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2)
2023(13604)
2022(11999)
2021(11435)
2020(9618)
2019(22188)
2018(22165)
2017(42727)
2016(23488)
2015(26871)
2014(26800)
2013(26625)
2012(24623)
2011(22255)
2010(22496)
2009(20504)
2008(19928)
2007(17839)
2006(16224)
2005(14178)
作者
(69992)
(58304)
(57630)
(54684)
(36791)
(28092)
(26070)
(22962)
(22247)
(20871)
(19893)
(19670)
(18538)
(18370)
(18110)
(17632)
(17538)
(17296)
(16656)
(16496)
(14721)
(14532)
(14267)
(13644)
(13114)
(13091)
(12989)
(12880)
(11864)
(11686)
学科
(94470)
经济(94340)
(69768)
管理(61570)
(48513)
(48475)
企业(48475)
方法(39049)
数学(33609)
数学方法(33160)
农业(32183)
中国(25096)
业经(23982)
(21596)
(21436)
地方(19613)
(18801)
(16827)
贸易(16819)
(16296)
理论(15994)
技术(14863)
(14050)
银行(13992)
(13897)
(13657)
(13620)
环境(13495)
(13472)
(13338)
机构
学院(335068)
大学(333377)
管理(130822)
(130704)
经济(127685)
研究(116848)
理学(113035)
理学院(111744)
管理学(109661)
管理学院(109093)
中国(87278)
(75587)
科学(74706)
(72196)
(60772)
农业(58409)
业大(58219)
(57295)
研究所(55242)
中心(53116)
(50833)
北京(45670)
(45537)
财经(45311)
师范(45082)
(41412)
(41211)
(40830)
(37464)
技术(36856)
基金
项目(227802)
科学(177188)
研究(167116)
基金(162683)
(143463)
国家(141945)
科学基金(119732)
社会(101957)
社会科(95927)
社会科学(95895)
(90784)
基金项目(86913)
自然(78909)
自然科(76976)
自然科学(76954)
教育(76432)
(75818)
自然科学基金(75596)
编号(70228)
资助(66909)
成果(57544)
重点(51149)
(49980)
(49310)
课题(48186)
(47019)
创新(43719)
科研(43478)
教育部(41962)
大学(41862)
期刊
(152148)
经济(152148)
研究(98684)
(76077)
中国(69394)
学报(58479)
科学(53036)
农业(51633)
管理(45235)
大学(44191)
教育(41690)
学学(41588)
(41482)
(30944)
金融(30944)
技术(29510)
业经(29056)
(24764)
财经(21474)
经济研究(21016)
问题(20904)
图书(18315)
(18251)
(18219)
科技(16962)
业大(16769)
世界(16198)
理论(16194)
技术经济(15894)
农村(15102)
共检索到50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勇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重要的农业政策。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必要开展合作。两者具有弱质性,许多国家对它们采取了支持措施。实践证明,它们之间也可以开展有效合作。其合作关系建构会受到诸如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产权明晰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政府要认真履行好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职责,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绍吉  
[目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内在关系试图找到云南省新型农民经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在归纳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计算互补系数。[结果]云南省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其中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水平大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说明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潜力较大,且与农民合作社的互补效果明显。而农民合作社体系中效益能力的发展水平大于社会影响和基础资源,但与家庭农场互补效果一般。[结论]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互相补充,在充分考虑各自劣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云南省新型农业持续发展,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家庭农场兴起的背景下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推动合作社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一个以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家庭农场联合生产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本文根据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理论,构建出一个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框架,阐述其发挥合作社的培育区域核心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等核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合作社的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元  田军华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的由农户自发组成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但是在笔者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有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转为经营家庭农场的情况,并且很多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农户更愿意成立家庭农场。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构建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从组织关系、设立交易成本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调研案例,本文认为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家庭农场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更高的组织效率,家庭农场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中更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主要是为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现实中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此种转型。本文认为要充分发展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必须构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生产-服务"协作模式,通过合作社内部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加强政府对普通社员的帮扶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莹  
近年来,随着"四化同步"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结构由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逐步向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兴起,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本文在梳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提供金融服务的正负面环境进行分析,围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及金融需求特点,提出金融服务定位和方式的策略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袁久和  祁春节  
异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合作社的治理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合作社成员关系模型,应用博弈论方法对异质性成员合作关系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合作社各行为主体之间均存在合作的可能。以个体理性为目标的中小成员之间的合作能使价值增值并实现集体理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构成是影响各中小成员之间能否长期合作与稳定的关键;只要预期收益率满足一定的条件,合作社异质性成员之间也能够进行合作。适度增强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成员合作意愿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提高预期的合作效应系数、促进合作关系的平等性等都有利于保持合作社异质性成员之间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骐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期,制度尚不健全。而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早,已经在我国初具规模,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但专业合作社其本身也具有权力集中、治理结构混乱、政策依赖性过强的问题。政府亟需学习国外经验,因地制宜矫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骐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期,制度尚不健全。而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早,已经在我国初具规模,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但专业合作社其本身也具有权力集中、治理结构混乱、政策依赖性过强的问题。政府亟需学习国外经验,因地制宜矫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骐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处于起步期,制度尚不健全。而专业合作社发展较早,已经在我国初具规模,能够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但专业合作社其本身也具有权力集中、治理结构混乱、政策依赖性过强的问题。政府亟需学习国外经验,因地制宜矫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敏  杨涛  陈洪宇  
农民组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民组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影响着农户组织化水平,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4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基础、产中服务、产后条件、销售能力4个组织化服务的现状,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程度依然不高,合作社的组织化实际业务仅体现在产前服务及农资统一采购环节,而农产品深加工、分拣定级、统一销售及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农民组织化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初级农产品生产居多,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缺乏。并根据结论提出陕西省未来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现阶段农民组织化仍然要依托合作社,紧跟市场新态势,利用网络迅速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发挥其有效中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流通环节的服务,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芳  张应良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加快完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的关键。该文选择家庭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特点的两类具有代表性的主体(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重庆地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旨在呈现两类主体现阶段发展新特点,并针对两类主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异质性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应根据两类主体不同的发展特点做出差别化的制度安排和倾向性的扶持政策,以助推重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稳步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永基   薛艳金   张园圆  
本文基于江苏、江西和陕西3个省89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分析框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假设,估算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年限、劳动力规模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农场经营者务农经历、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与拥有高标准农田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负向作用。加入合作社后,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路径,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本压力、收益激励、组织规范和绿色意识。从驱动因素看,经济机制相较于管理机制更能驱动家庭农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熙保  吴方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在阐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检验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标准化生产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有效。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对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参加合作社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农场主,对种植非粮食作物、拥有更多耕地、使用互联网、遇到过技术难题和非示范类家庭农场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效应更大。基于此,各级政府应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促进家庭农场提高标准化生产意愿和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