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6)
2023(15372)
2022(12894)
2021(12227)
2020(10427)
2019(24274)
2018(23705)
2017(45766)
2016(24456)
2015(27986)
2014(27711)
2013(27786)
2012(25713)
2011(23255)
2010(23200)
2009(21558)
2008(21292)
2007(18878)
2006(16383)
2005(14474)
作者
(69641)
(59109)
(58343)
(55840)
(37033)
(28428)
(26584)
(23106)
(22260)
(20633)
(20121)
(19915)
(18514)
(18305)
(18164)
(18091)
(17501)
(17123)
(16828)
(16791)
(14504)
(14378)
(14268)
(13554)
(13324)
(13297)
(12945)
(12739)
(11836)
(11704)
学科
(111057)
经济(110945)
(72143)
管理(64328)
方法(51192)
(49620)
企业(49620)
(49399)
数学(46437)
数学方法(45960)
农业(32460)
中国(30400)
(26060)
业经(24575)
(21591)
贸易(21582)
(21085)
(20960)
(20515)
地方(19337)
(15852)
银行(15825)
(15449)
金融(15445)
(15423)
财务(15374)
财务管理(15333)
环境(15129)
(15119)
(15061)
机构
学院(353372)
大学(352688)
(155466)
经济(152703)
管理(138601)
研究(120263)
理学(120165)
理学院(118912)
管理学(116977)
管理学院(116332)
中国(94342)
(73577)
(72210)
科学(71699)
(67668)
(60108)
中心(57093)
农业(55873)
业大(55719)
财经(54885)
研究所(54684)
(51374)
(50299)
经济学(48580)
北京(46096)
(44714)
师范(44312)
经济学院(44016)
(42596)
财经大学(40718)
基金
项目(239518)
科学(190103)
基金(177644)
研究(174361)
(155557)
国家(154058)
科学基金(132123)
社会(113754)
社会科(107679)
社会科学(107649)
基金项目(93650)
(91186)
自然(84648)
自然科(82667)
自然科学(82641)
自然科学基金(81197)
教育(79202)
(77350)
资助(72968)
编号(69424)
成果(55317)
(55013)
重点(53689)
(51722)
(49358)
国家社会(48430)
教育部(47099)
课题(47081)
创新(46286)
科研(46173)
期刊
(167846)
经济(167846)
研究(99903)
(71708)
中国(70469)
学报(54429)
科学(52556)
(51290)
农业(48939)
管理(46061)
大学(42233)
学学(40191)
(34022)
金融(34022)
业经(31090)
技术(29935)
教育(29902)
财经(26962)
经济研究(26054)
(24940)
问题(23475)
(23139)
世界(19316)
(18340)
(18266)
统计(18169)
资源(17776)
技术经济(17721)
(16103)
经济问题(15763)
共检索到519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怡菲   吴方卫  
基于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代际转移视角,本文利用2011—2018年4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家庭转出农地的概率和面积均先增加后减少,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呈现“倒U型”。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务农行为显著抑制了农地转出决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是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强烈约束,又显著促进了子代务农。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及其子代务农行为的影响共同确定了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转移的年龄临界点。当农户年龄小于临界点,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当农户年龄大于临界点,家庭承包耕地的决策权发生转移,老龄化对子代务农行为的促进效应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老龄化一方面削弱了农户自身的健康状态,迫使其退出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年龄增加引致的照料需求促使子代返回农村,增加了子代务农的概率。本研究对加强农村老龄人口医疗照护、释放农村人口红利及农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家庭"积累—消费"结构是透视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显性微观窗口。既有研究主要从农民家庭"结构—伦理—功能"视角对农民家庭再生产进行分析,难以解释丰富的农民家庭再生产实践。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表明:通过梳理农民家庭"积累—消费"结构的内在差异,以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为基本维度,可对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做出如下划分:维持型、内向改善型、外向发展型与有限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再生产类型是劳动力结构与家庭资源配置综合作用的产物,内在规定了不同类型家庭强弱不均的家庭发展能力,进而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复杂图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伟  王小璐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梅淑元  
基于CHIP2013外来务工住户数据,从农地的重要程度、可替代性以及地权稳定性等方面选取变量,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承包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农民进城务工时对农地处置按"留守家庭成员耕种-转包给个人-转给企业或农业大户-撂荒"禀赋效应依次减弱的方式存在差序特征;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土地越容易被替代;土地市场越活跃,土地的禀赋效应越弱,农民倾向于放弃承包地经营权;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更稳定的承包经营权与农民工农地处置不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本文在对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转移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时间对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力最大,是否异地转移的影响力次之,家庭劳动力转移率的影响力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楚雄  谢炳庚  潘艳平  李迎春  
在宏观分析劳动力转移及耕地流转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典型农业县域新化县为研究区域,抽样调查520户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家庭成员耕种为参照组,建立起各耕地处置方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影响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年龄、文化程度、非农就业技能、非农就业地点、非农就业收入、非农就业稳定性、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等是目前新化县转出劳动力耕地处置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2基于因农往返成本、非农就业稳定性和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文化程度较高的外出劳动力会理性选择转包、出租、入股这三种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3年龄越大、非农就业地点越近、非农就业收入较低的转出劳动力,越倾向于选择代耕这种进退自由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4年轻、非农就业技能越强、非农就业社会保障愈完善的转出劳动力,越倾向于选择转让这种更为彻底的方式来处置家庭承包的耕地;5政府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耕地流转的合理引导,形成有效的耕地转出、转入需求和通畅的流转渠道,可极大程度提高耕地流转效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赖凯声  孙晓冬  
本文通过CGSS2010对中国家庭人情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家庭人情消费高于城市,中西部家庭高于东部;客观的家庭收入和主观的家庭经济地位评价均与家庭人情消费正相关;老年组、婚龄与家庭人情消费负相关,而社会交往频率、男户主的工作状况等则与之正相关。该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过程中人情消费的异化现象,并且家庭成员个体特征的作用以及人情消费的政策性干预等问题值得未来研究进一步关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娇娇  吴敏  
2009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土地仍由家人耕种,且1成多农民工将土地转与他人耕种,基本上保证了土地的正常耕作。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家庭外出总收入和老家地形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外出期间的土地处置方式。最后提出,土地处置的地区差异、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村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王志刚  王美阳  
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细分为农业投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分工和经营权信贷抵押4个方面,进而构建"农地确权—要素配置—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2)对于没有发生农地调整、农业机械化条件较好的村庄,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相反,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生产效率并不产生影响。(3)农地确权一方面通过促进农户加大农业短期投入、增加旱地转入和提高家庭务农人数占比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农户水田或水浇地转入导致其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赵栖泽  
本文基于新经济迁移理论,建立了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展示了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的三种决策,并认为劳动比较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上述决策的核心变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劳动比较收入变量,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健全农业要素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降低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促进劳动力城乡转移;同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助于农民家庭做出举家迁移城镇的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春超  
本文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于城市居民缓慢的问题,从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农户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了农户将自家的关键性经济资源参与市场配置对收入增长的重要性。本文强调,探讨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可以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参与程度上做文章,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农户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市场参与程度,这应该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佳  
在偏重公平价值的中国农民集体土地产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任何追求效率的具体法律安排均无法避免与之发生内在冲突;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悖论、主体悖论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悖论都是这种冲突的必然结果。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从实证的角度改革农民集体土地的产权配置,化解现存悖论;改革只能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为切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