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5)
- 2023(6954)
- 2022(5729)
- 2021(5407)
- 2020(4341)
- 2019(9684)
- 2018(9329)
- 2017(18654)
- 2016(9632)
- 2015(10601)
- 2014(10224)
- 2013(10118)
- 2012(9163)
- 2011(8042)
- 2010(8105)
- 2009(7548)
- 2008(7555)
- 2007(6896)
- 2006(6144)
- 2005(5231)
- 学科
- 农(44424)
- 济(41128)
- 经济(41079)
- 业(39708)
- 农业(29545)
- 管理(24616)
- 企(19633)
- 企业(19633)
- 业经(14867)
- 方法(11992)
- 中国(10939)
- 财(10732)
- 数学(10351)
- 数学方法(10268)
- 农业经济(9914)
- 制(9582)
- 村(8959)
- 农村(8952)
- 发(8798)
- 地方(8154)
- 贸(7638)
- 贸易(7634)
- 易(7514)
- 策(7458)
- 体(7434)
- 发展(7426)
- 展(7423)
- 土地(7203)
- 收入(7146)
- 劳(6760)
- 机构
- 学院(135119)
- 大学(129234)
- 济(62048)
- 经济(61041)
- 管理(54594)
- 理学(47894)
- 理学院(47500)
- 管理学(46892)
- 管理学院(46665)
- 研究(44395)
- 农(42099)
- 中国(35537)
- 农业(31605)
- 财(26214)
- 业大(25626)
- 京(25386)
- 科学(24522)
- 中心(22387)
- 所(21272)
- 财经(20841)
- 江(20087)
- 农业大学(19258)
- 经(19208)
- 研究所(18990)
- 经济管理(18491)
- 经济学(18076)
- 范(16570)
- 师范(16472)
- 经济学院(16407)
- 发(15403)
- 基金
- 项目(92372)
- 科学(74253)
- 研究(72964)
- 基金(68331)
- 家(59246)
- 国家(58244)
- 科学基金(50342)
- 社会(48787)
- 社会科(45831)
- 社会科学(45817)
- 基金项目(36673)
- 省(36646)
- 编号(31035)
- 教育(30921)
- 自然(29887)
- 划(29260)
- 自然科(29170)
- 自然科学(29164)
- 自然科学基金(28652)
- 农(26640)
- 资助(25390)
- 成果(24266)
- 发(21570)
- 部(21439)
- 国家社会(20690)
- 制(20502)
- 重点(20145)
- 创(19905)
- 业(19528)
- 性(19441)
共检索到20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军民 翟印礼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本文探讨了家庭农场生成的内外动因,提出家庭农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契约性质,契约关系人的行为对家庭农场的生成会产生极大约束,为了减少契约达成与履行的成本,提出了从契约关系人间的利益相容、制度激励相容、与社区文化环境相容等方面破解家庭农场生成约束的思路;并强调政府安排的作用以及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户学习能力等,以降低农户对制度的适应性成本。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交易成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管珊 万江红
家庭农场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通过土地流转合约和劳动雇佣合约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关系到家庭农场资源获取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通过对111家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5.7%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选择正式合约,56.8%的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土地流转方式、初始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占比、土地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管珊 万江红
家庭农场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通过土地流转合约和劳动雇佣合约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关系到家庭农场资源获取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通过对111家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5.7%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选择正式合约,56.8%的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土地流转方式、初始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占比、土地流转期限和地权稳定性均对家庭农场选择正式土地流转合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投入农场比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家庭农场主主要居住地以及家庭农场类型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稳定发展,微观管理层面应根据资产专用性特性选择恰当的合约治理机制,并且通过居住在农场所在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宏观政策层面应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郑涛 彭珏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选择适合的契约合作模式,是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不同契约合作模式对农场发展的激励与促进不同,本文分别从交易成本、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偏好及环境相容等方面对家庭农场对契约合作模式的选择进行理论分析,探求发展规律,丰富家庭农场经营组织理论,并为家庭农场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契约合作 模式 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贵如 王慧军
本文分析了农业家庭经营交易受损的根源,认为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民利益政治上的代言人、经济上的服务者,可以突破农业家庭经营的组织边界,实现规模经济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减少农民生产和交易环节的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次数,降低交易成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月 薛兴利
本文运用ISM模型解析了约束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分析表明,农场带头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弱是约束家庭农场发展的表层直接因素,农民培训滞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流转障碍多、农场融资困难等因素是中层间接因素,政府组织指导不当、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不够、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是深层根源因素。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约束因素 ISM模型 递阶结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丽丽 仝爱华
论文实地调查了宿迁市宿城区家庭农场,采用Probit模型对306家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及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正影响,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正影响。家庭农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正规信贷约束。最后提出适当增加农机补贴、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优化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等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丽丽 仝爱华
论文实地调查了宿迁市宿城区家庭农场,采用Probit模型对306家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及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正影响,专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对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负影响,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有农机补贴、参加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获得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有正影响。家庭农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正规信贷约束。最后提出适当增加农机补贴、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锐 邹心平
目前,关于家庭农场的定义多且各有问题,农业部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但不能涵盖现实中许多已被当地政府认可的成功的家庭农场,甚至包括"五大样板"中的宁波模式,因而遭到质疑。梳理已有的定义,发现存在的分歧与问题主要在"雇工是否可超过家庭劳动力"以及"与专业大户的区别"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家都没有挖掘出"规模经营下,农场主全程参与生产劳动"这一家庭农场的重要特征。引入这一理念后,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并可对各家观点有效整合。雇工数量的上限因此可界定为农场主在全程参与劳动时,能对雇工实施有效监督的最大范围;与专业大户的区别则是在规模经营下,农场主是否全程参与生产劳动及由此产生的适度...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定义 雇工 专业大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屈学书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生产二重性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是与当前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生产关系,是符合农业生产二重性特点要求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农场适应当前的制度环境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汉超 苏昕
在我国小农户承包农地制度下,家庭农场农地流转关系具有长期不稳定性,农场要长期经营下去,必须有更高的单位农地净收益才能维持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关系。本文通过对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原理剖析认为,在小农户也可利用土地托管、农业服务市场等提高经济效率背景下,家庭农场仅通过扩大农地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不能保证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基础条件全面建设以同时深化横向规模经济、纵向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才能形成单位农地更高净收益,建立长期经营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坪华 杨名远
本文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在分散入市和有组织入市条件下市场交易成本的变化,以揭示发展农户经营市场中介组织的客观必要性。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合作社应是我国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主要形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坪华 杨名远
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实施,确立了两亿多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作为农业基本生产单位的农户能否被塑造成市场主体,是构建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关键。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户经营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锐敏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延续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适宜的组织形式。不过,回归到经济逻辑的考量,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经济组织需要适度的经营规模予以支撑,因而必然有雇工之需。因此,优化家庭农场中不同类型雇工的雇佣关系,促进居村农民身份的转变,是推进家庭农场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普通雇工 技术性雇工 优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建雷
城市化进程中村庄内生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市场,成为家庭农场兴起的社会基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所引起的人地关系的变动,为家庭农场获取土地资源提供了可能;滞留于农村的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劳动力则为家庭农场提供了最为主要的农业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资本的积累有效地解决了家庭农场的资本投入问题。此外,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成为家庭农场产生的重要外部力量,家庭农场的出现既内含着农业现代化的政策目标,也体现着我国农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产生机制 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