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8)
2023(12174)
2022(10305)
2021(9748)
2020(8300)
2019(18796)
2018(18539)
2017(35730)
2016(18951)
2015(20980)
2014(20355)
2013(19701)
2012(18079)
2011(16066)
2010(16024)
2009(14205)
2008(13776)
2007(11997)
2006(10361)
2005(8725)
作者
(51683)
(44027)
(43373)
(41117)
(27615)
(20885)
(19580)
(17079)
(16590)
(15203)
(15051)
(14977)
(13646)
(13364)
(13327)
(13280)
(12879)
(12676)
(12664)
(12449)
(10714)
(10680)
(10615)
(10393)
(9863)
(9840)
(9583)
(9374)
(8776)
(8712)
学科
(75969)
经济(75874)
(57867)
管理(48087)
(46876)
(36854)
企业(36854)
方法(34029)
农业(31018)
数学(30470)
数学方法(30022)
业经(21120)
中国(19003)
(18306)
(16593)
(15072)
地方(13502)
(13370)
银行(13347)
(13288)
贸易(13281)
(12997)
(12834)
(12620)
金融(12618)
(12055)
技术(11576)
(11359)
(10938)
(10710)
机构
学院(257749)
大学(255623)
(106535)
经济(104610)
管理(103643)
理学(90954)
理学院(90008)
管理学(88247)
管理学院(87780)
研究(84531)
中国(66811)
(60645)
科学(52876)
(51878)
(46971)
农业(46598)
业大(44566)
中心(42399)
(41431)
研究所(38180)
财经(38114)
(37770)
(35210)
(33232)
师范(32883)
经济学(32098)
北京(31052)
(30132)
经济管理(29672)
经济学院(29182)
基金
项目(186463)
科学(148882)
基金(139014)
研究(135235)
(122932)
国家(121613)
科学基金(104715)
社会(87728)
社会科(82853)
社会科学(82827)
基金项目(74468)
(72042)
自然(68477)
自然科(66958)
自然科学(66938)
自然科学基金(65736)
(60770)
教育(60678)
资助(54843)
编号(54781)
成果(42865)
(42054)
重点(41930)
(40125)
(39087)
国家社会(37344)
创新(36587)
科研(36587)
教育部(35802)
课题(35443)
期刊
(114190)
经济(114190)
研究(67990)
(62879)
中国(47890)
农业(42922)
学报(42138)
科学(39944)
(34624)
管理(33488)
大学(33242)
学学(31827)
(25975)
金融(25975)
业经(25017)
技术(21397)
教育(21325)
(20618)
财经(17849)
问题(16344)
经济研究(15604)
(15223)
(14775)
农村(13923)
(13923)
农业经济(13720)
世界(13636)
资源(13217)
科技(12215)
理论(12126)
共检索到369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郜亮亮  杜志雄  谭洪业  
基于全国31省(区、市)2014—2018年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用工行为及其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视角对相关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约3/4的家庭成员在农场工作,除农场主外还有2名家庭成员投入农场;60%的农场有常年雇工,平均雇用4个常年雇工;80%的农场雇用临时雇工;雇工年龄逐年增大;50%以上的农场主没考虑过自己退休后如何处置农场,至少1/3的人准备让子女继承,10%左右的人准备给其他人经营。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农场对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应对。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民职业化步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汪紫钰  杜志雄  
本文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分析示范家庭农场与非示范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当前中国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水平如何?什么样的家庭农场更可能成为示范典型?成为示范典型提高家庭农场技术效率了吗?本文分析发现: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农场主文化程度较高、参加过技术培训、耕地规模较大、对耕地进行平整、有完整日常收支记录、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系以及对农药进行减量施用的家庭农场,成为示范典型的可能性较高;尽管与其他家庭农场相比,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略高一些,但总体而言,成为示范典型并未给家庭农场带来技术效率的提高。因此,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评审应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使示范家庭农场能够真正发挥典范引领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颖萍  岳佳  杜志雄  
利用全国家庭农场3年的监测数据,对从事养殖家庭农场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将畜禽粪污直接排放的家庭农场比例较低,仅占8.23%,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仅为5.89%;将畜禽粪污用作有机肥或饲料的家庭农场比例较高,占比超过65%,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更高,占比接近74%;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家庭农场总体特征、农场主特征及农场经营特征等与农场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种养结合、示范农场、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过培训、农场土地面积、农场畜禽产品年销售收入等对从事养殖的家庭农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郜亮亮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当前发展阶段最核心的生产经营主体,其经营的土地是如何形成和使用的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全国31省份家庭农场5年(2014~2018年)监测数据,对种植类特别是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的规模、构成、流转、使用、未来打算等方面特征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地区维度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研究发现:2014~2018年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平均规模约400亩;农场的土地处于分割状态,平均一个农场经营15块地,需要从48~58户农户手中转入土地,跨村跨镇经营渐成趋势;2/3农场通过中介流转土地,采用书面合同的农场占比约96%,流转租金逐年上涨,九成农场采用现金形式租金,其中又有九成采用固定现金租金;2/5的农场对转入土地进行整理,整理后其中的2/5农场的土地面积增加,面积约增7%;平均每个农场种植2种作物,第一种主要作物面积占比超过83%;除了2015年外,其他年份农场实际经营面积均小于理想经营规模,未来准备缩小规模或保持规模不变的农场逐年增多。建议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为家庭农场进行连片、长期的规模经营提供便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霞   郜亮亮   杜志雄  
家庭农场是推进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主体,关注其经营范围的选择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8年全国31省(区、市)家庭农场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场主知识获取对农场经营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培训种类数量多的农场主,农场经营范围更宽,即相比于“种植”范围,他们以更高的概率选择了“种植+养殖”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即使考虑到农场资源共用能力、农场成长的时间趋势、农场面对风险环境及农场所处外部环境等特征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农场扩宽经营范围所需知识和技术越多,农场资源共用能力越突出,培训种类效应越大。机制检验发现,培训种类主要是通过影响农场主的专用性知识和技术对经营范围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应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和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德仙  胡浩  黄中伟  戈阳  
家庭农场本质上是家庭农业企业,是中国着力培育的农业经营组织,也是一种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经典农户模型,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家庭农场2014—2017年的监测数据,基于净买和净卖视角分析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总体具有"高度的要素净买和产品净卖"特征,家庭农场高度参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交易,而不完全的市场环境因素致使其面临较高的总交易成本。因此,需要营造有利于降低家庭农场总交易成本的市场环境,包括减少家庭农场的雇佣交易成本、降低家庭农场的土地交易成本、整合家庭农场的产品交易渠道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忠好  岳佳  蔡颖萍  
利用2018年全国家庭农场监测项目1085户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特定类型家庭农场采用特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经营规模与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家庭农场主年龄、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家庭农场自有农机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和当地是否提供技术及培训等对家庭农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着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雯雯  杜志雄  郜亮亮  
研究目的:在土地规模化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析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总体影响,发现其应用概率显著提高了具体土地规模区间。研究方法:运用IV方法对LPM和Probit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规模对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土地经营规模每增加1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概率平均提高2.10%。(2)政府倡导的适度规模经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存在矛盾。相对于土地经营规模75亩以下的农场,当土地经营规模达到110亩后,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会显著提高;110~225亩与225亩以上的农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3)相比于东北地区的样本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正向影响效应在西部地区的样本农场中更明显。研究结论:促进土地向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注重不同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宗毅  杜志雄  
近年来,土地流转导致"非粮化"进而影响粮食安全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担忧。本文运用全国1740个种植业家庭农场数据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粮作物与粮食作物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使得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经营规模较小时,非粮化的比例较高,而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非粮作物种植比例显著下降,土地经营规模较大的样本更倾向于较高比例种植粮食作物。因此,本文认为,在严格监管耕地用途前提下,无须过度担心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所导致的"非粮化"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本文应用合约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现阶段家庭农场雇佣合约的结构,发现农场主嵌入农场生产管理的程度导致了农场主对农场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掌握程度呈现差异性,这种差异进一步形塑了农场的不同雇工特征。通过进一步梳理信息不对称和农业经济自身的特点,本文发现不同的家庭农场在面临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时,试图通过调整雇佣合约的结构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改善合约的缔结和治理状况。为了追求不完全合约的事前和事后效率,家庭农场通过熟人的网络关系、强化的私人关系、隐形的竞争关系等方式来实现"以关系治理合约",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管理。对于家庭农场而言,这种"以关系治理合约"得以实践的基础是乡土社会中农场主与雇工之间特有的信息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