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01)
2023(15322)
2022(13141)
2021(12153)
2020(10259)
2019(23366)
2018(22769)
2017(43628)
2016(23704)
2015(26526)
2014(26034)
2013(25572)
2012(23239)
2011(20891)
2010(20990)
2009(19155)
2008(17695)
2007(15301)
2006(13344)
2005(11522)
作者
(69384)
(57463)
(57113)
(54078)
(36331)
(27742)
(25966)
(22547)
(22030)
(20325)
(19662)
(19315)
(18079)
(17945)
(17771)
(17709)
(17598)
(17034)
(16356)
(16302)
(14498)
(13979)
(13964)
(13055)
(12985)
(12765)
(12694)
(12639)
(11520)
(11424)
学科
(86313)
经济(86208)
(64337)
管理(64336)
(53369)
企业(53369)
方法(40851)
数学(35704)
数学方法(35338)
中国(28697)
(27396)
金融(27395)
(25591)
银行(25518)
(24616)
(24111)
(23784)
业经(20323)
(20201)
地方(18882)
(18261)
(17159)
贸易(17147)
理论(16735)
(16702)
农业(16610)
(15808)
财务(15745)
财务管理(15720)
企业财务(14992)
机构
大学(327485)
学院(326208)
管理(127620)
(126148)
经济(123388)
理学(111590)
理学院(110345)
研究(109737)
管理学(108315)
管理学院(107773)
中国(85010)
科学(70993)
(69149)
(60500)
(56719)
(55605)
业大(54486)
研究所(51506)
中心(51282)
农业(47990)
财经(46474)
(45886)
北京(43265)
(42391)
(41989)
师范(41441)
(39502)
经济学(38021)
(37944)
技术(35584)
基金
项目(233100)
科学(181076)
基金(167857)
研究(165446)
(149434)
国家(147914)
科学基金(125400)
社会(102799)
社会科(97511)
社会科学(97481)
(92208)
基金项目(90123)
自然(83697)
自然科(81744)
自然科学(81718)
自然科学基金(80255)
(77892)
教育(76182)
资助(68641)
编号(67006)
成果(53134)
重点(52572)
(50212)
(49376)
(49310)
课题(46126)
创新(45975)
科研(45150)
计划(43863)
大学(43002)
期刊
(128954)
经济(128954)
研究(92560)
中国(61020)
学报(60131)
(54381)
科学(51711)
大学(44451)
管理(44072)
学学(42160)
(41323)
(38663)
金融(38663)
农业(37127)
教育(36961)
技术(26199)
财经(22073)
业经(21395)
经济研究(21180)
(19188)
(18808)
科技(17296)
问题(16634)
业大(16368)
图书(16336)
(16316)
理论(15993)
实践(14773)
(14773)
技术经济(14486)
共检索到466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昇轩  
本文构建金融素养度量体系,运用2010—2011年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形成以及已婚人群中配偶对个人金融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偶的学历和风险偏好直接显著影响个人金融素养,配偶学历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高,个人金融素养越高。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理财建议和家庭分工在配偶学历和个人金融素养之间存在多重遮掩效应。家庭分工在配偶风险偏好与个人金融素养之间也存在遮掩效应。而配偶计算能力完全通过家庭分工间接影响个人金融素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时,个人金融素养、配偶的学历、风险偏好和计算能力显著影响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本文研究了配偶对居民金融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家庭金融素养提升的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姿  罗荷花  
运用2014年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会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房产、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性金融资产、家庭总资产及净资产。通过比较估计系数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房产、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影响较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房产在家庭总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占比极高。通过基于样本分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在区域、家庭总资产规模、户口以及年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而通过对金融素养的构成分类分析,发现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嫚琪  张立  
本文通过研究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开展实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问卷的相关数据来研究影响金融素养的因素以及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整体水平不高;金融素养得分越高的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种类越多;金融素养的得分和金融资产的持有与否是呈现正比例关系的。建议从提升金融教育、提高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程度及提升金融产品丰富度三个方面来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使居民更好、更全面地进行理财规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宏玮  闫新华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从区分金融素养的不同构成维度发现,金融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研究还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金融可得性和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金融素养和家庭消费理论,对于激发和释放城镇家庭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孟宏玮  闫新华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中的极大似然法,构建了金融素养综合指数,以此来全面反映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素养、家庭杠杆率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还可以带动家庭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并且,与城镇家庭相比,金融素养的提升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家庭债务杠杆率途径,促进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金融素养有助于居民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实质,基于良好的金融态度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在全国范围内探究金融素养对家庭收入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素养指标,考虑到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以同社区平均金融素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结论:金融素养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异质性分析表明,乡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西部地区居民相比其他地区居民从金融素养提升中获得的收益更高,为提高居民收入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佩  孙立娟  
金融健康是家庭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并使用工具变量法研究户主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部分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意外保障管理得分较高,日常收支管理和养老保障管理处于及格线水平,但流动资金管理较差,通过等权重法计算的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抗风险能力不够;(2)户主金融素养会对家庭金融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户主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越高,但这种影响只在女性户主家庭中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多措并举提高家庭社保参保率,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靖远  于文成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以及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可视化共同富裕目标,并深入挖掘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对于家庭富裕程度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家庭间的富裕程度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形影响;从众投资与理性投资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富裕程度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监管在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间富裕程度差异的影响中发挥减缓其非线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应对数字化发展浪潮,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德锋  严伟祥  刘志友  
我国消费信贷大幅增长促进消费的同时,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开始显现。本文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差异。结论表明:(1)收入越低的群体,家庭金融脆弱性越大;(2)提高金融素养能减轻家庭金融脆弱性,其中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明显;(3)年龄、学历、婚姻、房产比重、商业资产比重、家庭规模、子女人数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影响为正,而家庭净资产和成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负。因此,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借贷对于平滑家庭支出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造成不成熟借款者的债务累积。鉴于家庭金融素养异质性较大,且不同借贷类型的利率差异会对家庭债务成本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家庭负债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金融素养家庭的贷款渠道、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研究发现,金融素养的提高对家庭贷款获取方面有促进作用,但对家庭组合贷款中短期贷款占比没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的提高有效降低了家庭综合贷款利率;随着金融素养的提高,家庭购房贷款中银行贷款占比明显增加,从正规渠道(银行)获得贷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贷款的利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华山  吕文慧  张运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家庭中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发现:首先,家庭未婚成员人数的增加显著地提高了家庭储蓄率。其次,分性别研究表明,尽管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都有正向影响,但未婚男性的影响程度比未婚女性更大。进一步分年龄段的研究表明,家庭为未婚成员所作的储蓄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16-30岁、31-40岁未婚男性和16-30岁未婚女性人数都对家庭储蓄率有正向影响,其余年龄段的未婚成员人数对家庭储蓄率无显著影响。最后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未婚家庭成员人数对低储蓄率家庭的影响更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艾静怡   彭希哲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劳动力数量与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而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上述挑战。本文基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经验,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考察长护险对失能人群家庭成员劳动供给的外溢性影响。结果发现,长护险会使失能老人子代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升7.9个百分点,同住比例显著下降7.1个百分点,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子代女性中,而对失能老人配偶的劳动参与率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失能老人子代更易受替代效应影响,而失能老人配偶更易受收入效应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护险改善了失能老人配偶在闲暇和健康方面的福利;还从多个方面增强了代际之间联系,弥补了同住比例下降带来的陪伴缺失。本文为全面评估长护险的总体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静波  郭福春  
运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混合面板数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分析范式”,选取金融素养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幸福感与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幸福感对储蓄、风险资产呈显著正向影响,对房产占比呈显著负向影响;且在城乡、区域、收入差异方面存在异质性;同时金融素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发展阶段将幸福感因素纳入投资者教育、金融服务、公共政策的考虑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