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0)
- 2023(14714)
- 2022(12593)
- 2021(11718)
- 2020(9668)
- 2019(22237)
- 2018(21734)
- 2017(41848)
- 2016(22844)
- 2015(25917)
- 2014(26019)
- 2013(26002)
- 2012(24953)
- 2011(22776)
- 2010(23644)
- 2009(22029)
- 2008(22284)
- 2007(20594)
- 2006(18566)
- 2005(17056)
- 学科
- 济(103956)
- 经济(103842)
- 业(71287)
- 管理(59725)
- 农(51927)
- 企(47986)
- 企业(47986)
- 方法(36780)
- 农业(34417)
- 数学(31725)
- 数学方法(31346)
- 中国(31241)
- 地方(27744)
- 业经(26521)
- 财(23160)
- 制(20850)
- 学(19840)
- 贸(19721)
- 贸易(19706)
- 易(19099)
- 银(17895)
- 银行(17860)
- 策(17823)
- 发(17294)
- 行(17253)
- 融(17129)
- 金融(17127)
- 技术(15753)
- 环境(14649)
- 和(14432)
- 机构
- 学院(338737)
- 大学(334390)
- 济(144627)
- 经济(141482)
- 管理(127397)
- 研究(122905)
- 理学(107919)
- 理学院(106649)
- 管理学(104943)
- 管理学院(104276)
- 中国(94844)
- 科学(73362)
- 农(73094)
- 京(71888)
- 财(66055)
- 所(63663)
- 研究所(57172)
- 中心(57035)
- 农业(56136)
- 江(55005)
- 业大(53277)
- 财经(50632)
- 范(47172)
- 师范(46741)
- 北京(45945)
- 经(45740)
- 州(43403)
- 院(42981)
- 经济学(42599)
- 省(39722)
- 基金
- 项目(213469)
- 科学(167192)
- 研究(161079)
- 基金(151527)
- 家(131778)
- 国家(130252)
- 科学基金(109889)
- 社会(101415)
- 社会科(95678)
- 社会科学(95650)
- 省(85546)
- 基金项目(79360)
- 教育(72754)
- 划(71063)
- 自然(67890)
- 编号(67828)
- 自然科(66216)
- 自然科学(66196)
- 自然科学基金(65020)
- 资助(61728)
- 成果(56686)
- 发(51970)
- 重点(48167)
- 课题(47607)
- 部(47595)
- 创(44328)
- 发展(42373)
- 展(41681)
- 性(41455)
- 创新(41332)
- 期刊
- 济(175511)
- 经济(175511)
- 研究(104722)
- 中国(76113)
- 农(74928)
- 学报(51782)
- 农业(50518)
- 科学(49334)
- 财(49295)
- 管理(45318)
- 教育(40361)
- 大学(39835)
- 融(39051)
- 金融(39051)
- 学学(37419)
- 业经(33543)
- 技术(29559)
- 经济研究(25794)
- 业(25316)
- 财经(24539)
- 问题(24020)
- 经(21128)
- 世界(18642)
- 版(18197)
- 技术经济(17657)
- 贸(17652)
- 农村(16641)
- 村(16641)
- 经济问题(16285)
- 农业经济(16082)
共检索到53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从鄂西农村与华北农村的差异出发,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有效基础。鄂西农村相对薄弱的半工与半耕、低度的代际合力以及有限的人生任务,与华北农村相对充分的半工与半耕、紧密的代际关联以及近乎无限的人生任务存在鲜明差异,最终体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差异。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不同,农民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发展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救助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农民家庭的"分类治理"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家庭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获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变化情况及特征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因素,最后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消费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行为 协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帆 李建民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凭借所获取的资源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能力,主要包括支持、经济、学习、社会交往与风险应对等6个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家庭内部建设与外部社会支持两个途径得以实现。但是,在家庭变迁加剧,家庭功能弱化、转化、外化与社会化的背景下,家庭需求与家庭功能的对应结构失衡、家庭功能供求的自我均衡机制失灵,家庭能力建设比以往更加依赖外部的支持。因此,应聚焦家庭核心功能与需求的变化,深入探讨我国居民家庭面临的困境,将家庭作为社会政策的基本对象,积极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环境和制度支持,全面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家庭发展能力 家庭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磊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度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综合发展能力远低于非贫困家庭,就业稳定性差、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社会支持不足等是造成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低的主要原因。家庭发展能力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赡养型相对贫困家庭的综合发展能力最弱,生产型相对贫困家庭的凝聚能力最弱;东中西部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与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东部地区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虽然在人力资本、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其家庭凝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待提升。基于此,建议拓宽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稳定性,以赡养型家庭为着力点加大对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群体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构建文明和谐的家庭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强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依附于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合作保障体系已名存实亡,传统的农村社区、家庭和家族保障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农民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却越来越大,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对农村家庭风险来源及其应对策略做初步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村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
农村家庭 风险 应对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秀芳
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生产生活困难以及意外事件伤害等。本文把农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分为非正式分担机制中的家庭经济能力和正式分担机制中的商业参保能力。通过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子女数量对于农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认为,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构建合理的家庭规模十分必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万建香 汪亮
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和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加速推动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发展促进了消费总量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从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升级。(2)数字乡村发展通过人力资本赋能效应和数字金融赋能效应,同步提升消费主体动力和消费客体水平,加速农村家庭消费升级。(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对女性、青年户主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最大。(4)数字乡村发展对较高学历户主家庭的消费升级的正向作用更大,凸显基础型人力资本的“内部增益效应”。(5)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遵循“基础生存—发展享乐”的递进规律,即使处于不同消费水平,数字乡村发展的消费升级作用依旧显著。因此,要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乡村红利强化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动力,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俊 叶芳 麻海英 李进华 有风芝 姚梅玲 李燕 崔文龙 王燕
目的:了解农村家庭对孕产妇死亡直接费用选择的应对策略,为针对这部分家庭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河北、河南和云南省农村地区共195户死亡孕产妇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文章调查了死亡孕产妇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孕产妇死亡后家庭选择的应对措施以及各措施所能支付直接费用的比例。结果:各有73.3%的家庭选择向亲友借款和接受亲友接济,44.1%的家庭获得医院赔偿。未获赔偿的家庭主要通过向亲友借款、动用现金与存款以及接受亲友接济分别支付直接费用的64.3%、18.3%和8.2%,来自新农合报销/住院分娩补助,以及各项政府救助仅可补贴直接费用的5.8%和0.5%。结论:孕产妇死亡后家庭采取了以获取医院赔偿、向亲友借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应对策略,提示政府扶贫工作应关注这部分家庭。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直接费用 应对策略 农村家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效华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水平和构成在各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能量资源的可获得量。自前农村家庭生活年户用能源一般为700~1200kgce,其中炊事用能占40%~60%,生物质能占60%~90%,柴草灶的热效率在10%~20%。生物质的使用在一些地区已超过合理水平。商品能耗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电力增加最为迅速,未来一段时期虽可能出现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以生物质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重大改变。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能源 能源消费 农村家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孝莹 朱红祥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发展家庭农场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互联网+家庭农场"将激发我国农业后发优势,成为创新创业群体的新战场,还将推动家庭农场功能升级。"互联网+"视域下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流转与土地使用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支持不足,互联网人才缺乏,家庭农场经营水平不高。为实现"互联网+"与家庭农场融合发展,应利用互联网为土地流转搭建信息与技术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家庭农场的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家庭农场搭建融资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家庭农场专业化经营,完善家庭农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伟 侯升万 符大海
文章将时间概念引入贫困分析,进而发掘农村家庭的脱贫速度及脱贫稳定性,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拟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与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1)农村家庭脱贫存在久期相依性,37.2%的贫困人口在持续1年后可快速脱离贫困,但随时间延长,持续5年后能够脱贫的人口占比下降至8.6%。(2)多数家庭在脱贫后人均收入会增长到同期贫困标准的2倍以上,但也有近15%的脱贫人口在间隔3~5年后会出现返贫现象。(3)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或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提高自有土地资产价值,可提高家庭快速脱贫的概率,也会提高家庭在脱贫后持续获取更高收入增幅的概率,但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脱贫速度更慢,脱贫后的收入增幅更低。(4)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的收入补助在帮扶脱贫、抑制返贫中的作用不显著,还会降低家庭在脱贫后赚取更高收入的概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正成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方红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也遇到家庭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基于增收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路。
关键词:
农村社会服务 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