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2)
2023(13415)
2022(11469)
2021(10746)
2020(8960)
2019(20515)
2018(20355)
2017(38839)
2016(21316)
2015(24089)
2014(24306)
2013(24246)
2012(22753)
2011(20738)
2010(21348)
2009(20337)
2008(20647)
2007(19056)
2006(17130)
2005(15732)
作者
(62239)
(52743)
(52324)
(50031)
(33151)
(25291)
(23836)
(20225)
(19822)
(18779)
(17804)
(17742)
(16675)
(16647)
(16610)
(16234)
(16007)
(15255)
(15209)
(15136)
(13314)
(13018)
(12772)
(12097)
(11917)
(11916)
(11896)
(11592)
(10717)
(10546)
学科
(91809)
经济(91674)
(68012)
管理(62313)
(51236)
(46860)
企业(46860)
方法(35878)
农业(33847)
数学(30567)
数学方法(30250)
业经(25867)
(25537)
中国(24547)
(24025)
(18524)
地方(18415)
(17400)
贸易(17392)
(16961)
(16196)
银行(16168)
(16078)
(15411)
(14636)
金融(14632)
(14202)
理论(14123)
(13795)
财务(13760)
机构
学院(314868)
大学(314151)
(133033)
经济(130112)
管理(120194)
研究(106487)
理学(102354)
理学院(101254)
管理学(99688)
管理学院(99087)
中国(84010)
(67904)
(66081)
(64871)
科学(62694)
(54169)
农业(51996)
中心(51007)
(50989)
财经(49610)
业大(49463)
研究所(48334)
(44793)
(41713)
北京(41517)
师范(41363)
经济学(40552)
(39689)
(36896)
经济学院(36512)
基金
项目(199731)
科学(156966)
研究(150530)
基金(144420)
(125121)
国家(123652)
科学基金(105107)
社会(96765)
社会科(91223)
社会科学(91195)
(78852)
基金项目(76009)
教育(68393)
(65071)
自然(64773)
自然科(63185)
自然科学(63165)
编号(63057)
自然科学基金(62077)
资助(57984)
成果(53065)
(45449)
重点(44683)
(43688)
课题(42795)
(41879)
(41354)
国家社会(39989)
(39285)
教育部(38891)
期刊
(159654)
经济(159654)
研究(95863)
(70935)
中国(68322)
(51950)
学报(48957)
农业(47669)
科学(44987)
管理(41257)
大学(38229)
学学(35961)
教育(34181)
(34041)
金融(34041)
业经(30313)
技术(26096)
财经(25175)
(23250)
问题(22289)
经济研究(22241)
(21603)
(18193)
世界(16954)
图书(16429)
农村(16236)
(16236)
技术经济(15727)
农业经济(15591)
(15448)
共检索到491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月霞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治泰  王丽英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制 ,以一种更高级形式———农场制和公司制取代之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万龙  
本文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 ,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 ,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理论界在探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原由时,强调剩余权利的重要性。本文基于间接定价理论认为,之所以要实行家庭承包制,一是把剩余权利界定给农民,可以形成足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因为农业管理劳动和生产劳动的交易效率都不高,实行无分工的组织可以避免内生高昂的交易费用;三是具有路径依赖的可选择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方红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也遇到家庭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基于增收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文强  
农村改革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早已远远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范围,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小玉  
本文通过对冀西北县域村庄农村经纪人的个案研究,从市场客观需求和制度现实供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经纪人产生的逻辑。农村经纪人受自身局限、乡村熟人社会约束和市场不稳定性的影响,面临利益分享机制失衡、组织化程度较低、资金融通渠道不畅等多重困境。应从农村经纪人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农村经纪人组织化和农村信贷政策改革等角度入手,为家庭承包制下农村经纪人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有力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焕春  肖成清  
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调查与思考张焕春,肖成清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可是,这些已不再从事务农或主要不再从事务农的农民,虽身在工厂、城镇,却仍与土地保持若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而把土地作为唯一的社会保障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瑞荣  刘日志  
文章对万安县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卿  
中共中央、国务院从1993年起,先后发出四个文件,反复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近期中央再次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农村土地承包期都要无条件地延长30年不变,两田制不要再搞了,已经搞了的要认真整顿,机动地原则上不留等。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稳定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众  
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包产到户的情况,着重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安徽"责任田"实践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安徽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搭建包产到户思想与实践在前30年和后40年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责任田"实践是家庭承包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先声,并为家庭承包制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一定程度上的干部储备。家庭承包制在安徽的成功,既有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也有各级干部的坚持。在宏观层面,则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其提供了坚定的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烈  
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是一种递进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从家庭承包制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变革向农业再生产过程变革的递进;是确立农民作者生产主体向确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递进;是农业增产向农业增值的递进;是农村经济增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递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魏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