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3)
2023(16051)
2022(13526)
2021(12682)
2020(10395)
2019(23384)
2018(22866)
2017(44081)
2016(23192)
2015(25619)
2014(24517)
2013(23663)
2012(21116)
2011(18825)
2010(18728)
2009(17490)
2008(16435)
2007(14430)
2006(12606)
2005(11000)
作者
(60516)
(51093)
(50585)
(48078)
(31874)
(24249)
(22741)
(19734)
(19359)
(17839)
(17229)
(17138)
(15688)
(15464)
(15428)
(15403)
(15112)
(14854)
(14494)
(14375)
(12307)
(12250)
(12123)
(11824)
(11383)
(11362)
(11178)
(10954)
(10034)
(9914)
学科
(90557)
经济(90417)
(71917)
管理(65107)
(51463)
(50117)
企业(50117)
方法(36125)
农业(34369)
数学(31922)
数学方法(31469)
业经(26407)
(25142)
中国(24590)
(22255)
地方(17816)
(16888)
贸易(16880)
(16523)
(15878)
(14740)
财务(14690)
财务管理(14651)
(14625)
(14461)
银行(14449)
(14203)
技术(14054)
企业财务(13861)
环境(13830)
机构
学院(311679)
大学(305545)
(130275)
经济(127740)
管理(122800)
理学(106538)
理学院(105498)
管理学(103672)
管理学院(103092)
研究(98754)
中国(76988)
(61958)
(61602)
(60277)
科学(57030)
中心(48683)
业大(47888)
财经(47554)
农业(46968)
(46553)
(46501)
(43425)
研究所(41859)
(40338)
师范(39986)
经济学(39618)
北京(37333)
(36610)
经济学院(35701)
(35449)
基金
项目(216120)
科学(172451)
研究(165028)
基金(157958)
(136152)
国家(134641)
科学基金(117259)
社会(107573)
社会科(101644)
社会科学(101620)
(85615)
基金项目(83505)
教育(75916)
自然(72592)
自然科(70892)
自然科学(70874)
(70387)
自然科学基金(69577)
编号(68433)
资助(61957)
成果(54519)
(48564)
重点(48163)
(47409)
(46309)
(46261)
课题(46076)
国家社会(45050)
创新(43131)
教育部(42399)
期刊
(147856)
经济(147856)
研究(88918)
(65534)
中国(63757)
(47066)
农业(44476)
学报(43939)
管理(42899)
科学(42404)
大学(36057)
学学(34198)
教育(33958)
(31296)
金融(31296)
业经(30802)
技术(27627)
财经(22929)
经济研究(21318)
(21195)
问题(20104)
(19680)
(16986)
世界(15813)
农村(15642)
(15642)
农业经济(15330)
科技(14217)
经济问题(14011)
技术经济(13930)
共检索到460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小玉  
本文通过对冀西北县域村庄农村经纪人的个案研究,从市场客观需求和制度现实供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经纪人产生的逻辑。农村经纪人受自身局限、乡村熟人社会约束和市场不稳定性的影响,面临利益分享机制失衡、组织化程度较低、资金融通渠道不畅等多重困境。应从农村经纪人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农村经纪人组织化和农村信贷政策改革等角度入手,为家庭承包制下农村经纪人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有力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苗月霞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文强  
农村改革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早已远远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范围,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治泰  王丽英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制 ,以一种更高级形式———农场制和公司制取代之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方红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也遇到家庭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基于增收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少安  刘明宇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法试图在维持农地产权不清晰的状态下实现公平与效率是不可能的。政府应当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解卸土地的保障职能,还农民以土地所有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焕春  肖成清  
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调查与思考张焕春,肖成清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可是,这些已不再从事务农或主要不再从事务农的农民,虽身在工厂、城镇,却仍与土地保持若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而把土地作为唯一的社会保障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颖  赵珩  Peter Ho  
本文以产权为视角,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前至今的草原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产权是否明晰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制度形式而非制度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草原承包制施行中存在的不足。虽然草原承包制明晰产权在初期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牧民生活水平,然而忽视功能推行草原承包制则会引发草原管理问题。本文从制度功能的独特视角探讨产权明晰,分析中国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草原管理政策提供帮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忠  魏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一涛  
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是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存在骨干教师减少与流失、教师年龄老化、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培训效果不佳、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困境。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建立起高效公平的教育管理体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万龙  
本文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 ,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 ,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阳  胡继亮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大才  
当前承包土地的权利正在走向两个极端 :一方面 ,农民的承包权利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 ,有一部分农民的承包权利却极度膨胀。我们在看到土地承包权利被侵蚀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承包权利在少部分农民中膨胀的现象。如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利和义务是目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承包土地权利膨胀的表现、再阐述了土地承包权利膨胀的危害和根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土地权利和义务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