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33)
- 2023(19118)
- 2022(16130)
- 2021(14910)
- 2020(12341)
- 2019(27942)
- 2018(27451)
- 2017(51302)
- 2016(28293)
- 2015(31453)
- 2014(31262)
- 2013(30886)
- 2012(28988)
- 2011(26257)
- 2010(26541)
- 2009(24637)
- 2008(24308)
- 2007(21641)
- 2006(19695)
- 2005(17860)
- 学科
- 济(120000)
- 经济(119842)
- 业(80274)
- 管理(75018)
- 企(55959)
- 企业(55959)
- 农(53138)
- 方法(44570)
- 数学(38564)
- 数学方法(38023)
- 农业(35341)
- 中国(35190)
- 地方(32245)
- 财(30128)
- 业经(29987)
- 制(26533)
- 学(24968)
- 贸(20883)
- 贸易(20862)
- 易(20199)
- 银(19687)
- 银行(19630)
- 融(19119)
- 金融(19115)
- 环境(19028)
- 行(18893)
- 发(18701)
- 体(17975)
- 技术(17690)
- 理论(16332)
- 机构
- 学院(401463)
- 大学(397551)
- 济(162497)
- 经济(158959)
- 管理(147697)
- 研究(147062)
- 理学(126273)
- 理学院(124679)
- 管理学(122180)
- 管理学院(121456)
- 中国(111578)
- 科学(93080)
- 农(90557)
- 京(85809)
- 所(76674)
- 财(75599)
- 农业(70255)
- 研究所(69426)
- 业大(68300)
- 中心(67388)
- 江(66598)
- 财经(57776)
- 范(54845)
- 师范(54138)
- 北京(53690)
- 院(52856)
- 省(52768)
- 经(52388)
- 州(50853)
- 经济学(48461)
- 基金
- 项目(270305)
- 科学(211067)
- 基金(194040)
- 研究(193063)
- 家(172821)
- 国家(171085)
- 科学基金(143954)
- 社会(122851)
- 社会科(115964)
- 社会科学(115935)
- 省(109896)
- 基金项目(102453)
- 自然(93602)
- 自然科(91330)
- 自然科学(91303)
- 划(90740)
- 自然科学基金(89608)
- 教育(86990)
- 资助(79029)
- 编号(76976)
- 发(62660)
- 成果(62309)
- 重点(61816)
- 部(58533)
- 创(55938)
- 课题(55108)
- 创新(52360)
- 科研(51746)
- 国家社会(50675)
- 计划(50528)
- 期刊
- 济(193333)
- 经济(193333)
- 研究(118121)
- 中国(91913)
- 农(89567)
- 学报(72414)
- 科学(65122)
- 农业(60581)
- 财(56819)
- 大学(54463)
- 管理(53621)
- 学学(51674)
- 教育(42574)
- 融(41577)
- 金融(41577)
- 业经(36334)
- 技术(33448)
- 业(30923)
- 经济研究(28674)
- 财经(28001)
- 问题(26188)
- 经(24058)
- 版(22687)
- 资源(20618)
- 业大(20295)
- 科技(20007)
- 世界(19597)
- 技术经济(18818)
- 统计(18383)
- 贸(17647)
共检索到62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海琴 朋文欢 黄祖辉
农户从事家庭型乡村旅游对其收入的影响并未受到学界过多关注。文章借助浙江、四川和湖南三省605位农户调研数据,在阐述家庭型乡村旅游增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PSM法消除样本选择偏差,实证考察家庭型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1农户从事乡村旅游对提高其收入水平的效果十分明显,相较于未从事者,从事者的家庭收入将提高7万元/年;2随着从业年份的增加,乡村旅游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大,说明发展乡村旅游来促进农户增收具有良好的持续性;3乡村旅游的增收效果受农户就业类型影响,表现为全职型的增收效果大于兼业型。研究认为,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从业农户应丰富旅游产品,克服乡村旅游的季节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涛 王磊 王钊 陶卓民 刘家明
社区化和景区化是实践中乡村社区进行旅游开发的两种重要模式,也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为深入探究乡村旅游社区化和景区化模式差异背后的理论机制和规律,文章剖析了浙江和山西的两个典型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发展路径差异与特征,探索了影响乡村社区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要素及理论规律。结果发现,乡村旅游社区化与景区化既表现为由点到面开放式一体化和由面到点飞地式舞台化的建设路径差异,又反映出"乡村休闲与生活体验的日常叙述"同"乡村自然与文化观赏的舞台凝视"的内涵差异。研究认为,社区化与景区化差异的形成是以乡村地域社会综合发展环境为基础,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策略形成不同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并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社区参与和空间扩展等方面造成差异化发展特征的结果。以上研究发现以期能丰富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关系的理论认识,为切实解决乡村社区旅游开发路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荣华 向银 张学兵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影响特别突出。因为当地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对自身经济收入影响因素的感知也就不同。本文运用IPA分析法,分别从乡村旅游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着手,进一步地明确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因素,并且提出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荷花 姚璇
本文基于河北、湖南、广西三省1022户农户调研数据,从数字金融需求方的农户出发,运用OLS模型与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规模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使用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来促进农户家庭消费规模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规模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在受访者年龄、家庭资产、家庭收入、地区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为此,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户数字金融使用、持续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推动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等建议,以期促使农户合理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来提升家庭消费。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消费规模 消费结构 家庭收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许伟
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文章采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探究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乡村产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且这一结论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乡村产业发展对消费低分位点农户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强,从而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消费差距。从影响机制来看,乡村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农户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改善收入预期态度和缩小农村工资性收入差距实现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优化。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户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 刘玉琼
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以乡村为载体、资源为依托、以人为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路径。其路径内涵丰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内江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应从农村实际出发,搞好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少腾 付而康 李西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段龙龙 王冲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 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海亲
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而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针对浙江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浙江乡村旅游的方向与措施,以期为当前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家乐 发展现状 开发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有机更新视角探索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旅游驱动下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深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困境识别和乡村振兴内在发展需求辨识,提出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由物质空间更新、社会网络和谐、文化基因延续局部更新到整体更新的实践路径;②2013—2022年,十八洞村人居环境物质空间由产业单一、设施欠缺、环境污损向宜业、宜居、宜游转变;社会网络由关系网络断裂、社会秩序失衡向有机秩序传承、权力场域协调转变;文化基因由文化景观破碎、传承主体流失向聚落“双修”和文化“双创”转变;③十八洞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中,主体培育、动力激活、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创新驱动机制协同,推动人居环境由单向局部更新转向多维整体更新,扎实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社会、文化基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燕
通过对浙江、湖南和四川的民间投资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研究,描述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态势和特点,揭示了民间投资的差距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加速中西部地区的民间投资。
关键词:
民间投资 比较研究 统筹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清华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三村的调查发现,目前浙江省农户家庭人口分龄分布呈 现出典型的“M”型,家庭主要成员的年龄与经济收入的关系也呈“M”型分布。随着时间的 推移,家庭成员的受教育年限显著增加,且受教育年限的长短与家庭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 关系。随着时代变迁,家庭成年人口的平均初婚(嫁)年龄呈起伏波动的趋势,而平均婚 (嫁)距离则呈一典型的“U”型分布。家庭主要成员对子女生育数量有明确期望的比率高 达90%以上。在子女数量期望上,两孩率高达70%,并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在性别 期望上,男孩期望率显著高于女孩。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与数量期望关系不明显,而与性 别期望关系则非常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爱琳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深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和重构,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2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当地农业生产功能衰退,大量传统生计农户向新型生计(旅游经营和务工结合)农户转化,形成六种不同理性偏好共存的生计模式;3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储量和组合形式,改善了农户原有的生计环境。总体而言,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且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差异显著,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活动多样性均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 秦岭北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诸丹 袁力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明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步,而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载体,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兴价值内涵。鉴于此,本文以相关创意农业主题旅游规划研发实践为例证,倡导通过农业与旅游在创意领域的有机融合,促进乡村旅游深度开发。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创意农业 乡村旅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立生 胡佑爱 何艾珍
湘阴县湾河乡农民家庭经济既扎根于农村,又依托于城市。这里农户家庭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资金运动的影响,具有一般农村的共性,也有本地的特点。一、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现状1.从事农业的剩余劳力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湾河乡人多劳多耕地少,位于湖区。所调查的100户农户,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1981年),有557人、全半劳力188.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