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80)
2023(17718)
2022(15432)
2021(14540)
2020(12449)
2019(29032)
2018(28854)
2017(55390)
2016(30367)
2015(34737)
2014(34894)
2013(34390)
2012(31731)
2011(28652)
2010(28889)
2009(26406)
2008(26147)
2007(23484)
2006(20437)
2005(17750)
作者
(88862)
(74708)
(73876)
(70506)
(47098)
(35892)
(33769)
(29411)
(28106)
(26467)
(25306)
(25028)
(23477)
(23422)
(23008)
(22915)
(22893)
(21984)
(21304)
(21251)
(18601)
(18425)
(18172)
(17114)
(16757)
(16725)
(16541)
(16511)
(15184)
(14970)
学科
(124409)
经济(124265)
(86780)
管理(82252)
(64889)
企业(64889)
方法(57302)
(50425)
数学(50187)
数学方法(49508)
农业(33302)
中国(31468)
(30100)
业经(29416)
(27059)
地方(24908)
(22418)
(22179)
贸易(22170)
(21503)
理论(20710)
技术(19051)
(18543)
财务(18462)
财务管理(18414)
(18303)
环境(17777)
(17723)
银行(17652)
企业财务(17400)
机构
学院(434293)
大学(432917)
(170659)
管理(169641)
经济(166905)
理学(147333)
理学院(145709)
研究(144328)
管理学(142873)
管理学院(142113)
中国(106920)
科学(92276)
(91553)
(87676)
(75804)
(73816)
业大(71564)
农业(68094)
研究所(67482)
中心(67201)
(64514)
财经(61044)
(57769)
北京(57366)
师范(57159)
(55554)
(51875)
(51559)
经济学(50042)
技术(47691)
基金
项目(297169)
科学(231311)
研究(216033)
基金(212779)
(186358)
国家(184608)
科学基金(157112)
社会(132750)
社会科(125395)
社会科学(125357)
(118149)
基金项目(113195)
自然(103459)
自然科(101002)
自然科学(100972)
教育(100129)
自然科学基金(99101)
(98658)
编号(90177)
资助(88298)
成果(72946)
重点(66725)
(65211)
(63326)
课题(61685)
(61282)
科研(57329)
创新(57169)
大学(55288)
教育部(55203)
期刊
(186731)
经济(186731)
研究(121775)
(84887)
中国(83074)
学报(73466)
科学(65541)
管理(57807)
农业(57743)
(57435)
大学(55493)
学学(52261)
教育(50833)
技术(39318)
(36505)
金融(36505)
业经(34978)
(28829)
财经(28727)
经济研究(27707)
问题(25614)
(24475)
图书(22904)
(22831)
技术经济(21034)
科技(20950)
理论(20266)
统计(19930)
业大(19587)
资源(19233)
共检索到631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芳  张应良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加快完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的关键。该文选择家庭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特点的两类具有代表性的主体(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重庆地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旨在呈现两类主体现阶段发展新特点,并针对两类主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异质性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应根据两类主体不同的发展特点做出差别化的制度安排和倾向性的扶持政策,以助推重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稳步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熙保  吴方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在阐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检验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标准化生产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有效。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对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参加合作社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农场主,对种植非粮食作物、拥有更多耕地、使用互联网、遇到过技术难题和非示范类家庭农场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效应更大。基于此,各级政府应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促进家庭农场提高标准化生产意愿和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维清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实践,归纳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及特征、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认定标准、农场主培育模式、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家庭农场培育机制的创新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霞  杜志雄  郜亮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中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和及时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家庭农场追踪监测数据,检验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行为的因素后,2016年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农场加入合作社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没有实施收储制度改革地区的玉米农场。这是因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由原先的国家指定收购转为市场主体自主收购,生产者必须随行就市销售玉米,从而面临市场销售问题,而加入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销售风险。因此,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市场机制开始对生产和需求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金国  岳书铭  
[目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进一步研究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培育对策和建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齐河县、肥城市、寿光市、安丘市、即墨市、莱州市的粮食类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然后运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及其成立和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应家庭农场成立和家庭农场经营等2个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P值均为0.000,说明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显著的影响,有效反映影响因素对家庭农场的经营存在显著的影响;Durbin-Watson值分别为2.292、2.156,均介于1~3之间,说明回归模型残差独立,回归模型有效。[结论](1)社会化服务已经不再是培育家庭农场的障碍,农场主可以容易地获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服务,从劳务市场雇佣劳动者以及将农产品销售出去;(2)农场主和劳动雇工、资金及土地是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影响因素;(3)产业带动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影响不显著;(4)基础设施对家庭农场的成立存在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薛永基   薛艳金   张园圆  
本文基于江苏、江西和陕西3个省89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分析框架,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假设,估算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处理效应,并基于回归调整方法验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年限、劳动力规模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农场经营者务农经历、家庭农场注册商标与拥有高标准农田对其加入合作社具有负向作用。加入合作社后,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路径,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本压力、收益激励、组织规范和绿色意识。从驱动因素看,经济机制相较于管理机制更能驱动家庭农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勇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重要的农业政策。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必要开展合作。两者具有弱质性,许多国家对它们采取了支持措施。实践证明,它们之间也可以开展有效合作。其合作关系建构会受到诸如要素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产权明晰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政府要认真履行好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职责,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绍吉  
[目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内在关系试图找到云南省新型农民经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在归纳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进展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计算互补系数。[结果]云南省的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其中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水平大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说明家庭农场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发展潜力较大,且与农民合作社的互补效果明显。而农民合作社体系中效益能力的发展水平大于社会影响和基础资源,但与家庭农场互补效果一般。[结论]云南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互相补充,在充分考虑各自劣势的基础上,相互融合,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促进云南省新型农业持续发展,以期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传棋  谭静  雷俊忠  
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已经在我国农村局部践行。对此,本文以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松江"模式经验为起点,分析讨论了当前培育家庭农场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玮  郭俊征  
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家庭农场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向社会提供安全的农畜产品,以保护环境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以及保护雇工的合法权益等。为此,政府应抓紧制定并完善家庭农场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在采取扶持政策的同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加强培育职业农民的力度。使家庭农场从产生之初就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夏雯雯  杜志雄  郜亮亮  
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基础支撑。家庭农场作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要构成之一,研究其绿色生产行为对于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黑龙江、江苏、四川三省的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受教育年限、培训次数、从业经历、年龄、性别、风险偏好等相关特征与农场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描述性分析和解释。研究发现:受教育时间越长、接受过培训的家庭农场经营者更倾向于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但并非培训次数越多越好;年轻、风险偏好型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较高;女性、习惯运用移动网络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较高。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及普及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梦  易小燕  陈印军  赵鲲  吴晓佳  杨霞  刘磊  王琦琪  
[目的]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发现其存在问题,尽早提出解决措施,优化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培育。[方法]文章以农业部家庭农场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经营数量、经营规模、经营类型、经营效益4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目前已基本实现规模经营,其中70%的土地来自土地流转;农场数量和规模南北差异较大;经营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占六成以上;家庭农场的年销售产值高,但净利润低。除此之外,由于处在探索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梦  易小燕  陈印军  赵鲲  吴晓佳  杨霞  刘磊  王琦琪  
[目的]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发现其存在问题,尽早提出解决措施,优化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培育。[方法]文章以农业部家庭农场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经营数量、经营规模、经营类型、经营效益4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且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目前已基本实现规模经营,其中70%的土地来自土地流转;农场数量和规模南北差异较大;经营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占六成以上;家庭农场的年销售产值高,但净利润低。除此之外,由于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生产成本过高、质量认证缺乏和资金支持少等问题。[结论]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加强金融支持3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家庭农场的培育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绍亭  周霞  周玉玺  
[目的]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旨在厘清技术、规模对农场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类型家庭农场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山东234个家庭农场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家庭农场全样本及纯种植、种养结合、种植兼休闲、种养兼休闲4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首先,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 170,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 235和0. 786,规模效率相对充分纯技术效率不足是经营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种养结合类农场发展势头较好,纯种植类家庭农场发展滞后且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低,种养兼休闲类农场的规模效率最低。[结论] 4类农场差异明显,应降低生产技术使用门槛,引导农场主参加职业教育,提升纯种植类农场纯技术效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土地流转的降费提效,改善种养兼休闲类农场规模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