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18)
- 2023(21738)
- 2022(18509)
- 2021(17423)
- 2020(14533)
- 2019(33312)
- 2018(32909)
- 2017(62621)
- 2016(34233)
- 2015(38389)
- 2014(38243)
- 2013(37870)
- 2012(34713)
- 2011(31652)
- 2010(31965)
- 2009(29528)
- 2008(29182)
- 2007(25791)
- 2006(22840)
- 2005(20346)
- 学科
- 济(136215)
- 经济(136037)
- 业(96619)
- 管理(95210)
- 企(73571)
- 企业(73571)
- 方法(59778)
- 农(53464)
- 数学(52400)
- 数学方法(51594)
- 中国(38495)
- 财(35613)
- 农业(35337)
- 业经(33327)
- 学(30572)
- 制(30441)
- 贸(26366)
- 贸易(26351)
- 易(25712)
- 地方(25155)
- 银(22630)
- 银行(22548)
- 理论(21627)
- 行(21548)
- 体(21179)
- 融(21093)
- 金融(21089)
- 技术(20898)
- 务(20826)
- 财务(20733)
- 机构
- 大学(490328)
- 学院(488391)
- 济(196435)
- 经济(192344)
- 管理(185642)
- 研究(171576)
- 理学(160809)
- 理学院(158927)
- 管理学(155791)
- 管理学院(154909)
- 中国(129430)
- 科学(108238)
- 京(105059)
- 农(100455)
- 财(90338)
- 所(88402)
- 业大(80934)
- 研究所(80763)
- 农业(78302)
- 中心(77311)
- 江(72116)
- 财经(71455)
- 北京(66286)
- 经(65269)
- 范(63779)
- 师范(63028)
- 院(61203)
- 经济学(59445)
- 州(57483)
- 经济学院(53440)
- 基金
- 项目(333770)
- 科学(260722)
- 基金(242541)
- 研究(237481)
- 家(215721)
- 国家(213802)
- 科学基金(180588)
- 社会(150273)
- 社会科(142204)
- 社会科学(142164)
- 省(129458)
- 基金项目(127227)
- 自然(118722)
- 自然科(115964)
- 自然科学(115929)
- 自然科学基金(113874)
- 划(109891)
- 教育(108719)
- 资助(100580)
- 编号(94927)
- 成果(77912)
- 重点(75576)
- 部(73639)
- 发(70716)
- 创(68827)
- 课题(66292)
- 创新(64421)
- 科研(64102)
- 国家社会(62627)
- 教育部(62239)
- 期刊
- 济(217564)
- 经济(217564)
- 研究(142598)
- 中国(99606)
- 农(97136)
- 学报(88884)
- 科学(78353)
- 财(68673)
- 大学(66902)
- 管理(66548)
- 农业(65865)
- 学学(63440)
- 教育(52455)
- 融(45017)
- 金融(45017)
- 技术(39899)
- 业经(37869)
- 财经(35237)
- 经济研究(34314)
- 业(33737)
- 经(30263)
- 问题(28966)
- 版(26912)
- 业大(24470)
- 科技(24272)
- 图书(24005)
- 世界(22688)
- 技术经济(22675)
- 贸(22096)
- 统计(21941)
共检索到727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万龙
本文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 ,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 ,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晓斌 夏厚俊 胡振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是个连续过程,变迁中引发的问题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源于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从制度环境的变迁入手,对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变迁。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制度环境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文辉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魏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蒋琳琦
一、导言 农村农作制度由集体化向家庭承包经营的转变,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巨大增长,与此同时,农作制度这一巨变显然又打破了原先制度结构的均衡状态。在长期的集体化农作制度下,农村政治、经济和有关社区生活的各项制度都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些制度都已基本定型,与农作制度一起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形成了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军
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文章首先回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过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其次,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探究了目前产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从短期完善与修正现有供给制度、中期理顺供给制度的传输途径与供应形式、长期集中根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壁垒的动态对策。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路径依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月霞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农村公共产品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文强
农村改革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早已远远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范围,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应用1999—2010年5次17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地理条件、人均GDP、非农产业比例等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变量是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中央"不得调地"的正式规则进一步决定了中国农地调整制度的演进方向,特别是中央正式规则的渐进性实施特征是导致不同地区出现"千差万别"的土地调整制度的重要原因。进行土地确权(如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有助于减少土地调整,增进地权稳定性。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地权稳定性 土地证书 制度变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定洋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国家治理转型、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安排变革,变迁的逻辑是供给主体呈现多元项辨证发展,筹资制度体现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重要区别,决策制度要求由集权的"自上而下"向民主的"自下而上"决策转变,生产管理制度反映由"自我生产管理"向"公共生产管理"发展。
关键词: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变迁 实质与逻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康金莉
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形势恶化,传统金融制度失衡,形成对新式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洋义赈会在河北试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成功将西方信用合作制度移植到中国本土,为以后全国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解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历程。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农村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而其成功的供给制度安排亦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信用合作 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丰雷 任芷仪 张清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是农民创造与政府作用互动的成果。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国家对农民的制度变迁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初期给予农民探索空间,扩大制度可选择集;中期与农民互动,积极主动"调适"并协调冲突,努力达成改革共识;后期从多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中"择优",进而上升、固化为正式规则并加速推广。有限理性的个体与不完全信息的政府通过上下良好的互动,共同探索找到"共赢"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制度变迁。这项改革的成功可以提供以下启示:进一步给予农民谈判权和参与权;允许讨论和争论,将多样化的信息反馈至中央;需要考虑对国家治理方式和"赶超战略"作出根本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延春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其在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低效率,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困境。而要破解这种困境,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困境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开文
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反观与思考冯开文1978年之后,一场以诱致性为主要特色的制度变迁①在中国农村悄然地发生了。这场变迁体现出了一些与改革开放以前截然不同的重要特点,也蕴含着一系列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一变迁的突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