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3)
2023(10336)
2022(9195)
2021(8835)
2020(7364)
2019(17118)
2018(17232)
2017(34042)
2016(18235)
2015(20171)
2014(19953)
2013(19663)
2012(17958)
2011(15975)
2010(15839)
2009(14192)
2008(13605)
2007(11746)
2006(10158)
2005(8702)
作者
(50449)
(41790)
(41556)
(39425)
(26727)
(19990)
(18768)
(16464)
(15988)
(14769)
(14425)
(13967)
(13125)
(13067)
(12878)
(12721)
(12526)
(12419)
(11828)
(11824)
(10358)
(10087)
(9965)
(9531)
(9356)
(9195)
(9142)
(9119)
(8302)
(8179)
学科
(69812)
经济(69720)
管理(50865)
(50013)
(40876)
企业(40876)
方法(34050)
数学(29488)
数学方法(29184)
(20279)
中国(18610)
(16589)
(15260)
业经(15206)
农业(13686)
地方(13212)
(12170)
贸易(12164)
理论(12052)
(11826)
(11576)
(11501)
技术(10996)
(10538)
环境(10483)
财务(10478)
财务管理(10458)
企业财务(9925)
(9783)
教育(9765)
机构
大学(251868)
学院(248522)
管理(104527)
(98366)
经济(96292)
理学(91826)
理学院(90842)
管理学(89318)
管理学院(88876)
研究(80748)
中国(58298)
(53338)
科学(50597)
(42977)
(39507)
(38253)
业大(37832)
中心(36407)
研究所(36390)
财经(35545)
(33888)
北京(33600)
(33130)
师范(32852)
(32496)
农业(29860)
(29379)
经济学(28796)
(27720)
师范大学(26883)
基金
项目(177988)
科学(140479)
研究(130841)
基金(130340)
(113567)
国家(112301)
科学基金(96928)
社会(82101)
社会科(77687)
社会科学(77665)
基金项目(70323)
(68248)
自然(63698)
自然科(62208)
自然科学(62195)
自然科学基金(61082)
教育(59634)
(57807)
编号(53919)
资助(53480)
成果(43198)
(39450)
重点(38829)
(36933)
(36746)
课题(35792)
创新(34309)
教育部(34090)
科研(34058)
项目编号(33548)
期刊
(102911)
经济(102911)
研究(71492)
中国(44353)
学报(39125)
管理(37116)
科学(36720)
(34677)
(30543)
大学(29791)
学学(27925)
教育(27495)
农业(24613)
技术(20654)
(17850)
金融(17850)
业经(16901)
财经(16671)
经济研究(16036)
图书(14792)
(14072)
问题(13352)
理论(13170)
科技(12672)
(12336)
实践(12260)
(12260)
技术经济(11749)
现代(11279)
(11196)
共检索到348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时新哲  
近年来,国外文献对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模式的非新古典化讨论;二是家务劳动对妇女劳动供给影响的多元化趋势;三是内部博弈使家庭成员间劳动供给的交互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四是家庭偏好的影响与社会政策的引导。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解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供求矛盾、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爱文  蒋选  
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劳动供给问题已成为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老年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分别梳理和归纳了国外学界有关健康、养老金和家庭三类因素对老年劳动供给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概述了每类影响因素背后的机制,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总结了老年劳动供给问题研究的特点,以及对我国老年劳动供给的深入研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周闯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贾朋  
文章建立了一个劳动供给离散选择模型,用于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家庭联合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女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151和0.175,交叉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009和-0.015;而男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034和-0.024,交叉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115和-0.134。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及交叉工资弹性均呈递减趋势。因此,设计和实施提高工资水平的公共政策将会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劳动供给的促进作用将尤为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星  
一、研究背景据民政部不完全预计,至2020年,按标准划定的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2.43亿,人口老龄化使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减少,由于老年群体经济能力有限且养老需求具有刚性,因此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增进居民福利和降低失业率,是亟须考虑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对家庭、企业、政府、社会均有不利影响,大量失业还会导致贫困问题出现,从而使居民家庭收入差距问题凸显,对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影响。随着近年来牧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本文结合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守海  蒋家亮  
随着招工难、用工短缺问题的持续蔓延,从微观角度特别是家庭角度来剖析劳动供给行为的基本规律,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家庭劳动供给的决策模式、家庭特征变量与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交互影响、公共政策的作用等五个维度梳理了国外对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对引导我国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缓解工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艾静怡   彭希哲  
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劳动力数量与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带来挑战,而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上述挑战。本文基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经验,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考察长护险对失能人群家庭成员劳动供给的外溢性影响。结果发现,长护险会使失能老人子代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升7.9个百分点,同住比例显著下降7.1个百分点,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子代女性中,而对失能老人配偶的劳动参与率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失能老人子代更易受替代效应影响,而失能老人配偶更易受收入效应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护险改善了失能老人配偶在闲暇和健康方面的福利;还从多个方面增强了代际之间联系,弥补了同住比例下降带来的陪伴缺失。本文为全面评估长护险的总体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非农劳动供给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四川和安徽12年12乡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轻、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初始经济能力有利于家庭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和非农劳动时间的增加;家庭中男女劳动力的比例对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地资源匮乏是家庭从事非农劳动供给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在教育培训、信贷支持、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增加农户家庭的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辉  杨进  彭超  陈志刚  
文章利用中国5个省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2004~2008年的劳动供给情况。结果发现,农户家庭随时间变化减少了农业生产与本村非农就业的劳动时间,增加了外出打工时间。其中,黑龙江和山东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小,依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其他三省农户家庭的劳动供给结构随时间变化较大,且大部分时间用于外出非农就业。文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利用局部均衡研究方法分析了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雇工工资对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然后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工资水平对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本村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的劳动供给结构产生了稳健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庆梅  聂佃忠  
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是整个负所得税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负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到底如何,对于全面评估负所得税政策的可行性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劳动供给削减论"、"劳动供给削减质疑论或增加论"、"负所得税修正论"的角度,对与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有关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一问题作了七点评论。文章填补了负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国内研究的空白,可为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负所得税方案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庆梅  聂佃忠  
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是整个负所得税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负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到底如何,对于全面评估负所得税政策的可行性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劳动供给削减论"、"劳动供给削减质疑论或增加论"、"负所得税修正论"的角度,对与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有关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一问题作了七点评论。文章填补了负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国内研究的空白,可为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负所得税方案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庆梅  聂佃忠  
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是整个负所得税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负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到底如何,对于全面评估负所得税政策的可行性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劳动供给削减论"、"劳动供给削减质疑论或增加论"、"负所得税修正论"的角度,对与负所得税劳动供给效应有关的国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一问题作了七点评论。文章填补了负所得税的劳动供给效应国内研究的空白,可为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负所得税方案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一晓  陈春花  曹洲涛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相关概念、维度、测量、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在中国情境下该领域内潜在的研究方向与议题,以期为工作—家庭冲突领域的社会支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捷  林宇洁  
本文基于家庭需求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及双驱动变量的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不仅减少了受益人自身的劳动供给,还会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劳动供给产生间接影响。此外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的"性别效应",男性老人领取养老金将会减少自身的劳动供给而增加配偶的劳动供给,而女性老人领取养老金会同时减少自身和配偶的劳动供给。本研究有助于明晰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机制,为探究人们面对小额非劳动收入时的劳动供给平滑行为、提升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