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8)
- 2023(13302)
- 2022(10893)
- 2021(10099)
- 2020(8344)
- 2019(18440)
- 2018(18291)
- 2017(34909)
- 2016(18572)
- 2015(20222)
- 2014(19483)
- 2013(19033)
- 2012(17463)
- 2011(15658)
- 2010(16018)
- 2009(15040)
- 2008(14796)
- 2007(13564)
- 2006(12059)
- 2005(10842)
- 学科
- 济(69917)
- 经济(69807)
- 业(68161)
- 管理(55610)
- 农(49467)
- 企(45131)
- 企业(45131)
- 农业(33059)
- 业经(25546)
- 方法(21923)
- 中国(21687)
- 制(21218)
- 财(19185)
- 技术(18431)
- 数学(17601)
- 数学方法(17406)
- 地方(14839)
- 体(14559)
- 银(13224)
- 银行(13210)
- 贸(12891)
- 贸易(12880)
- 行(12729)
- 发(12642)
- 易(12616)
- 农业经济(12449)
- 策(12367)
- 技术管理(12301)
- 融(11842)
- 金融(11839)
- 机构
- 学院(250904)
- 大学(246194)
- 济(106808)
- 经济(104586)
- 管理(100012)
- 理学(85771)
- 理学院(84934)
- 管理学(83787)
- 研究(83548)
- 管理学院(83295)
- 中国(65826)
- 农(54398)
- 京(50777)
- 财(50118)
- 科学(46895)
- 农业(40800)
- 中心(40120)
- 江(40095)
- 所(40039)
- 业大(39151)
- 财经(37868)
- 研究所(35548)
- 经(34351)
- 范(32755)
- 师范(32524)
- 州(31428)
- 经济学(31359)
- 北京(31301)
- 院(29544)
- 经济管理(28424)
- 基金
- 项目(167498)
- 科学(134186)
- 研究(131316)
- 基金(121030)
- 家(104302)
- 国家(102940)
- 科学基金(89183)
- 社会(86752)
- 社会科(81801)
- 社会科学(81779)
- 省(67776)
- 基金项目(64427)
- 教育(57857)
- 划(54676)
- 编号(54564)
- 自然(52727)
- 自然科(51498)
- 自然科学(51487)
- 自然科学基金(50635)
- 资助(45269)
- 成果(44981)
- 创(40663)
- 制(38803)
- 发(37933)
- 部(37190)
- 重点(37069)
- 创新(37026)
- 课题(36979)
- 国家社会(36204)
- 性(33510)
- 期刊
- 济(130314)
- 经济(130314)
- 研究(76000)
- 中国(61370)
- 农(59774)
- 农业(40260)
- 财(38694)
- 管理(36940)
- 学报(35029)
- 科学(34609)
- 教育(29434)
- 大学(29051)
- 融(27570)
- 金融(27570)
- 业经(27453)
- 学学(27156)
- 技术(21483)
- 业(19824)
- 财经(18729)
- 经济研究(18012)
- 问题(17539)
- 经(16240)
- 图书(15353)
- 农村(15161)
- 村(15161)
- 农业经济(14949)
- 版(14120)
- 科技(14019)
- 世界(13991)
- 技术经济(12562)
共检索到395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岚
自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在减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了隐存的问题,甚至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这有悖于改革的初衷。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改革的关键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我们应正视初期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各项问题,尤其是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缺位情况,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寻求公共产品的创新机制,提出合理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小龙 史传林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凸显供需结构失衡、非均衡化与非对称性、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其主要根源于城乡"二元"割裂的服务理念、自上而下的服务决策体制、单一格局的服务主体、对服务过程的监督乏力以及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不合理。为此,我国应该牢固树立"均等化"的服务理念;构建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制;营造"四位一体"的服务主体体系;建立健全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傅道忠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必须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构建公开、透明和民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的适度分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秀生 胡吉嵘
农民收入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致使农民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饮水难以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缺乏等等,不仅会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加重农民负担,而且会成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从而最终影响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研究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蓉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必须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加大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创新供给模式,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努力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服务理念 长效机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有效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包学松,洪英
我国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很多地区的现状是“工作项目少、工作质量差”,农民对其缺乏信任感,农民的健康不安全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以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载体的服务网络:以项目管理的形式,严格考核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计算,政府为农民每年人均统筹投入15元,可以使农民获得18项免费服务,公共卫生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卫生 服务网络 项目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李玉勤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文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推动农村税费体制向城乡统一税制变迁的同时,高层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进行根本性调整,更多地承担义务教育和基础设施的供给责任,鼓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和村民自治的完善。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事权调整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杰 刘彦朝 姚裕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变革滞后所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是"农民真苦"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采用制度外筹资方式,造成农民分担的成本增长过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划分不清,乡村两级负担过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偏离需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消解"农民真苦"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创新,其基本思路是: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支出政策,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运行机制;建立民主表达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奎泉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①供给赖以依存的制度变迁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现实,要求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府主导"模式进行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市场诱导",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亮
围绕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考察了供给制度的运行效果,指出了供需悖论现象的存在;(2)从供给责任主体、供给方式、资金筹集机制、需求沟通机制等四个层面分析了供给制度的现实困境;(3)运用公共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针对性的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制度 需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鹏云 刘祖云
后税费时代,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出现了结构不合理、效率与质量不高、供给主体权责失衡等多方面问题,深入探析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国家基础性权力与乡村治权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割裂。推动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必须实现国家与乡村在理念、资金、制度三方面的有效链接。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困境 根源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