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1)
2023(17854)
2022(15593)
2021(14505)
2020(12265)
2019(27893)
2018(27244)
2017(52537)
2016(28362)
2015(31581)
2014(30935)
2013(30298)
2012(27775)
2011(24943)
2010(24511)
2009(22103)
2008(21324)
2007(18688)
2006(16229)
2005(13463)
作者
(81620)
(67941)
(67454)
(64096)
(43173)
(32921)
(30457)
(26689)
(25873)
(23896)
(23163)
(22920)
(21506)
(21076)
(21019)
(20638)
(20584)
(20089)
(19538)
(19261)
(16903)
(16483)
(16366)
(15504)
(15254)
(15002)
(14898)
(14877)
(13607)
(13600)
学科
(111575)
经济(111353)
管理(79046)
(77936)
(63496)
企业(63496)
方法(54812)
数学(47613)
数学方法(47001)
(32592)
中国(28897)
(28872)
业经(25011)
地方(24595)
(24488)
农业(22403)
(20458)
贸易(20449)
(19821)
理论(18555)
(18038)
(17985)
财务(17904)
财务管理(17867)
(17865)
技术(17768)
环境(17200)
企业财务(16971)
(15066)
(15034)
机构
大学(395152)
学院(393241)
管理(156024)
(153502)
经济(150365)
理学(137048)
理学院(135462)
管理学(132792)
管理学院(132091)
研究(130078)
中国(93659)
科学(83824)
(82315)
(69602)
(68869)
(64601)
业大(63872)
研究所(59642)
中心(59537)
财经(56524)
(55254)
农业(54678)
(52129)
(51668)
师范(51514)
北京(51034)
(47456)
经济学(46375)
(44872)
财经大学(42434)
基金
项目(284038)
科学(222589)
基金(206872)
研究(201337)
(183329)
国家(181615)
科学基金(155228)
社会(128170)
社会科(120834)
社会科学(120799)
(110650)
基金项目(110219)
自然(103353)
自然科(100957)
自然科学(100926)
自然科学基金(99121)
(94010)
教育(93169)
资助(84593)
编号(80663)
成果(63856)
重点(63747)
(61985)
(59802)
(59055)
课题(55279)
创新(55115)
科研(55070)
教育部(52988)
国家社会(52822)
期刊
(158098)
经济(158098)
研究(108331)
学报(70384)
中国(70337)
(62959)
科学(62227)
管理(54768)
大学(53001)
(51578)
学学(50393)
农业(43024)
教育(42470)
技术(32639)
(29233)
金融(29233)
财经(27116)
业经(26724)
经济研究(25602)
(23170)
(22136)
问题(21002)
(20595)
科技(20440)
图书(19206)
业大(18814)
技术经济(17720)
资源(17523)
统计(17480)
理论(17335)
共检索到55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胡小兰   黄莉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对促进西部地区多维贫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开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西部五区县1361名2-3岁半儿童的贝利评估与成长环境调查,采用OLS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家庭多维贫困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存在滞后问题,轻度滞后和严重滞后率分别为68.92%和42.69%;(2)家庭多维贫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收入、就业维度的单维贫困,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贫困维度的负向影响最大;(3)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上述(除就业维度以外)影响过程中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其中物质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时间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为提升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家庭多维贫困治理机制,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多维贫困家庭加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物质投入;引导多维贫困家庭注重儿童早期教育时间投入,提升亲子互动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胡小兰   黄莉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育对促进西部地区多维贫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开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西部五区县1361名2-3岁半儿童的贝利评估与成长环境调查,采用OLS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家庭多维贫困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存在滞后问题,轻度滞后和严重滞后率分别为68.92%和42.69%;(2)家庭多维贫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收入、就业维度的单维贫困,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贫困维度的负向影响最大;(3)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上述(除就业维度以外)影响过程中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其中物质投入的中介效应显著,时间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为提升西部地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家庭多维贫困治理机制,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多维贫困家庭加大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物质投入;引导多维贫困家庭注重儿童早期教育时间投入,提升亲子互动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科静  王亚琦  吴海涛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晋  陈洋庚  滕盼  
建立相对贫困缓解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中国减贫事业的新战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深度剖析至关重要。目前农村家庭不仅存在收入贫困,其教育水平、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贫困更为严重。不同因素对贫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村家庭规模、从事个体经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商业保险性支出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政府补助、外出打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解决农村家庭多维贫困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农村人口脱贫阻碍;再次要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最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树涛  毛亚庆  
我国西部农村寄宿学校水平的高低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在学校寄宿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寄宿不仅没能发挥对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替代作用,反而成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负面因素。分类模型显示,寄宿对小学生比对初中生、对男童比对女童有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国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完善寄宿设施;提高寄宿管理水平,改善儿童的寄宿生活;减少寄宿对象向低学段延伸,适度拉近低龄寄宿儿童和女童的生活距离,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隐性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陈钰晓  田益豪  
准确识别贫困及致贫原因,是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随着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剖析,信贷约束对贫困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收入、生活水平、健康及教育四个维度8项指标,应用A—F "双界线法"从多个维度识别贫困农户。在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的基础上,研究信贷约束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信贷约束对收入、生活水平维度贫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却会显著加剧健康、教育维度的贫困,多维度识别贫困更加精准,信贷约束是导致农户多维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力度,帮助农户摆脱信贷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军  罗剑朝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家庭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教育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健康维度的减贫效应比较微弱,并且劳动力流动的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省份差异。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提高农村人口收入及自我发展能力、摆脱自然生存环境束缚,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的可选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继亮  张天祐  辛晓晨  肖庆兰  
通过利用多层Logit模型来考察以家庭平均收入作为唯一识别标准的贫困瞄准精确度,同时利用多项Logit模型比较低保户、误保户及漏保户这三类家庭的特征,用以分析瞄准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单维识别的精确度较低,且误保户与低保户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方面的差异较小,以此证明低保户的实际确定过程中会依据如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患病、住房情况等其他因素,从侧面验证了扶贫工作中"两不愁三保障"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同样需要统筹兼顾。另外,结合A-F法和跨期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得到各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将多维贫困的研究拓展到跨期的动态领域,对贫困识别路径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嘉  蒋承  胡涟漪  
研究目标: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减贫效应。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家庭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构建多层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多维贫困主要是能力贫困;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对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投资性民生支出的减贫效应比转移性民生支出更为显著。研究创新:动态分析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并控制了个体内、个体间和地区的异质性。研究价值:政府既需要完善社会机会的政策安排,注重对贫困人口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持,也需要加强防御性保障制度的建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为  吴海涛  彭继权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多维动态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没有农村家庭处于极端多维贫困;影响农村家庭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培训劳动力占比、家庭经营类型和所在村是否在郊区,此外,农村家庭慢性贫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东  孙东琪  
随着中国反贫困实践的深入推进,收入维度下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是一方面通过收入贫困线测度的贫困发生率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过度追求脱贫数量,而忽视脱贫质量。从多维的角度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测度,有助于有效克服以上两个问题。文章沿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的分析框架,基于CFPS的历年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总体多维贫困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发生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贫困强度的变化却不明显;整体上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适龄儿童辍学率却出现了大幅上升;另外,安全饮用水和炊用燃料对于总体贫困的贡献也较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赟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逐步推进,我国正在集中人力物力致力于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问题成为了当前日益关注的问题。使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要研究分析其贫困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促进贫困群体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真正提高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基于多维视角,以贫困儿童和流动妇女为样本,通过收入贫困FGT方法、多维贫困测量AF方法对我国贫困群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贫困地区儿童以及流动妇女的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原因,由此得出影响我国贫困群体的主要贫困要素,并就如何改善贫困儿童和流动妇女的贫困现状提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