零星流转价格形成制度应沿袭"当事人自由协商定价"的现行规定,而规模流转价格形成制度应规定为由承包户委托中介机构与受让方协商定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帅晓林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其目的是使外在的潜在利润内部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均逐渐递减,农民在潜在外部利润和获利机会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承包地流转,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种承包地流转制度极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循。虽然制度变迁是制度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社会博弈过程,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承包地流转发展完善期间应居于主导地位,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利根  丁火平  梁亚荣  
运用法经济学理论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博弈分析、法律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表明,在现有法律规定下,配置集体建设用地的成本高昂,农民集体和政府、政府和用地者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是“非自愿”的合作解。因此,应当供给新法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宇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地流转中存在强制流转、农地非农化、流转期限较长、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流转。本文用制度变迁理论、地租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风险理论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司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性基础,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让农村土地承包时限逐步从长期不变转化成为长久不变,切实的保障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为集体所有制,加之家庭承包所建立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的特殊国情,有效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家庭承包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怎样在市场化环境中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涵盖了一系列实践与理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探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汪军民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发包权配置存在着缺陷,将发包权配置给主体模糊的发包人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现行制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配置存在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应当对静态的、绝对的土地权利配置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不合理的土地权利配置导致了抛荒现象,而抛荒现象的经济原因在于:农户的抛荒成本低,责任小。政府实施减免农业税费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实现农户盈利(增收),促进农户放弃抛荒的根本措施不应当在农户的成本上下功夫,而在于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向南  吴群  
研究目的:利用经济学收益成本分析的思路,揭示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动机的主要因素及其后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部门调查和农户调查相结合。研究结果: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收益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能力、非农就业选择、集体经济组织发育及流转期限等,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细碎化、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基层组织介入不够、流转后的社会保障不足、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及农产品安全等。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应重点帮助提高农户流转后的收益水平,并有效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友生  张红宇  
一、中国农地制度安排:历史总结 强制性制度变迁曾经是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 1979年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经历了两次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供给的行为主体——政府意愿判断,两次制度安排的初衷都在于提供一种过去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利益。第一次制度安排的结果是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变成了农民所有,实现了土地的私有私营,第二次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甲樱  李中  李祎萌  丁燕  唐小平  
产权清晰、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被视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农村承包地确权是保障土地承包稳定的重要抓手。承包地确权政策、实施及对承包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承包农户土地利用细分为农村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三类行为,纳入地权安全、土地权益、地权明晰和土地面积分析框架,阐释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机制,利用吉林、河北、湖南、重庆4省(市)承包农户跟踪调查形成的2017和2020年2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的理论机制不强,而基于实地调查的多视角经验分析也未证实承包地确权对农村土地租金、转让农村土地面积、新增农业机械投资、土地整治有十分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要准确把握确权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承包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强化承包地确权的经费支持、做好技术支持和土地流转服务、消除扩大农业生产投资束缚、有效治理土地确权流转后可能发生的产权“垄断”问题,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玉  殷柏尧  葛小娥  
一、实行农地流转是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全国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但这种以均田制为特征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地承包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农地经营的小规模化。随着一些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非农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小规模经营土地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由于耕种农地的效益相对低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部分承包户不愿耕种农地而抛荒或粗放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朝国  郝妩阳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宝亮  邓宏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曾坚  卢露  
运用芝加哥学派的成本—收益分析手段,对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进行了相关的法经济学分析,并通过考察信访制度成本—收益状况,对信访制度的实效性进行论证,同时,解析信访被高频度选用的原因。援用诺斯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信访制度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访制度的改革应当走诱致性制度变迁道路的观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廷华  
由于作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法律必须为版权提供保护以激励创作积极性。但版权制度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可能造成作品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利益平衡的考虑,必须利用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对著作人的版权设置必要的限制,以纠正由于交易成本过高、正外部性和反公地悲剧等因素引起的市场失灵,确保版权合理使用带来的收益大于著作权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理论界在探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原由时,强调剩余权利的重要性。本文基于间接定价理论认为,之所以要实行家庭承包制,一是把剩余权利界定给农民,可以形成足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因为农业管理劳动和生产劳动的交易效率都不高,实行无分工的组织可以避免内生高昂的交易费用;三是具有路径依赖的可选择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