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0)
- 2023(18070)
- 2022(15581)
- 2021(14476)
- 2020(12120)
- 2019(27195)
- 2018(26941)
- 2017(51653)
- 2016(28204)
- 2015(31219)
- 2014(30603)
- 2013(30060)
- 2012(27475)
- 2011(24750)
- 2010(24630)
- 2009(22693)
- 2008(21833)
- 2007(19234)
- 2006(16848)
- 2005(14314)
- 学科
- 济(107089)
- 经济(106954)
- 业(81258)
- 管理(75098)
- 企(59302)
- 企业(59302)
- 农(49398)
- 方法(46935)
- 数学(40745)
- 数学方法(40293)
- 农业(32798)
- 中国(28114)
- 业经(27662)
- 财(26794)
- 学(24895)
- 地方(20935)
- 制(20911)
- 贸(20509)
- 贸易(20500)
- 易(19967)
- 技术(17816)
- 理论(17173)
- 银(16746)
- 银行(16669)
- 环境(16504)
- 务(16467)
- 财务(16399)
- 财务管理(16366)
- 行(15868)
- 和(15618)
- 机构
- 学院(394052)
- 大学(391886)
- 济(153368)
- 管理(152428)
- 经济(150174)
- 研究(133505)
- 理学(133439)
- 理学院(131930)
- 管理学(129455)
- 管理学院(128767)
- 中国(97978)
- 农(88534)
- 科学(87396)
- 京(81836)
- 业大(69878)
- 农业(69153)
- 所(68485)
- 财(67122)
- 研究所(63121)
- 中心(61248)
- 江(56855)
- 财经(54635)
- 范(51627)
- 师范(51003)
- 北京(50353)
- 经(50055)
- 院(47481)
- 州(45787)
- 经济学(45337)
- 农业大学(44250)
- 基金
- 项目(279488)
- 科学(217947)
- 基金(201930)
- 研究(199138)
- 家(179756)
- 国家(178020)
- 科学基金(150625)
- 社会(125129)
- 社会科(118155)
- 社会科学(118122)
- 省(110613)
- 基金项目(107746)
- 自然(99703)
- 自然科(97381)
- 自然科学(97351)
- 自然科学基金(95624)
- 划(93119)
- 教育(90531)
- 资助(81751)
- 编号(81090)
- 成果(64602)
- 重点(62810)
- 部(60690)
- 发(60060)
- 创(58460)
- 课题(55077)
- 创新(54536)
- 科研(53988)
- 计划(52445)
- 国家社会(51341)
- 期刊
- 济(166642)
- 经济(166642)
- 研究(108615)
- 农(86854)
- 学报(73578)
- 中国(72835)
- 科学(63871)
- 农业(58995)
- 大学(54673)
- 学学(52104)
- 管理(50807)
- 财(48981)
- 教育(41201)
- 融(33820)
- 金融(33820)
- 业经(32970)
- 技术(30565)
- 业(29111)
- 财经(25638)
- 经济研究(25622)
- 问题(22757)
- 版(22150)
- 经(21969)
- 业大(20871)
- 科技(20784)
- 图书(19057)
- 技术经济(17702)
- 理论(17368)
- 农业大学(17331)
- 世界(17164)
共检索到560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洋 丁士军 陈玉萍
基于家庭发展能力框架构建农户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期数据,通过交互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工作时间、教育支出和保险支出衡量的内生动力均会对农户脆弱性产生影响,其中工作时间、保险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然而教育支出由于“因学致贫”在短期内反而会增加农户脆弱性,中长期(4年)才能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宏观环境主要代表的政策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脆弱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中国的防贫治理需要双管齐下,从激发内生动力和维持帮扶政策两个方面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警惕农户“因学致贫”和“因学返贫”现象,普及农村成年劳动力和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覆盖以及重点关注负担期和空巢期的农户脆弱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杨 张克云
农村家庭脆弱性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自脆弱性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不断增多,我国对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而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家庭层面的脆弱性研究上更是凤毛麟角。当前农村家庭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农村家庭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其评价和测量指标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农村家庭 脆弱性 贫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恒周 牛坤在 谭荣辉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燕 冯兴元 李睿君
促进农村家庭生计可持续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基于CFPS两期整合数据考察正规借贷对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指数集中在-0.459~0.225之间,整体脆弱性水平较低。相较于非正规借贷家庭,正规借贷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更低。房屋正规借贷高额度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较高,而非房屋正规借贷高额度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水平较低,这两类农村家庭的低额度正规借贷组中有很大部分家庭的生计可持续能力很高。回归结果表明,正规借贷额度每提高1个单位,农村家庭的生计脆弱性指数降低12.1个百分点。相较于房屋正规借贷额度,非房屋正规借贷额度的提高对农村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降低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房屋正规借贷和非房屋正规借贷额度的提高均可通过促进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非农化的转型进而降低其生计脆弱性,但房屋正规借贷在该机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更大。据此提出引导农户合理使用正规借贷资金,开发“房贷+”金融产品,细化农村金融帮扶策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贞 何婷婷 王森
降低金融脆弱性对宏观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构建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运用工具变量法(IV Ordered 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降低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根据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金融素养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秦小迪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席华
贫困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能将未来家庭收入风险纳入其中,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价,是对其长期减贫作用的事前评估。该文利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地降低了参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显著降低了成为脆弱性家庭的可能性,这表明新农保对参保家庭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抵御收入风险的作用。但因与当前缴费水平和养老金收入水平较低有关,新农保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新农保 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黎洁 邰秀军
本文使用分层模型方法对Chaudhuri所提出的贫困脆弱性度量模型进行了改进,在设计村庄和家庭变量的基础上,利用陕西省周至县四个山区乡镇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贫困脆弱性,即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社区和家庭因素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发现社区因素对调查地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波动的影响途径并不相同,最后提出了针对贫困脆弱性的不同表现而采取不同管理措施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分层模型 家庭资产指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德锋 严伟祥 刘志友
我国消费信贷大幅增长促进消费的同时,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开始显现。本文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差异。结论表明:(1)收入越低的群体,家庭金融脆弱性越大;(2)提高金融素养能减轻家庭金融脆弱性,其中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明显;(3)年龄、学历、婚姻、房产比重、商业资产比重、家庭规模、子女人数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影响为正,而家庭净资产和成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负。因此,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关键词:
脆弱性 协同性风险 异质性风险 社会资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学梁 程歌
家庭经济脆弱性反映了居民家庭可能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当下,中国居民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负债对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负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了家庭经济的脆弱性,资产负债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家庭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约增加0.91个百分点。居民健康状况、应急储蓄在负债与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家庭负债的增加,会导致户主健康状况恶化,降低家庭应急储蓄水平,从而加剧其经济脆弱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其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差,家庭经济脆弱性更高;同时,领取政府补助和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家庭经济脆弱性更低。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引导居民家庭合理负债,构建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应急储蓄,以提升居民家庭的总体福利水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项泽兵
我国家庭部门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亟需一个测度指标来对其进行预警。不同于从风险成因出发的测度方法,文章从经济风险产生的结果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异质性家庭生活水平变动的经济脆弱性测度模型,结合CHFS2015―2019年三期调查数据得到我国家庭经济脆弱性状况,最终从地区和家庭层面大致得到防范与化解经济风险的方向。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2015年后,我国家庭具有经济脆弱性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贫困脆弱家庭占比逐期下降,高生活水平脆弱家庭占比迅速上升;从地区层面看,2015年地区间在经济脆弱家庭占比方面的横向差距较为明显,随后差距逐期缩小,同时,大部分地区家庭经济脆弱性状况的纵向变动与全国的情况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各地区防范与化解经济风险的方向有所不同;从家庭特征层面看,户主性别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经济脆弱性会随着户主的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而有所缓解。因此,缩小城乡差异,提高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金融知识,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家庭适度投资、适当地维系社会关系等均是家庭层面防范与化解家庭经济风险的方向。
关键词:
家庭经济风险 风险预警 家庭经济脆弱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