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2)
- 2023(16681)
- 2022(14384)
- 2021(13838)
- 2020(11420)
- 2019(26671)
- 2018(26566)
- 2017(51205)
- 2016(28010)
- 2015(31793)
- 2014(32013)
- 2013(31286)
- 2012(29013)
- 2011(25814)
- 2010(26490)
- 2009(24199)
- 2008(23735)
- 2007(20849)
- 2006(18627)
- 2005(16311)
- 学科
- 济(111161)
- 经济(111040)
- 业(83450)
- 管理(79456)
- 企(61214)
- 企业(61214)
- 农(50335)
- 方法(48114)
- 数学(42338)
- 数学方法(41597)
- 财(35683)
- 农业(33382)
- 中国(30335)
- 业经(26891)
- 地方(26695)
- 学(22971)
- 制(22921)
- 贸(19492)
- 贸易(19482)
- 易(18907)
- 务(18560)
- 财务(18482)
- 财务管理(18428)
- 理论(18400)
- 策(18141)
- 企业财务(17375)
- 技术(17071)
- 银(16663)
- 银行(16627)
- 环境(16336)
- 机构
- 学院(389778)
- 大学(386602)
- 管理(155315)
- 济(154195)
- 经济(150687)
- 理学(134419)
- 理学院(132939)
- 管理学(130415)
- 研究(130177)
- 管理学院(129727)
- 中国(99248)
- 京(82685)
- 科学(81366)
- 财(75423)
- 农(74880)
- 所(65644)
- 江(62080)
- 业大(61852)
- 中心(60536)
- 研究所(59335)
- 农业(57247)
- 财经(56745)
- 范(52417)
- 师范(51996)
- 北京(51630)
- 经(51536)
- 州(47286)
- 院(47225)
- 经济学(44031)
- 省(41845)
- 基金
- 项目(264159)
- 科学(207107)
- 研究(196105)
- 基金(189682)
- 家(164727)
- 国家(163100)
- 科学基金(140020)
- 社会(121302)
- 社会科(114538)
- 社会科学(114506)
- 省(104303)
- 基金项目(100483)
- 自然(91274)
- 教育(89885)
- 自然科(89064)
- 自然科学(89045)
- 自然科学基金(87414)
- 划(86614)
- 编号(82778)
- 资助(78703)
- 成果(67396)
- 重点(58759)
- 部(58076)
- 课题(56521)
- 发(56403)
- 创(54246)
- 创新(50479)
- 科研(50111)
- 教育部(49479)
- 大学(49122)
- 期刊
- 济(176261)
- 经济(176261)
- 研究(116291)
- 中国(78938)
- 农(73636)
- 学报(59882)
- 财(59389)
- 科学(56168)
- 管理(54414)
- 农业(49982)
- 大学(46525)
- 教育(45777)
- 学学(43794)
- 融(37104)
- 金融(37104)
- 技术(34947)
- 业经(32882)
- 财经(26533)
- 经济研究(26028)
- 业(24495)
- 问题(23553)
- 经(22499)
- 图书(20550)
- 版(19874)
- 技术经济(18898)
- 科技(18769)
- 资源(18442)
- 理论(17995)
- 现代(17882)
- 世界(17150)
共检索到585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平 荣兆梓
此文对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所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农场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所以,为了使家庭农场能长期健康地自主发展,必须改变目前政府财政补贴主要用于提高家庭农场收入的方式,逐步减少对家庭农场的财政直补,转为以市场为导向,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加大农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将财政补贴重点放在农业的人才培训和开发上,解决农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着重营造适宜农场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总之,政府对农业财政补贴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从"给多少"转向"怎么给",这是各级政府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筱亭
近年来,上海郊区(主要以松江区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家庭农场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顶层设计和有关政策也在引导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以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为例剖析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宽 曹珍
农业经营的规模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经典话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探索之初即为随后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规模经营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适度规模既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从村庄的角度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村民更多的是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待家庭农场推行的结果,即务农可以获得与务工相当的收入,经营者保持了种植的积极性,其他人也不会感觉有失公平。适度规模与村庄内的均衡收入有关,与政府的补贴水平呈反比关系。
关键词:
适度规模 家庭农场 村庄 公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立伟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面临着经营危机。在此背景下,家庭农场越来越得到公众认可,但其具有农业弱质性、生产高风险性等特征,因此,为保证家庭农场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财政政策扶持。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家庭农场财政补贴政策效应并得出以下结论:财政补贴政策对全样本、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家庭农场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政策扶持效果比养殖型家庭农场的效果更好,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财政补贴政策扶持效果优于规模较小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自用工投入占比、雇工投入、经营土地面积、生产投入、信贷、家庭农场经营意愿等,且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类型家庭农场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差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珍 王睿 史运
[目的]松江在发展家庭农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被认为是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和复制的“松江模式”。通过对该地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发达地区家庭农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方法]基于上海市松江区943个家庭农场2017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不同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达到0.9226,且适度中规模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最高,家庭农场主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和经营家庭农场的年限、以及家庭农场主的父辈是否经营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制度的选择等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言,必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因地制宜推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主对稻田进行三年一次轮茬,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二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李友艺
家庭农场效率之于家庭农场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利用943户家庭农场2017年的数据,运用DEA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的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从农业要素投入特征、家庭农场主特征、家庭农场特征、环境特征4个维度考察其对家庭农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家庭农场效率值均不高,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与家庭农场效率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家庭农场效率的提高;家庭农场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农场主是否具有农业从业经历、家庭农场经营权合同年限、绿肥种植面积占土地经营面积比例、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效率;劳动力投入、家庭农场是否购买农机作业服务负向影响家庭农场效率。不同类型家庭农场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效率最高,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和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效率较低,且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种养结合型和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的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升家庭农场的效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现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尤其是要优先选择有农业生产经营意愿且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经验的农户家庭经营家庭农场,要重视家庭农场从业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职业培训;要基于家庭实际,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要切实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效率 土地经营规模 农场经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令成 郑少锋
基于微观农场的调查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超效率DEA模型,对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及其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农场经营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对其进行剥离性分析是合理的。其中,农场主文化程度、粮食种植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农场到镇中心距离与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农场主年龄、农田块数、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等变量的影响则是多元的。18组家庭农场中,最优土地投入规模为8.13~8.40公顷。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可以加快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吕岱 操家齐
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然而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该文基于农业部推荐的两大模式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家庭农场的实地考察,认为松江模式为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而宁波模式有着明显的市场导向。松江模式有利于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有利于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但面临巨额财政难以持续、后继无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宁波模式起步早发展好,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经营充满活力,但也有着土地流转、雇工较多、难以聚焦主粮生产等问题。该文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应联系我国现实国情,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政府应积极作为确定产业结构和家庭农场的规模、运用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农场发展和推进城乡统筹...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 市场导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饶祎平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计划成功转型为公私合作模式,为美国农业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安全网。美国这种公私合作的保险经营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为其提供了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财政补贴效益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的均衡化。基于此,本文在中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发展历程、运行机制、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美国这种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互动结合的经验及其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饶祎平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计划成功转型为公私合作模式,为美国农业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安全网。美国这种公私合作的保险经营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政府为其提供了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问题,实现财政补贴效益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的均衡化。基于此,本文在中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发展历程、运行机制、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美国这种财政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互动结合的经验及其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友艺 钱忠好
研究目的:基于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计算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离析出影响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据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方法:Global Malmquist和混合Tobit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7年,全部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77 3,其中,纯效率变化指数为0.998 4、技术变化指数为1.075 0、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为1.007 2;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61 9,纯效率变化指数为0.989 6,技术变化指数为1.071 9,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为1.004 6;其他类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81 7,其中,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1.027 9、1.049 0和1.014 0。(2)总体水平上,农场主是否有农业从业经历、是否有农机驾驶证、土地经营权合同年限、是否购买农机作业正向影响全部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研究结论:虽然松江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为此,需要提高家庭农场劳动力素质,切实保障好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家庭农场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多样化的农业补贴政策。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家庭农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鲲 赵海 杨凯波
基于对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调研表明,重点扶持家庭农场是松江区因地制宜的慎重选择;家庭农场发展要明确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专业务农、集约生产;培育家庭农场要确保完成国家粮食生产任务、符合劳动力实际和当地自然条件及种植传统;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适度规模、引导土地流转、稳定经营;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在普通农户中重点培育,重视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协作;建立较为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和管理服务制度,促使家庭农场得到合理收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苏 陈永富
文章以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综合比较分析浙江省家庭农场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及技术服务等生产要素与4种不同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后,运用DEA(数据包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土地规模、受教育程度、租金、种苗的购买、雇工工资、有机肥的支出、农药与化肥的支出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方面选取农产品的销售额作为产出指标,对从事蔬菜、水果种植的62户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力图探求果蔬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果蔬类家庭农场小规模的最优经营面积为1.33~2hm2,中等规模的为4.67~6.67hm2或8~10hm2,大规模经营的为26.67~33.33hm2。此外,浙江...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数据包络分析 规模效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泉
新农村建设中,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保护耕地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列为鼓励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之一。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等政策措施,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非法人型经营向法人型经营转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地提升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李友艺
本文基于上海市松江区945户家庭农场2007~2017年水稻生产的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经营规模扩张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松江区家庭农场水稻实际产出水平基本接近理论预期的随机前沿生产边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土地经营规模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过小或过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都不利于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应该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在尊重中国农业小农户经营将长期存在的现实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从实际出发,走适度土地规模经营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